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哲学的认识论里,逻辑学也是认识论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全部。
认识还有直觉感知、猜想与实验等很多的手段。
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几大规律的基础是同一律。
同一律在很多时候和相同性、同一性是不一样的东西,我们把它理解成“保持一致”或者是“固定同一”,有时好像更准确一点。
比如,概念与指代对象同一。就是“太阳”这个概念指称天上那个火球,那就上下文、整个对话过程始终如一的指称那个火球。“拿破仑”指称那个担任了法国执政乃至法兰西皇帝的科西嘉人,那就在上下文和对话过程中始终指称这个人。逻辑教程定义上也是这样说的:一个概念指称某个对象,它就指称某个对象。并不是“太阳”这个概念和天上那个火球,在哪些方面存在相同性,也不是“拿破仑”这三个字和科西嘉人有哪些相似相同的地方。
比如,概念代表的意义和指称的事物属性,在上下文和整个对话过程中保持一致。三角形这个概念指称那个三条边的图形,就始终代表指称那个图形;圆形是我们现在理解的那个圆形,那就是我们现在理解的那个圆形。
又比如,具体事物对象之间实际存在的相同性,同样事物属性之间存在的相同性,这里用同一性这个说法还比较准确。我们在应用普遍概念时实际上默认:“人”这个概念既可以指张三,也可以指李四;“苹果”这个概念,既可以指称这只苹果,也可以指称那只苹果;这里的圆形,那里的圆形,都是同样的圆形,表现出同样的特性;老鼠的重量,大象的重量,体现的都是相近的或者相同的事物属性,都可以用大致相同的尺度去测量。
这样做的原因是:人是具有同样性质的事物对象,苹果是具有同样性质的事物对象;圆形或者重量,是同样的事物属性,因而它们是具有同一性的。所谓张三是人,李四是人,作为人,张三等于李四,是具有同样性质的事物对象,他们是具有同一性的……总之,人是人,苹果是苹果、圆形是圆形、民主是民主,就是事物自身本质的同一性。
数理逻辑
数理逻辑主要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逻辑问题,通过公理和推理规则构建形式系统, 通过符号和形式的运算来推理和证明。数理逻辑强调精确性和形式化,通过严密的数学推导来研究逻辑问题。
形式逻辑更注重自然语言的语言和语义的分析。
中国确实不教逻辑学。欧美日其实也不教逻辑学。数学训练是可以取代逻辑训练的,形式逻辑是自然语言的严格抽象,数学也是,刨除符号不说的话,数学和形式逻辑就是一个东西。中国基础教育里面,数学教的可不少,学好了,足够替代逻辑学,甚至比直接教逻辑学更有效,因为至少数学离应用更近一些。但是,你学了这么多年数学,在生活中用过吗?除了四则运算,是不是连列个一元一次方程都不会列了?为什么呢?因为理论和应用之间还隔着一条巨大的鸿沟,对于数学而言叫建模,对于逻辑学也可以叫建模,就是把事物抽象成数学或者逻辑语言,往学习过的经典模型上面靠。建模和理论要的是两种能力,理论学习需要的是工具理性,狭义地说就是对形式逻辑的熟练使用;建模需要的则是想象力,怎么能把错综复杂、漫无边际的客观事物联系到经典模型,工具理性帮不上任何忙,你只有非常积极的想象。怎么锻炼这种想象力?答案很简单,你要多想像,也就是要多去对实际问题进行建模,就像肌肉一样,练得多了,自然就发达了。为什么美国人感觉说起话来条理清晰?不是因为他们教逻辑学,实际上除了GRE有逻辑科目,他们平时根本没有一门课叫逻辑学。他们之所以说话条理清晰,是因为他们的教育中会大量的训练说话,仅此而已。国外的教育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能动嘴的,绝不动笔。小组讨论、汇报、演讲、答辩能占到成绩的50%以上,也就是说你只会考试,不会说,是及不了格的!这种压力和强度下锻炼出来的嘴皮子,跟中国学生比?人家至少也是个嘴皮子国家二级运动员,中国学生最多是个业余爱好者,很多可能还没这个爱好。不过论笔杆子,那中国都是国家健将级,外国人……
辩证逻辑
辩证规律模式或者说辩证逻辑,作为一种古老的方法论规则,早就存在并得到广泛运用,比如像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福,以及黑格尔的存在就是合乎理性的。
只是辩证逻辑形式不太规范,代入事物对象不精确,测量尺度不统一,应用起来往往模棱两可。
引用:https://m.sohu.com/a/673184061_12076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