文/荆向莹
不得不说,有些事情你肯定经历过,平时还不好意思对外说,但一想起来你就恨得牙根直痒痒,比如:你借给某某的钱,要不回来啦。
01
女儿要去外地上大学,自然有一些人情上的往来,我父母拿的那笔钱,是其中最大的一笔,1万元。
临近开学的时候,我们一家三口回了趟农村老家,爷爷奶奶对这个孙女稀罕得不得了。高中三年,功课特别紧,闺女没有几次跟着我们回趟老家。又加上孩子求学要走那么远,一年也不一定能够回来一趟二趟,临别算是跟爷爷奶奶告个别,自然更是亲热的很。
母亲用粗糙的而且已经变得有些弯曲的手指仔细摩挲着闺女细白滑润的脸蛋,连说“这脸儿这么好,这么好”,然后又举起手掌,从闺女的头顶上平移到自己的头上方,说:“又长高了,又长高了!”父亲则笑着走进里屋,从抽屉中拿出一张纸片递给我。那是一张存折,存款人是闺女的名字,时间是几个月之前,密码已经用铅笔写在上面了,是闺女的农历生日。
虽然我们不常回家,也从没给孩子过农历的生日。但父母亲却清清楚楚地记得他们每一个孩子,甚至孩子的孩子的生日。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天起,阳历哪天,阴历哪天,几时出生的,都牢牢记在了心里。而我们,却因为工作等方面的原因,若是没有家里大哥的提醒,常常想不起父母的生日。
我哽咽了,清了清嗓子,说:“算了吧,爹,你拿这么多干啥咧?有这个意思就行了,我们不能要。”
老头子说:“那还行!我和你娘早就准备好了,无论孩子上什么大学,都最少要拿这个数。你娘还嫌少呢,要不... ...”
我说:“要不我们要您1千吧,这么多,真的不太好。”
但两位老人执意不肯收回去,看来再争执也就没有意思了。我们一商量,就权当给老人保管着吧,老人都七十岁了,说不定啥时候就要用到了。再说,老年人拿着钱也不放心,一不小心就被人骗了。
因为几年前老人确实因为贪图人家许诺的那点听起来比银行高些的利息,被人家把养老钱都给骗走了。
等我们知道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麻烦来了。钱一旦到了别人手里,哪有那么好要回来的?
我们没法埋怨老人,只能安抚他们慢慢地再想办法。我们知道,那些熟人的花言巧语,那些听起来相当美好的利息回报,对那些善良的老人有着足够的诱惑力和杀伤力。
很多人啊,我只能用“无良”两个字来形容他们。一个四肢健全的人,怎么好意思去欺骗两个年逾古稀,靠给人家单位看门每个月挣1千来块钱的老人?那几万块钱,就是老人的养老钱、救命钱啊!
无良之人哪会讲什么人性!
之后的情况正如我第一时间的判断,那人在外不知道欠了人家多少了。再到法院找熟人一打听,起诉的人早已经排了一大趟了。
借钱的时候总是信誓旦旦,想再要回来却是千难万难。
02
我在某区公安分局工作的那年,有一段时间总有二十来名老年人到公安局上访。
那天早上我上班比较早,看到老人们坐在楼下台阶上,就把那些老人请到接待室了解情况。
那些老人年龄都在六十岁往上,有的都已经八十岁了。他们都操着与本地人不一样的口音,问了一下,他们大多是油田的退休职工,也有几个是职工家属。
他们说他们被骗了,是被当地某银行工作人员骗了。
我问他们是否报过案,他们说骗子已经被抓起来了,他们是来要钱的。
既然如此,我又请经侦大队的同志过来一起接待这群可怜的老年人。
据经侦的同志讲,这些老年人的确是被某银行的工作人员把钱骗走的。一开始是一位老年人去银行存款,碰到一位特别热情的工作人员,在给老人办好那笔存款业务之后,这名身着银行工作人员制服、胸带小牌牌的人就悄悄对老人说,以后你再存款,直接把钱给我,我给你打个条,盖上银行章,每月利息高出银行一倍,到月我把利息给你送过去。老人觉得既然都是银行的人员,存哪儿都是存,而且这人有名有姓,还是银行的一个小头头,于是以后就放心大胆地把钱交给了这名银行工作人员。一开始那人每月一天不差地上门送还利息,持续了一年多,老人高兴得不得了。老人居住小区平时一块儿遛弯的朋友听说有这等好事,于是也都瞒着家里的孩子,把家里平时攒的、银行存的钱取出来全都交给那名工作人员,在家坐享丰厚的利息收入。大半年过去了,也倒平安无事。后来某天有人有急事用钱,于是给那名银行工作人员打电话,那人开始变得吞吞吐吐,说是当时不好办,后来干脆就不接电话了。老人见情况不妙,就到银行找那人,想要把自己本金要回来,那人嘴上答应的挺痛快,可还是仍然一拖再拖。再后来,老人愈感问题严重,于是就联合起来到公安局报了案。
公安局经过调查,那人涉嫌犯罪被立案侦查,后来按程序到了检察院、法院。可是那些从老人手中“借”来的钱,却被那人拆东墙补西墙,一分也追不回来了。办案民警多次找这人谈,希望他想办法还款,以减轻罪责。他还往哪里找人借啊,谁还敢借给他啊!
那些受害的老人可不管这人会不会判刑,他们关心的是他们的钱怎么能够弄回来。
可那人的确早已没有了偿还能力,也没有多少财产可以变卖。即便法院最终宣判他刑事附带民事,没有钱来还,法院也无能为力。
于是那些被骗的老人又攥着那些皱皱巴巴的借条返过头来找公安局,说,既然是你们公安局抓了人,我们也找不着法院的事了,只能找你们公安局要钱。
看着这些走路颤颤巍巍的白发老人,我心里五味杂陈,牙根恨得直痒痒。
一张借条,一纸清凉。欲之所在,便成软肋。
这一开始分明就是“套”嘛,天上哪有掉馅饼的好事?
可怜的耄耋老人哪懂这些啊,他们还以为现在的人,还和当初他们那会的人一样讲究诚信呢。
03
那年,有同事找我盖单位公章,我问他干嘛,他说给要好的朋友贷款担保,银行有这个要求。
我说,你就对他说我们单位有规定,不给盖。
他说,这不好吧。朋友之间,谁不求谁帮忙啊。
我说,你要是有闲钱,多少借给他点儿算了,尽一尽朋友的意思。他若是还了,当然最好:若是不还,就权当打水漂了。担保的事儿最好别干。
朋友悻悻地走了,到现在见了我都说是我当年救了他。
可有人就没那么幸运了。莫小北偏就不信,硬生生给朋友甫世仁作了担保。
结果,他后来果真找不着北了。几年下来,他的工资到现在还被法院执行着呢。
而他做担保的那位朋友甫世仁呢,特么早就跟银行撂摊子了:老子就是还不上了,要杀要剐随便吧。
银行没辙,诉之法院,法院宣判,保人连带担责。
于是莫小北就和朋友莫小南、莫小东、莫小西开始了被法院执行自己那可怜巴巴的工资的灰暗日子。
一开始莫小北他们还抱有幻想,毕竟是平时非常要好的哥们,再说,是你甫世仁借银行的钱,我们只是担保而已。你不还,凭啥我们给你担着?你以后还好意思见人吗?
于是莫小北联合莫小南、莫小东、莫小西去找甫世仁商量,要求甫世仁尽快偿还银行的钱。
那甫世仁肯定是毕业于某高校表演系,只见他两手一摊,立马哭得鼻子一把眼泪一把。莫小北几人一看,登时便明白了——这钱,基本上算是没着落了。
后来据莫小北回忆说,他们哥儿四个,要是再晚走一分钟的话,估计每个人再得给甫世仁掏二百块钱的生活费。
这年头啊,“黄世仁”对“杨白劳”下跪都白搭。钱一旦装进别人的腰包,嘿嘿,指不定是谁的呢。它们上面都印着毛爷爷的头像,又没印着你!
想想,好像也有道理哈。
再想想,特么满眼都是泪啊。
好好的哥们儿,怎么一经钱过手,人就立马变成另外一个样子了呢?
更可气的是莫小北他们还经常看见那个甫世仁下馆子,吃得逸飞遄兴,喝得酩酊大醉。
我呸!甫世仁们活脱脱就是一群有钱喝酒,没钱还账的祖宗儿。
谁的钱都不是土,都是一点点辛苦挣来的,即便可能不多,但说不定有好几个人盯着呢,他们不嫌少。
所以,天冷了,都捂紧点儿。
想起了那个小品,其中有一个脑筋急转弯环节堪称经典:
问:青春痘长在哪里最不让你担心?
答:长在别人脸上最不让自己担心。
古人说:“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有些事儿搁别人身上那都不叫事儿,大家都是来看热闹的。一旦摊到自己身上,恐怕哭都没音了。
朋友归朋友,亲戚归亲戚。沾上钱的事儿,最好头脑清醒点儿。
当初他找你借钱被你拒绝了,等于当时得罪了他,其实过几天这事儿也就过去了;你一发善心,好心好意借给他,他反过头来不还了或者不想还了,你满世界去找他要,好不容堵上他了,他不但不给,还说“至于嘛都是亲戚/朋友,为了这点儿钱!”,反而呛白你一顿。你说,这账,咋算?
有多少人啊,平时都是好哥们好兄弟,因为钱的事后来闹得,跟仇家似的,老死不相往来。
长点儿心吧。借钱的事儿,早忌早好。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别怪我没告诉你:挣钱不易,一定要捂紧你的钱袋子!
我就是这么被别人欺骗过来的。
共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