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已经不是孩子,孩子却还是孩子。今天混子曰上说了句:儿童节是没得过了,但大家每天都要过的像儿童。是啊,大家每天都要过的像个孩子。
孩子怎么样呢?天真、率真,活泼、开朗,我们经常在简历性格描述上第一句喜欢写——本人性格开朗,是的,其实你是为了让别人知道你不是拒人于千里的煞笔,但无疑也暴露了你只是个刚进社会的“大孩子”。
当然,大学生终归是大学生,看过了十八岁的天空,你便是个成年人了,儿童时代是无论如何都回不去了,就像歌曲《那些年》里唱到的那样:“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穿上一身帅气西装……”就是酱紫,孩子怎么穿都是孩子,他们是小鲜肉,而我们却能跳过年龄的界限,穿成大人的模样。可能,偶尔你也会选择年轻一点的装饰——为了像个孩子。
但是常常面对镜子,你也知道自己正在一天天“变老”,因为你需要剃胡子,打理头发;其实不只是镜子,当你意识到你到了大学的最后一两年,当你看见比你大的学长学姐胜利走进社会,当你看见又有学弟学妹进了你的学校,还没注意你就过完了大一,还没好好努力你就要大四,当然,当你真觉得自己不是孩子的时候,或许是你还在孩子似的抱着篮球跑去球场的途中,看见一群真正的孩子在一旁的草地上打着滚、抠着泥巴、或是被父母搀扶着在练习走路甚至……原来,我已经长大了!
长大都是痛苦的,尤其是大学生。你需要进社会,需要找工作谋生计,更难受的是,你渐渐丧失了孩子的那种无忧无虑。孩子不会嫌弃看本书头痛乏味,孩子不会长时间地讨厌一个人,孩子不会知道失恋很痛;因为孩子只会天真地学、开心地认识、单纯的喜欢。
所以,你喜欢孩子,喜欢他们的眼睛、喜欢他们的个头、喜欢他们的性格、喜欢他们的想法、喜欢他们长不大、喜欢和他们呆在一起。因为他们的思想是最干净的。
大学生会去做一些能和孩子呆在一起的事,譬如家教。家教是一项很轻松的兼职,无论男女,多数人愿意去做,因为收入相对高薪,并且,还能和孩子在一起,我们有很多是奔着这个目的去的。
在大学呆久了,能感觉到其实大学就是个小社会,人际交流中学到了形形色色的手段:溜须奉承、请客吃饭、香烟酒水……也正是由于这些,你觉得自己变得很不干净,而开始向往干净的东西:干净的服饰,干净的人,干净的想法。
然后,孩子都有了这些,并且,与他们呆在一起你会觉得很舒服,自己会有回到过去的感觉。
孩子所犯的错误都是能容忍的,因为他们还是孩子。允许他贪玩,也允许他睡懒觉;原谅他打碎杯子,也原谅他满身泥巴……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有思考人生,有思考未来,比如我希望自己未来的孩子该怎么教育,比如未来应该怎样跟自己的孩子相处,比如我该怎么在未来努力去做一个不让自己讨厌的人这些。
孩子,会在你最不逢时的年纪教会你相处之道:交浅言浅,交深言深,有痛就哭,有疑必问……大学生嘛,只能说在成熟的年纪在学会成熟,往往卡在现实与理想的生活方式和环境里,常常不能自拔,你讨厌自己也想重新做回自己,你想逃离所处的环境也在尝试以自身努力改变现状,时而高傲,时而消极,慵懒和努力并存,你选择了适者生存,活在当下,这就是你吧!其实这么活很痛苦,你也不愿意这么活,可是又得这么活。
如果你还活在当下,请去找个机会,约个孩子一起成长,你教他知识,他教你处世。这样,至少在走出大学的时候,即使没有返老还童,也是只快乐的菜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