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说人不能同时踏进一条河流。现实中,如果听话的总是吃亏会怎样?如果不是太傻,总会在屡次吃亏后选择不听话。
从来不反对学习教育考试,但搞不明白为什么要把廉洁纪律考试放到八月份,图热闹还是再增添点暑气热度?放在春天或者秋天考试不可以吗?古有春闱、秋闱,从无夏闱、冬闱,太热太冷了都不利于成绩发挥。别看一件小事,我们祖先考虑的比现在细致多了,没有一事不走脑子。
昨天被抽考去德州学院考试,通知上明明白白让把车辆放到西校区指定位置,也问了家属在学院工作的朋友,说东校区绝对不能停车。于是乎,傻不拉几地听话中招,然后步行去东校区考场。往返均汗流浃背,汗湿衣衫。然而,东校区明明有足够的停车空间,也确实有哥们把车停到了考试楼前,一身清爽地进考场,凉爽滋润地绝尘而去。东校区门口也有车辆停放。所以,考试后去找车的人看到这里,都异口同声地议论,听话的总是吃亏。
我其实想说,为什么我们的制度纪律执行起来总是差强人意?包括党纪国法。制度强制性差,下不为例太多,总是开口子放水,总有例外,自然让心存敬畏遵纪守法的吃亏,让总有老主意的人沾便宜。
如果你规定了停车点和行车路线,但却不去认真执行严格遵守,我下次凭什么非要听你的弄一头大汗?为什么不像这些“聪明人”一样把车开到楼前。
制度缺乏刚性制约,违规没有成本,听说只能倒霉,谁会总是选择听说呢?
就在这看似微乎其微的小事中,人们对纪律、制度、规矩、法律的敬畏感就消失了。
律令如山,令行禁止。长期以往,会怎样?(201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