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校园暴力就备受瞩目和重视。而在法治逐步趋向健全的今天,校园安全更是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
在学校里面,有三种角色:学生,教师,学校。社会如今关注的重点是学生对学生之间的校园暴力。可是我们往往忽视了教师对学生,学校对学生的校园暴力。而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暴力,都可能对学生造成人生中巨大的心理阴影。今天讨论的校园暴力中,施暴者往往站在一个居高临下的位置。他们手中握有一定的权力和资源,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往往是不可抗拒的力量。
学生无法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或任务。
【安徽38名学生轮流被老师掌掴 老师逐一登门道歉】日前,“合肥一中学学生排着队被老师掌掴”的视频热传。据统计被打学生共38名,事后,涉事老师逐一到被打学生家里道歉。其同事称,他业务强工作太认真,又太想出成绩,所以冲动之下才会做出掌掴举动。
从小到大,我们都一直被灌输一个思想,做事先做人。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的确有给学生布置作业和任务的责任和权利,学生也应该尽自己的努力去完成相应的作业和任务。但作业从来不是为了完成而完成。教育的目的是应该让学生学到一些东西。
在这一类校园暴力事件中,老师的“政绩”是促使事件发生的第一诱因。学生无法完成作业,老师又急于求成。学生无法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在老师的眼里就是学生跟不上自己的课程安排。学生跟不上课程安排,势必会影响教学进度。影响了教学进度,就会让自己的教学“成绩”落后于其他班级,进而使自己的学校和年级的工作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得不到认可那自己就没有了话语权,没有了话语权也就失去了教学的目标。老师们为了短时间内改变这一点,毫无忌惮地打了学生。
在这一点上,老师是唯一的责任人么?并不是。在教育还不算很均衡的今天,每个学校都会面临不同的升学压力。升学的压力进而转化为“教出成绩”的动力。在大多数学校里,“唯成绩论”是教学的根本目标。学校在面对社会舆论和压力面前,一心求着提高成绩,上头要成绩,下面的老师就无所不用其极地去提高学生们的成绩。上头是没有办法细致到去看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他们只会看到一个整体效果,而老师们就是呈现这种整体效果的直接负责人。
当一个集体中出现了若干影响整体效果的“差生”的时候,这些老师想到的不是该如何对“差生”进行诲人不倦,而是直接使用暴力来“教育”学生不上进,不努力。在我看来,这非但起不了长久且正面的影响,反而是淋漓尽致的展现了老师的无能,反而是会加重学生厌学反抗的情绪。
解决这一问题,老师是表象,根本原因在于学校。学校的根本思想要转变,“唯成绩论”不能甚嚣尘上,教育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关键点在于加强师德的建设,“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老师,首先要有师德,有了师德才能真正地担负起教育的重任。当老师们走出大学的校园而步入工作的岗位后,他们就很少有机会去接受教师素质的教育,再者如果工作的学校也不重视这一方面,那么这方面的失德行为必然会比例增高。学校重视师德建设,老师肩负教师使命。
学生违反纪律或不听话。
在课堂上,一位年轻女老师大声的训斥一位男生,情绪激动,上前打了男生一耳光,人高马大的男学生一点也不示弱,反手就给了女老师一耳光。
每一个老师最头疼的就是班级里有调皮捣蛋,爱惹是生非的学生。有些学生,老师管教严了就会激化矛盾,管教松了就影响班级内学习的氛围。
记得上中学的时候,班级里有几个“刺儿头”,总爱扰乱班级秩序。有个A老师,遇到这种情况时就是当场呵斥,甚至有时候会爆粗口,但震慑效果不可否认还是有的。有个C老师,同样遇到这种情况,他对这几个同学说,可能我的课啊你们觉得无聊,所以就聊起了天。但是这是在课堂上,学校和课堂都有纪律,你们也都是听话的孩子,要是真的觉得无聊了你们可以看其他书或者睡觉,但是请不要影响到其他同学听课,好么?两位老师用各自的方法处理了同一件事情,但前者的方法或比之更激烈的方式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会加剧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青春期的孩子最容易记恨一个人,一个巴掌,一句重话,甚至一个眼神都会让他们在幼小的心灵上产生一种仇恨感。当这种仇恨加深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产生极坏的结果。而教育是不应该播种仇恨的种子。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三观和性格等的形成,除了受学校的环境和教育外,更多的是受家庭和父母的影响。每一个学生因为成长的环境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性格。老师教学的过程,也是学会与不同学生之间相处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或多或少的对校规校纪有一定的畏惧感,有哪一个学生会完全无视校规校纪吗?大部分学生在青春期的时候往往很难控制自己的冲动,也就避免不了会犯错误,有些是无心犯错,有些是故意为之。不管是哪一种,即使是应该受到教育和处分,但还是要在尊重的前提下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买单。虽然不可否认的是,有部分学生确实很过分,但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样的自尊心。只要处理问题的方式得当,没有学生是改不了的。
老师们需要知道的是:那些违反纪律并且屡教不改的学生,他们的过错或者他的无教养行为,不完全是老师的教育不当,家风和家庭的教育也非常重要。老师当然可以行使自己作为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去教育并惩罚那些犯了错的学生,但前提是要用恰当的方式,当众辱骂或者殴打或者和学生互殴的行为一定不能称之为恰当。当你在教育学生要遵规守纪的时候,你却用了违反法律和职业操守的方式去给没有犯错的同学一个示范;当你在告诉学生应该做一个有素养的人时候,却因为学生的过错而破口大骂,脏字频出,让其他同学听得目瞪口呆;当本该由学校和家长共同来参与教育学生的时候,你却擅自做主,做了家长可能都没有做过的事情时。请问:这种行为能够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育一个人应该是在行为上做出正确的示范,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而不是用错误的甚至违法的行为迫使别人接受所谓的正确道理。
在谈及以上两种校园暴力的原因时,我们不容忽视的一点是老师。老师,作为我们讨论的问题的主要角色,在发生上述事件时他们该怎么办?站在老师的角度应该怎么去思考这些问题?
我们说保护学生以及加强师德教育固然很重要,但老师背后的某些关键问题同样值得注意。治病要除根,一线的老师在面对那些爱闹事或者爱挑衅的孩子应该怎么办?一个班级里面,至少有几十个学生,也就有几十个不同的性格。一线的老师在面对这些学生自然成了一大挑战。在有的时候,老师反而成为了“弱势群体”。当面对学生的挑衅,老师本着职业操守自然不愿意去动口或动手,但老师自身的权力有限,无法做出能够及时让学生改正的决定。但学校又把绝大部分责任交给了一线老师,于是在某些情急之下,部分老师做出了暴力的行为。
在我身边有很多做老师的朋友,他们在面对的这些学生的时候只能表现出无奈及无力。迫于职业敏感和法律法规,老师们能做的也很少,学校又只重视成绩,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一般是让老师们自己去处理。这样一来二去,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老师们又时常要面对不想面对的事情,负面情绪等等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那么,我们还是希望学校能够在这方面协助教学老师做学生的德育工作,弥补那些在家庭教育方面缺失的孩子。除了直接教育孩子之外,学校和老师应该积极与家长联系和沟通,在学校的组织下,积极地为家长做学生德育工作。三管齐下,才能药到病除。
学校为维护某方面利益而胁迫学生。
现在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讲法律、讲法制,学校也会开设法律相关的课程。这自然是好事。在学校,我们也经常会听到说要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从小到大,我们经常被告诉说遇到问题找警察叔叔。可是偏偏有些学校怕学生懂法用法,怕找警察,怕出现“问题”。
人总是要遇到问题的,个体的差异性造成了问题的多样性。学校不是法外之地,反而是普法的重要阵地。在这个象牙塔中,学校该扮演的角色应该是更加尊重法律,积极地引导学生知法,懂法,用法。假如一个学校为了某方面的利益,比如公关形象,而去掩盖真相,那么学校就失去了作为学校的本质意义。
前一段时间,于都中学一名高中生举报了学校违规补课的行为。结果该生前脚刚向当地教育局递交了举报信息,后脚就被学校勒令退学。教育局和学校沆瀣一气,把违规当做常规,把学生的维权行为当做不可恕之罪。为了所谓的成绩、政绩、脸面,枉顾学生的根本利益,更有甚者无视了法律的存在。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粉饰太平,用一些极端的手段和特权对学生进行威胁甚至人身攻击。
庆幸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网时代,当学生遇到诸如此类的校园暴力的时候,当诉求得不到伸张的时候,他们还可以拿起手机通过互联网将事情公布于众。也许他所处的地方会因为利益勾结而致使他的遭遇不能得到公正的对待,但网络的力量能够帮助他,始终关注他,并且督促其学校或当地政府不敢无作为或是瞎作为。不幸的是,始终还是有学生不断地遭受到诸如此类的校园暴力。并且可以相信的是,还有很多学生敢怒不敢言的。本文中我们要阐述的校园暴力问题,是个社会性的问题,不单单是学生或者老师的问题。这类问题中学校所扮演的角色很重要,家庭教育等等也是导致此类问题发生的原因。
在学校里,每一个个体都会在生活的阶段遇到不同的压力和问题,有时候我们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有时候我们不一定能很快地找到解决的办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暴力一定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对此,我们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END
微信公众号:黑囊(heinang917)
一群年轻人
就爱瞎扯淡
有时会说真话
前提是晴天
欢迎来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