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最早出自于《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一提到中庸,我脑中便浮现出一位穿着深色大褂,留着山羊胡,走路小心翼翼,说话唯唯诺诺的读书人模样。看似满口家国仁义,实则毫无担当,庸碌有余,趋利更甚。
其实这样的“中庸”,用平庸来描述更加恰当。在我们的意识里,总有不求改变,安于现状的欲望。没表现出来是因为成功地将其抑制,以至于自己都忘了这些欲望的存在;而表现出来的,又无不是用这样那样的幌子遮挡自己的软弱。而“中庸”,就是其中那面既堂皇又舒适的幌子。
我们平日里被一些不负责任的书籍、文章和影视剧所影响,将帝王专制中的所谓“中庸”当成了美化自己的幌子。殊不知这“幌子”其实是压抑个人主张,提倡了无个性和碌碌无为。
以前每读一本书,甚至看到一篇自以为脑洞大开的文章后,就想方设法拽文、显摆。不是在微信里咄咄逼人地昭告天下,连表情这么委婉高效的手段都不屑一用;就是在面对面时将自己的道理一股脑儿喷出来,不管后果如何。有幸对方能被我“震”住也罢,如果人家碰巧也在相关内容上有所深入,那接下来的糗在此就不再熬述了。
后来每当我回想起自己当初的这段“奔放”时光,总会哑然失笑:既佩服自己精神上的的锲而不舍,又汗颜脸皮上的双重厚度。抛开所谓情商不谈,那几年的劲头虽莽撞,但总比默不作声强许多。
孔子在《论语》中所阐述的中庸有以下涵义:
1.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
2.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若不然,则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
3.“中”指好的意思。“庸”通用。“中庸”指中用。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之人;又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在其位就要某其职。
怎么样,看过上边的这些解释之后,再用“中庸”来当做自己碌碌无为的幌子是不是有些自惭形愧了。在孔老夫子的眼中,中庸根本就是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呀!
就在双十一大家都在忙着剁手的时候,82岁的莱昂纳德·科恩(Leonard Cohen)离开了这个世界。我想有很多人都是通过老人离世的消息,才知道世界上有这么一位兼具歌手、诗人、作家、画家的艺人吧。
科恩年轻时候,先是写小说、写诗歌,写着写着很生气,因为赚钱太少……于是开始写歌,一唱将近50年。
期间偶尔还画画,
科恩一生都在追求艺术上的独立和,并拥有一大批忠实的信徒。2008年,是科恩波澜起伏的人生中一个重要节点。经济人兼情人拐走了他多年的积蓄,在阔别十五年之后,他被迫在74岁高龄重登舞台。能支撑一个人有如此能量,除了坎坷的命运,我想就是对自己理想的笃信和热爱罢。
当观众们以为会看到一个潦倒的七旬老翁抱着那把尼龙吉他低声呢喃,身边也许会有连个歌女伴唱(如果他支付得起她们的工钱)时,却惊奇地发现这个老头儿穿着笔挺的西装,戴着费多拉软尼帽。身边的三个伴唱女歌手和由六人组成的乐队像是要去拉斯维加斯度假一般盛装打扮……那晚,容纳3000人的剧场座无虚席,演出整整持续了三个小时。
科恩能几十年带给人们持续持续以感动和震撼,与其独立的个性和坚持走自己的艺术道路的精神密不可分。一个远在加拿大的老人身上所体现出的“不偏离自己目标的主张”与两千多年前中国人所提出的中庸精神完美契合。这不仅仅是真理的普遍适用,还是人类不屈奋进精神的一脉相承。而其最终的目的不是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别人,而是使自己的内心得到宁静。
保持个性而不去一味地打扰别人,这样的中庸,是最近乎智慧和哲理的生存之道。
喜欢我的文章就关注我,让我们永不“粉”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