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为什么要看书?
快速了解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从而知道如何应对未来。
二. 书单总览
- 《奇点临近》:摩尔定律——计算能力呈指数上升
- 《云计算》:转剩余的硬件计算能力为服务,同时降低计算量单价。
- 《智能时代》:云计算积累大量数据,高运算量方便处理数据。质变点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算法的结合。
- 《科学的极致:漫谈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各方向的总览。
- 《人工智能的未来》:强人工智能需要解码人脑。
- 《数学之美》:自然语言处理与人工智能算法总览。
- 《复杂》:复杂集群系统入门。
- 《哥德尔、艾舍尔、巴赫》:人类智能到底是什么?
- 《人类简史》:是什么让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
- 《未来简史》:人工智能下的未来会怎么样?
三. 书单详细介绍
0.《奇点临近》[Ray Kurzweil] 2011-10 , 豆瓣7.7
建议略读,后半当科幻读物
计算量呈指数上升,高计算能力是云计算的基础。
这本书是假设人类大脑的计算能力十分大,计算机的计算量在某一个程度将超越人类。奇点临近,出现一个无法想象的质变。后面的想象都很扯...
1. 《云计算》[雷万云] 2011年5月出版
建议略读了解。
云计算是大数据的基础。
云计算是硬件计算资源上升带来的服务转型。基于快速互联网,硬件持有者把剩余的计算资源通过网络出租转为服务销售。卖家转硬件为服务获取高利润,买家减少初期硬件投入,达到双赢。计算量其实就是存储和运算,其成本降低使得更多数据能有效存储,快速发展为“大(量)数据”。
2. 《智能时代》[吴军] 2016年8月出版,豆瓣8.5分
建议略读了解。
大数据是人工智能算法表现良好的基础。
现阶段是基于大数据下的弱人工智能。计算量上升带来大量数据,数学算法因为数据量上升获得更高准确度,“弱智能”是因目前算法研究是人类主导而非计算机。大量数据包括两种,硬件设备产生的记录日志和人类活动产生的数据,前者占比大,后者价值高。数学算法是要从数据中找到规律,用新式自动化(机器学习)获取其中的价值。注意很多算法是几十年前发明的,大数据提高了算法的准确度。一定条件下,数据量越高,准确性越好。
我不认同其中两点:人工智能摧毁一切旧有事物,和争当“2%的精英”。
a. 人工智能带来的是产业升级和新式教育,低成本的高质量教育将惠及每一个人。AI产业随着发展成熟而降低入行难度,它将升级和优化旧有事物,而非摧毁。
b. 只有“2%的精英”的社会,很可能会被98%的人推翻。一个社会始终是不可能放弃大部分普通人,如果真放弃,长期来看将带来极端的动荡,动荡的社会将摧毁下一代所有可能的“精英”。
3. 《科学的极致:漫谈人工智能》[集智俱乐部] 2015-8,豆瓣8.2分
建议按照兴趣跳读,不用拘泥章节前后。
目前整个人工智能体系的简略介绍,人工智能有很多细分领域。最喜欢的是第一章,原来人工智能的梦已经做了一百多年了。我感到十分安慰,现在开始搞也不算太迟。按照过去的特性,如果没真正落地的项目,现在这么火爆的人工智能也很可能几年后就flop了....
4. 《人工智能的未来》[Jeff Hawkins / Sandra Blakeslee] 2006.1,豆瓣8.2分
很有趣,跟主流完全不一样。
强人工智能关键在自发提取恒定规则,建立记忆-预测模型。
应该集中研究人类特有的新大脑皮层,集中在神经科学和计算机工业交叉领域。现在研究的算法需要输出确认准确率,但人类即使没有输出依旧拥有智能。人脑的计算能力实际上比计算机低很多,甚至耗能也少很多。
作者认为现在做的各种理论(数学、物理等等机械理论)都是错的,这些技术只是表面上模拟人类智能,而不是真正的人类智能。大脑有点像一个特殊的计算机,而生物躯干接收的信息是我们的输入。植入其他传感器,不久大脑就能学会怎么用传感器。
我怀疑的一点:计算机仅模拟新大脑皮层得出的结果是无用的。人类是有目的地去做一件事,以满足生存和生活的需求。而计算机没有模拟人类古脑生存欲望,其总结归纳很可能(于人类)是随机而无用的。
5. 《数学之美》 [吴军], 2012-5-1,豆瓣8.7分
建议细读算法,结合工程实现项目。
自然语言和数据处理关键在消除不确定性。
自然语言处理的问题其实是人与计算机间的通信问题,消除不确定性(噪声),解码获得准确的输出。紧接着数据处理,无论是分类问题还是智能跟进(状态机)问题,其实都是在通信准确的基础上,计算机根据获得信息消除选择的不确定性,预测准确的选择。
可以作为工程实战入门,了解这些算法用在哪里和怎么用。
6. 《复杂》 [梅拉妮·米歇尔 ], ,豆瓣分9.1
建议细读,混沌学入门,十分吸引人
简单的个体可能产生复杂的集群现象,反过来一样,复杂的现象核心可能是简单的原理。混沌现象使得人类不可能精确预测某些现象,甚至无法得出现象的复杂度。
复杂系统试图解释,在不存在中央控制的情况下,大量简单个体如何自行组织成能够产生模式、处理信息甚至能够进化和学习的整体。生命及其行为是逆熵现象,计算的本质与生命和智能的内在本质有密切的关联。自然界最为神秘的是,所谓的“智能”和“意识”是如何从不具有智能和意识的物质中涌现出来的。
混沌的发现给了精确预测的梦想最后一击。混沌指的是一些系统——混沌系统——对于其初始位置和动量的测量如果有极其微小的不精确,也会导致对其的长期预测产生巨大的误差。也就是常说的“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
看完之后你会产生更多的疑问。
7. 《哥德尔、艾舍尔、巴赫》 [[美] 侯世达], 豆瓣分9.4
先看能懂的部分,一本供起来的书
如何实现智能?侯世达大神也没懂,这是一本充满疑问的书。
作为人类,如何实现人类智能?这是同一层次的事物。于是问题变为了——如何实现自我指代?因为自我指代在同一层级是不可能实现的,需要不同的层级结构,引申出递归等概念。
我们目前所理解的“科学”,实际上是有边界和局限的,它们无法解答一切问题,也就是不完备。公理不可证,如果可证,那就会导致悖论。例如,假设A是一个假命题;如果这是真命题,那A就变成了假命题。在此之上引入层级结构,有点像写代码是一层,编译器是另一层,分开才能编译成功变为程序,这样实现了下层的自我指代(因为上层用于编译)。然而在人类所处的维度,人类怎么区分什么才是真正的智能?历史上发生了工业化,自动化,大型机械化等等,而人工智能是尚未做到的东西。有一个与人工智能的进展相关的“定理”:一旦某些心智功能被程序化了,人们很快就不再把它看作“真正的思维”的一种本质成分。智能所固有的核心永远是存在于那些尚未程序化的东西之中。人工智能的含义永远在变化,而人类很难参透高于自身维度的事物。
8. 《人类简史》 [尤瓦尔·赫拉利], 2014-11-1,豆瓣分9.1
历史读物,揭示人类的特别之处
人类具有理解和表达抽象事物的概念,形成的抽象信用体系推动大规模协作,这使人类区别于其他碳基和硅基生物。
区别于其他所有生物,人类能把要做什么抽象为语言和规范,把火抽象为神迹,把合作和道德规范抽象为“宗教”。金钱是抽象的事物,它的价值来自人类的信仰。金钱事实上并没有价值,只是人类相信它有价值,相信能用它衡量购买力,所以它才能代表价值。国家也是一样的,国家并不是实体,而是人类抽象出的信仰。现代的财富的形式变成了人力资本、科技知识,以及像是银行这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结构,这些抽象的财富想要抢夺或是占领都相当困难。
科学是人类理解抽象世界的开端,人类尝试统计总结抽象的规律,形成各种公理定理,再反过来利用它们创造新事物。从动物到上帝,科学革命并不是“知识的革命”,而是“无知的革命”。真正让科学革命起步的伟大发现,就是发现“人类对于最重要的问题其实一无所知”。
从我们所知的纯粹科学角度来看,人类的生命本来就完全没有意义。人类只是在没有特定目标的演化过程中,盲目产生的结果。但这也就是说,我们对生活所赋予的任何意义,其实都只是错觉。
9. 《未来简史》[尤瓦尔·赫拉利], 2017-1,豆瓣分8.5
半科幻读物,用于警醒
人类同意放弃意义,寻求力量。
近代是人类同意放弃命运和“信仰”的宗教意义,转而寻求机械化生产力。人类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贫穷、痛苦、悲剧不是必然的命运,而是可以改变的规律。人类开始将规律变为各种定理和公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逐渐发展为近代机械化时代和现代科技社会。人文主义的发展实际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比起盲从权威和宗教信仰,更需要让人类去研究技术、科学、进行生产劳动。让机械化取代纯人力,而机械化需要人类的创造力。此时是以人为中心。
现在则是倾向以数据为中心。人类同意放弃人类自身的特殊意义,例如隐私、繁衍能力、社群,转而寻求更高的计算能力(总体而言更优越的生活)。商业转变为科技数据主义,此时最有价值的是人类社会总体产生的各种数据和算法,以及少量“精英人才”和“商业巨头”。超级自动化和智能计算机使得87%(以上)的人类变为“无用阶级”,大部分人的生产力远低于现代计算机。计算机生产力取代人类生产力,进而将人类从生产力主体,变为需要被处理的数据。简单说就是从工人变为潜在的“商品”。按过去的历史,统治阶级接受以人为核心的理念仅是为了经济发展,未来数据更加重要,统治者可能转变思维,认为大部分普通人是没意义的,大部分普通人沦为流通是数据载体。
21世纪有三项“务实”的发展,可能会让人文主义消失:1.人类将会失去在经济和军事上的用途,因此经济和政治制度将不再继续认同人类有太多价值。2.社会系统仍然认为人类整体有其价值,但个人则无价值。3.社会系统仍然会认为某些独特的个人有其价值,但这些人会是一个超人类的精英阶层,而不是一般大众。
某些部分写得十分科幻,但未来谁知道呢。
四. 个人限制
我觉得这些书最大的问题不是揭示了我们现在的科技多么先进,而是在于瓶颈和问题在哪里,有什么是人工智能不能解决的问题?
但人类看到的不全是现实,而是大脑根据现实建模,并从模型中获得的信息。每个人理解的都不一样。
五. 一些感想
- 《人工智能的未来》:大学霸作者的工作经历毫无可比性,懂微机系统并且懂神经科学。作者建议当你找不到转机时,最好是保持现状,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始学习。
- 《科学的极致》:人类对于科学的研究,很可能一位十分优秀的科学家穷尽一生,只能在一些领域做出一点点的前进。科学真是浪漫,而人生却又很残酷。
- 《智能时代》:机器学习和大数据的短板,只能看出规律,消除不确定性而不能跳出框架发现新规律。我认为即使在大数据时代,在某个领域内获得完备性是不可能的,因为同层不可证。
- 《复杂》:读完之后觉得社会学研究和心理学研究,是有点扯的。这两者几乎无法精确预测和重现实验现象。
=================
以上
2018.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