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并非人生旅程的一段时光,也并非粉颊红唇和体魄的矫健。它是心灵中的一种状态,是头脑中的一个意念,是理性思维中的创造潜力,是情感活动中的一股勃勃的朝气,是人生春色深处的一缕东风。所谓年轻,既不是指豆蔻年华,也不是外在的美貌,而是一种心态,一种乐观、自信、拼搏的人生态度。年轻,从来和年龄无关。不管年龄大小,也不管容貌如何,只要精神不老,我们便永远年轻。
当第一批90后步入中年,当曾经的梦想还是那么遥不可及,当现实的压力越来越重,有些人便开始意志消沉,感慨着逝去的青春。他们正处朝气蓬勃的年华,却无可奈何地诉说青春不再;正应激扬文字的岁月,却心如死潭地写下人生无常;正是太阳初升的年纪,却自甘堕落地放弃诗和远方。
年轻,从来和年龄无关。许多人年纪未老,容颜未衰,却已经在思维方式和处事逻辑上先“老”了,动辄在更年轻的群体面前“倚老卖老”起来。所谓怀旧病,大抵都是打着“怀旧”的幌子,行消沉颓废之实。他们用“怀旧”背叛着自己的青春,荒废着能创造未来的学业,丢弃着本该承担的责任。“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少年人应有凌云志向,怎能顾影自怜、唉声叹气?频频回首怎能勇敢向前?沉浸在怀旧中的人生怎么有未来?
古有“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今有摩西奶奶77岁开始作画。他们的年龄早已称不上年轻,却仍有勇气做出许多所谓年轻人不敢做的事。年轻,从来和年龄无关。“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人总是由青年走向老年,这是自然规律,正如中国大多数江河自西向东流一样。但是,苏轼却用门前这条向西流淌的小溪告诉我们:对岁月的流逝要抱有乐观的态度,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的人,即使到了老年仍能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对于一个真正有追求的人来说,生命的每个时期都是年轻的。
为什么很多人年纪轻轻就觉得自己老了?
人成长到一定程度会到达“冻龄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冻龄点”就是你安居乐业的那一刻。从那一刻起,许多人便开始了岁月静好的安稳生活。我们习惯了年复一年的工作,习惯了日复一日的柴米油盐,渐渐地,我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开始消失,创造力也在不知不觉中退化了。直到有一天,我们突然意识到自己似乎再也不能创造出新的价值,便开始觉得自己不再年轻了。“没有人仅仅因为时光的流逝而变得衰老,只是随着理想的毁灭,人类才出现了老人。”
除了人成长到一定程度到达“冻龄点”以外,我们对于目前自身的年龄处在人生中的哪个阶段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读。我们不妨先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将你的人生当作一天24小时来看,你觉得以你目前的年龄应该处于什么时间?我想,大部分人所估计的年龄都会比实际换算出得出的时间晚。人类的平均年龄是80岁,也就是说,即使人到四十,也不过是正好12点罢了。就算真的到了“晚上”的年纪,又何尝不能有炳烛之明呢?
年轻,从来和年龄无关。岁月可以在皮肤上留下皱纹,却无法为灵魂刻上一丝痕迹。“在你我心灵的深处,同样有一个无线电台,只要它不停地从人群中,从无限的时间中接受美好、希望、欢欣、勇气和力量的信息,你我就永远年轻。”那个无线电台其实就是我们的好奇心,只有我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始终保持探索的勇气,才能源源不断地激发自身的创造力,在新的方面创造出新的价值,让原本一成不变的生活重现生机。带着一份年轻的心态,拂去岁月撒落在衣襟上的尘土,继续扬帆;淡忘生活给身心带来的伤痛,微笑前行。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年轻即是出发,有追求才不会觉得自己变老。年轻,从来与年龄无关。只要我们生存一天,青春的财富就闪闪发光。能遮蔽它的光芒的暗夜只有一种,那就是你自以为已经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