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算是个忠实的影迷,所以也做不到一有新片上映就往电影院跑。
但如有口碑和影评较好的电影,也必定会去影院为票房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2015年我算是观影数量较多的一年了,但也就看了不到15部,
其中票房及口碑、影评较好的影片基本都看过了,
但说实话,能真的触动到我,在我看来内容质量较高的影片数量真是少得可怜。
我从网上大概查了一下数据,中国电影从2010年开始就进入了一个产量井喷期,
到2015年为止,影片从发行数量到票房,再到观影人数均实现翻番增长。
预计到2016年国内观影人数将超越北美观影人数,
而票房也有望在2017年超越北美,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影票房市场。
电影产业的发展对于国人来说是件好事,
然而作为观众的我们仍然要接受那些内容质量非常差的影片。
也许,因为每个人喜欢的内容风格及影片特色各有差异,
对于多元化的影片风格口碑及影评褒贬不一,
但对于观众来说,观众看电影除了看视觉特效外,
我认为更重要的是电影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讲述好一个故事,
而国产的很多影片在讲故事方面真的可谓烂到极点,
连故事都讲不清,又怎能引起观众情感的共鸣,
更别提一些影片为了赶上映档期,拍摄及制作粗制滥造,
为了拍摄而拍摄,以至于电影市场被一些烂片充斥,
在电影市场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我们真的为影片质量的提升捏一把冷汗。
当随着观众观影水平的提升,一旦影片质量没有提升,
那么中国的电影市场会不会只是昙花一现,会瞬间回到10年前呢?
纵观2015年-2016年的国产电影,
我认为相比于前几年,光从内容制作上真的越来越差,
而电影票房却实现了质的飞跃,普普通通一部差到极点的剧情片,
连故事都讲不清楚,人物角色都没有任何个性而言的影片,
票房都能上几亿,观众都还这么买单,实在让人费解,
那么国产电影烂片如此横行,究竟该追究谁的责任呢?
作为非资深影迷,以个人观点进行了分析。
观点一:电影编剧影响力较差,影片基本走向仍以导演为主
这个现象好像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影视剧的基本形式,
电影市场可能还比电视剧市场相对好一些,
但仍然存在类似问题,可能因为编剧的地位本身在影视传媒行业就较低。
这与韩国就形成了很大的反差,韩国的编剧地位是远远高于导演地位的,
所以不难看出,我们在看韩剧或者韩国电影的时候,能明显感受到,
剧情的内容质量是比较高的,因为编剧的剧情设计完整性,
能将角色的性格特征进行很好的刻画,所以很多韩国电影观赏后,
还是能引起观众情绪共鸣的。我虽然看的韩国电影比较少,
但每次朋友推荐的电影,我只要看了,第一感觉会觉得故事讲得很好。
而国产电影由于编剧地位的原因,很少能有主导整个影片的编剧,
电影基本走向由导演而定,每个编剧都有被导演要求反复修改剧本,
以至于在拍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演员原因还要修改剧本的情况,
等最后拍出来的时候,故事可能已经被改的乱七八糟,有可能故事主线都变了。
等到上映时我们看到的故事可能压根就不是最早编剧写的那个故事了,
我们不反对剧本修改,但麻烦请越改越好,不要面目全非。
观点二:影片为了挣钱而挣钱,完全忽视剧情需要及逻辑
这该怪谁呢,我们不反对电影中插入广告,
但请插入的有点逻辑,能不能根据剧情需要插入呢,
前两天看完《盗墓笔记》,我真的是大大的无语了,
民国时代的背景却硬生生的插入京东的广告,
你是想搞笑吗,更搞笑的是还要体现京东物流快的要死,
我去,你家民国时代就能网购,还有快递。
麻烦电影植入广告的时候能不能做个甄选,适合的品牌再植入好不好。
还有些电影好像是专门为了广告才拍的电影吧,
《何以笙箫默》简直就是一个广告大集合,这部号称2015年度十大最差电影,
不知让多少何以迷们的心碎了一地。
观点三:影视IP现象泛滥,电影市场更多是为迎合大众,毫无指导意义
有人说,新媒体时代将是IP引领的时代,IP一词出现于影视行业,
近两年IP走向基本主导着影视剧市场,各种网络热门小说改变的影视剧充斥市场,
而电影在拍摄时选择IP的主要原因不是看小说的内容或者质量,
更多看中的却是小说自身的流行指数,
这就造成了电影在为了迎合大众口味的同时,选择剧本的方向上会有偏颇。
《小时代》连拍四部,郭敬明已然从作家摇身一变成了导演,
我们不否认小四在写作方面的才情,但制作电影事实上并不那么简单,
不要以为电影光有视觉特效,光有颜值高的演员就行,
一部两部,观众还会买账,长此以往下去,毁的可能就是自己。
即将上映的《爵迹》似乎又在玩视觉特效,角色还是以颜值高的明星们为模板,
形式上似乎还是一部动画片,而国产电影的制作特效几乎被定义为五毛钱特效,
不知道这次小四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惊喜,但愿能好好讲个故事就好。
观点四:发行商为了迎合大众,让一些好的电影基本无缘与影院
每当各种电影节的获奖影片,对于影迷来说,
基本没看过,反正我是有这种感觉,一些资深影迷们只能通过其他渠道去找片源,
我们能够理解电影发行商发行一些明星多,投资高的电影,
但是不是也能给一些小众类的好电影一些市场呢,
北上广深的城市可能还能看到一些小众电影的身影,
而到了二三线城市,场次更多的是给了那些大投资的电影,
很多好电影基本无缘院线,这也就导致了观众看不到好电影,
又怎么能知道什么样的电影是好电影,似乎就走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制片商觉得大众更喜欢看那些故事情节简单,视觉效果强的电影,
所以就大量的进行引进,而那些能激发观众情绪共鸣,
又会讲故事的好电影就没有放映渠道,也就与观众无缘,
而发行商就会觉得没人看所以不会引入发行。
所以发行商如果在影片发行能够进行多元化渠道发行,
那么一些好故事的优秀电影也能引导着观众观看更优质的电影,
随着观众欣赏水平的提升,电影制作团队也能制作更优质的电影。
当下的时代是一个美好的时代,从最近大众关注奥运赛场的选手们的焦点已经从关注金牌数量,
而转变为关注选手的努力及奋斗过程,我们能看出大众的精神及文化需求都有了质的提升,
我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产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会越来越多,
而票房及口碑,故事情节也好的影片也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