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众人只知唐太宗宠爱贵妇,却不知也无心去知晓那产自南方的荔枝是如何跋涉千里之外运至长安,新鲜荔枝的存储在今日早已不是难题,科技保鲜护航习以为常,而千年之前的唐代,聪明的古人又是如何保鲜,马伯庸以友人日常感慨为灵感用时十一天完成《长安十二时辰》的姐妹篇《长安的荔枝》。
取材诗史,以长安、岭南今广州二地为主,荔枝是引子,马老师用渊源的唐史背景、水文山川地理知识,加之自己意念想法杂糅,故事情节紧张刺激,一波三折,读起来酣畅淋漓,意犹未尽。
读马老师的作品,总是能从他写的小人物读出大传奇,从小人物视角,真实的再现盛唐气象,重新社会风尚。长安的荔枝以基层小吏李善德的视角去审视史书上每一件大事,就会发现事情的真实推动无比琐碎,部门与部门之间职能的分工与甩锅,大规模的资源调动协调配合极号财力精力,基层官吏的工作饱和程度可想而知,还需应付人性的复杂和刁钻。从小人物去看当时的社会演变和去理解一些史实记载,都能有更直观的深思。
看着小说中的李善德、韩承、杜四美、阿僮、杨国忠、何履光、赵欣宁、苏谅、高力士 等等,就看到了社会职场中的千面,可以窥见职场中的一隅,人际社交的矛盾、勾心斗角的残酷、权利之下的肮脏腐朽。维持生计的工作和内心坚持的真理永远在博弈,纠结、苦恼、同流合污、自我和解不断上演。
我很喜欢小说中美食的部分,马老师生活中绝对是妥妥的吃货,美食家、会吃会做。依托地域特色、年代背景,长安的面食、炖羊尾、酸枣糕、鱼鲙、胡饼、羊汤、羊油饼、青李子、美酒…,极具岭南特色美食风味的栗米肉羹粥、蒸白果、海藻酒、青酱菜、鲜芒果、烤田蛙、烤蛇…。南北饮食虽各有千秋,地貌百态,但中国各族人民会吃会享受的基因是刻在骨子深处的。好的小说家,讲故事是好手,能用寥寥几笔馋哭你也是高手。陈晓卿老师用镜头记录美食,马老师是写小说里写美食最好中的之一。
《长安的荔枝》比起《长安十二时辰》《两京十五日》多少少了些惊艳震撼感,多了丝细腻柔和。
看新闻要拍电视剧了,今年春夏之际,是看剧吃荔枝的好时节。
(注:图片均取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