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老天爷赏饭吃的才是天才"——高晓松《鱼羊野史·第4卷》
时常会从媒体上面看到或听到"老天爷赏饭吃"这个词眼,比如周迅戏演得好,娱记说这是老天爷赏饭吃;林夕词填得好,高晓松说这是老天爷赏饭吃;科比球打得好,球迷说这是老天爷赏饭吃---
然而娱记看不到的是周迅为了演好一个角色在背后所做的努力和付出:研磨剧本到废寝忘食、拍完戏难以抽离奔溃大哭、拒用替身亲自上场导致受伤三天未能下床…这些通通看不见,只一味地写她演戏有天赋,并冠之以天才演员的称号。
和她合作过的导演和演员对她的评价除了演戏有天分外,就是勤奋加努力。而她演戏的天分从哪里来的呢?她父亲在电影院工作,她三岁开始就在电影院看电影了,常年累月的耳濡目染,自然就无师自通了,换你也可以,只要不是傻子。
黄磊曾对周迅作过很客观地评价:周迅从14岁开始演戏所经历的磨练,(加上)她曾跟随陈凯歌专心“看拍戏”很长时间,这段“板凳生涯”我想一定令她获益匪浅。外形的优势只是成功的一个方面,而平时的积累却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高晓松也不知道的是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中文系的林夕从小就热爱文学和音乐,最终他找到了两者的完美结合点—给乐曲填词,因此他准备了那么多年,写出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歌词,也只不过是厚积薄发而已。一如当年林夕为TVB97版《天龙八部》写的主题曲《难念的经》是翻阅了无数遍《金刚经》才写就一样的道理。
球迷都说科比是世界篮球界的传奇,神一般的存在,然而记者采访他成功的秘诀时,科比反问道:“你知道洛杉矶凌晨四点钟是什么样子吗?”
记者摇摇头:“不知道,那你说说洛杉矶每天早上四点钟究竟什么样儿?”
科比说:“满天星星,寥落的灯光,行人很少。”
接着又补充道:“究竟怎么样,我也不太清楚。但这没有关系,你说是吗?每天洛杉矶早上四点仍然在黑暗中,我就起床行走在黑暗的洛杉矶街道上。一天过去了,洛杉矶的黑暗没有丝毫改变;两天过去了,黑暗依然没有半点改变;十多年过去了,洛杉矶街道早上四点的黑暗仍然没有改变,但我却已变成了肌肉强健,有体能、有力量,有着很高投篮命中率的运动员。”
神是怎样炼成的,神迹是怎样产生的,科比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小时候隔壁的一个小哥哥参加全省萨克斯比赛获得了一等奖,有记者采访他时问到:“你学萨克斯多久了?”
小哥哥认真想了想,回答道:“刚好三年。”
记者发出惊叹声:“才三年时间就拿到全省一等奖,真是天才!”
于是第二天报纸便有了一篇标题为《全省比赛一等奖,萨克斯天才少年是如何用三年时间做到的?》的文章,把小哥哥的成功归结为有艺术天赋再加后天努力的结果。
我看了后却不敢苟同。自从这个小哥哥开始学萨克斯以后,左邻右舍就成天受到他的噪音“骚扰”。尤其是刚学的那阵子,真是要多难听就有多难听!
每次这个小哥哥开始练习的时候,我们就赶紧把所有的窗户关起来,把电视或者收音机声音调大,以此来掩盖他发出来的令人痛苦的噪音。
小哥哥无论寒冬或酷暑,每天早上六点都要起来跑步锻炼肺活量,每次持续一小时左右。下午放学一回家就得练习萨克斯直到吃晚饭才停止。如果遇上节假日,练习的时间会更久。
小哥哥刚刚十岁,正是在父母面前撒娇的年纪,哪里吃得了这个苦?!
在寒冬腊月、滴水成冰的季节,早上六点外面还是黑戚戚的,小哥哥就会被他爸爸从热乎乎的被窝里拉起来出去跑步,有多少次他在床上哭着恳求他爸爸能不能别去跑了,但他爸爸拿着木棍站在床边,让他二选一:要么挨棍子、要么去跑步。小哥哥无奈,只能一边哭一边爬起来穿衣服。
兴许是怕吵到邻居,小哥哥后来没有在家里练习萨克斯,而是改在了天台上面练习。
在炎热的夏季,下午三四点坐在家里吹着风扇尚且嫌热,更别说天台上面的温度是如何的灼人了。而这个小哥哥依然每天坚持练习,从未中断过。有很多次我看到他从天台下来的时候全身都是湿透的,脸上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泪水。
听别的邻居说小哥哥有时觉得太苦太累了也想过要放弃、不再去上萨克斯培训班。
但那时候大家经济收入普遍不高,邻居给小哥哥买萨克斯、报培训班花了一大笔钱,怎么可能让他半途而废把钱打水漂了呢,所以每当小哥哥流露出要放弃的想法时,邻居夫妻二人便轮番上阵,对小哥哥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或威逼利诱,迫于无奈,小哥哥一路坚持了下来。这其中的心酸和苦楚想必只有他自己能够体会吧。
人们都知道有个“一万小时的黄金定律”,意即在任何领域要想获得世界级的专业能力,大概需要10000小时(按照每天3小时计,约10年)的专心致志练习。
而美国加州大学的神经学教授George Bartzokis则给这一说法提出了科学依据—人体大脑中的髓鞘质。它是包裹在神经元纤维上的一层绝缘物质,是“交流、阅读、学习技能、人之成为人的关键”。随着技能训练的增加,髓鞘质越厚,绝缘性越强,人的动作和思维就越加精确和敏捷。
技能本质上就是大脑中的神经回路,而所谓的天才就是通过不断重复练习加强神经回路的髓鞘质而成。
换言之,方法得当+刻意练习+日积月累,你也可以是天才。
莫扎特是世界公认的天才音乐家,他四岁能辨音作曲,六岁开始巡回演出,八岁举办钢琴和小提琴演奏会,在短短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不朽的传世名曲。
然而,他从三岁起就已经开始在父亲的指导下进行高强度的专业训练了。在成长过程中,他一直跟着父亲到欧洲各国旅行演出,到21岁创作第一首世界名曲《第九钢琴协奏曲》时,他已经接受了整整18年艰苦异常的专业训练了。
针对莫扎特四岁就具有能分辨任何和弦中的音符、判断乐器音高的极微小变化这一音乐上称为“完美音高”的能力,日本心理学家在2014年专门做了一个实验。
他们招募了24个2-6岁的小孩,培训他们如何通过声音辨别钢琴的各种和弦,并在一年半以后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24个孩子全部具备了和莫扎特一样的“完美音高”能力,有些孩子甚至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达到了。这个实验充分证明了只要通过刻意地精深练习,人人都可以成为莫扎特!
有人说在演艺圈演员有张漂亮的脸蛋就是老天爷赏饭吃,君不见演艺圈漂亮的演员多了去了,可成名的却不到万分之一。也有人说有些歌唱家歌手什么的天生嗓子好,这不是明摆着老天爷赏饭吃么,对此我只能呵呵一笑,这道理再浅显不过了,不管先天条件如何有优势,后天不努力也是白搭,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各行各业成名成家的永远是那些站在金字塔尖的极少数人,他们有没有先天优势这不是必要条件,但后天的勤奋努力却一定是必要的条件!爱迪生有句烂大街的名言很好的佐证了这一点: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
高晓松在《鱼羊野史·第4卷》中说到"只有老天爷赏饭吃的才是天才",而在我眼里,老天爷赏饭吃的人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伯伯:老天爷高兴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天爷生气了,旱灾洪涝,颗粒无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