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蝴蝶派在近代以来虽然影响广大,但似乎一直不被主流文学所认可。以至于当人们提及它时,多半半带鄙夷半带轻视。可是自从读到了张恨水的《啼笑因缘》,我才苦笑道,这种偏见是多么可笑。当正统文学躺在古老的图书馆架子上满是灰尘,嘲讽着通俗文学的浅薄,通俗文学正靠在千千万万读书人手中闪烁着人性的亮光。
在寂静的午后,当灿黄的阳光透过薄薄的窗帘洒在棕灰色的藤椅上,我阖上书,缓缓的将双眼闭上。那段动人心魄的情感纠葛仿佛迅速生长的木藤,牢牢地缠住我的心灵,让我一颗心始终飘荡在大海上,颠簸不停。我都不记得有多少次我提起笔激烈的在书上空白处涂鸦寥寥几字来疏解我郁愤的心情。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樊家树总是那么傻?他全心全意爱着沈凤喜,将她带离挥汗人前的苦海,甚至为她规划了一个更美好的人生,但沈凤喜背叛了他,为了金钱,屈于武力,他仍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去解释,最后沈凤喜疯了他也不离不弃。于是,他装作不懂关秀姑的情谊,即使她为他付出太多、为他杀人、为他两次撮合。于是,他对何丽娜更多的敬而远之,虽然她一昧主动,后来还为了他脱离奢靡的生活,住入西山,避世吃斋。有人说,爱情,就是可以为了所爱去改变自己。何丽娜做到了,但她依旧什么也没有得到。我忘不了她到天津欣悦而来,悲伤而离后的放肆,接连几天都将自己的沉郁融化在浮华的跳舞场上,第四天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化妆舞会,后隐遁而去。
三个女人中,沈凤喜是可悲,关秀姑是可敬,而何秀娜却是可怜。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鲜明的性格,自己的悲痛。其中我对着笔墨最多的沈凤喜尤是不喜。相比之下,虽然何丽娜生活洋化,奢侈糜烂,但敢爱敢恨,失恋了便无惧的疯狂几天,之后继续改变自己,等待爱情的火花于灰烬中重燃。
最开始其实我对于沈凤喜的同情仍是多于冷视的,毕竟形势使然,身后还有两个势利的长辈熏陶。但后来听到一句话后,我的情感倾向一下子定型了。我实在忘怀不了她说的那一句“然而就自己待姓樊而言,未尝对他不住”,我将书翻来覆去好几遍,绞尽脑汁也想不明白她说这句话的底气在哪里,她做了什么抵得清樊家树对她的恩情。好一个不识好歹,狼心狗肺的女子。
小说中许多人的嘴脸实在让人怒骂。不过这也是在侧面表现出张恨水描写的鲜活。刘大帅尚且不提,至少别人真性情,也符合他的身份。尤其叫人心厌的沈凤喜的二叔。当落魄时,见到“樊大爷”都是满脸陪笑,在接受樊家树的接济之后,依赖别人不用出去讨辛苦钱却开始背地里说别人坏话,看到侄女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就为了自身的荣华联合外人将自己的亲侄女“卖”给军阀。人生一大伤心事莫过于窗内起火,自家人被自家人阴险的捅了一刀。沈凤喜原本可以迎来幸福的人生就此拐向了一个不见光明的方向,所有人的悲剧也从此开始。这还不止,当尘埃落定,凤喜发疯后,他仍就厚着脸皮到樊家树跟前笑嘻嘻的讨要一份差事“你若是肯提拔提拔我,要不……嘿嘿……给我荐个事,赏碗饭吃”。人之贱,斯至于此。无怪乎鲁迅批判中国人骨子里那股劣根性。
这本书里,有情,有义,有世人的嘴脸,有人情百态,也有湖光山色。好久没有看到一本能让我仿佛走入故事中,亲身去体会冷暖波澜的书了。读书有三境,一为无色无味,冷暖无人知,二则冷眼旁观别人的悲欢,旁观别人喜怒,三则身临其境,随人物而悲而喜。张恨水不愧是“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用清新而雅致的手笔,描尽民国风貌,重现那一个时代的情性。尤其让人着迷的,是在一个情节后,你永远猜不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是许多人学也学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