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枯燥的健身是在正常生活状态下,为了保持更好的健康,减重,或是为了肌肉的养成。一直以来,我们或许认为在平时工作,生活之后,在一天的静坐之后,奔赴健身会所,继续挥洒汗水,但是,这真的有依据吗?我们多年来的健身方法到底是不是正确的。
BBC热衷于拍摄各种纪录片,从自然环境,动植物的活动,最后到人类社会的矛盾与合作的统一。
没错,他们又开始做了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揭示锻炼的真相。
运动多久能消耗多少卡路里,我们每天的活动(例如呼吸,心跳)又在如何的消耗能量����,何种方式,强度的活动能消耗最多的能量,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考虑锻炼的过程与目的时需要探索的。
HIT(高强度训练法)能够让你一周只需运动3分钟,却能达到在健身房每周锻炼2-3小时一样的效果。这种形式的运动可以分解肌肉内的糖原(葡萄糖以糖原的形式存储在肌肉内),当肌肉意识到需要更多的葡萄糖时,会从血液中吸收更多的葡萄糖。此外,这种方式与散步和慢跑等有氧运动的不同在于,散步和慢跑只能激活20%到30%的肌肉,而HIT可以激活70%-80%的肌肉。
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事实上并不能提供给我们所设想那样的高效的健身效果,脂肪缓慢的燃烧会有效的增大脂肪等物质的利用效率,反而高强度的无氧运动却能燃烧更大比例的能源。
很多情况下,我们不去做高强度的无氧运动,不是因为我们的肌肉不能承受(相反,肌肉就是在高强度的运动中被破坏,重组中生长的)而是我们的大脑控制我们去抵触这种行为,在原始时代,高强度的运动是要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才需要爆发的,正常情况下,大脑会拒绝接收这种会对身体机能造成影响的高强度运动。所以,不是你的身体坚持不下来,而是你自己坚持不下来。
很多不运动的人看起来不胖,但是内脏脂肪含量很高。这些内脏脂肪对我们身体有更大的危害。为了赶走这些多余的内脏脂肪,尽管不胖,也需要运动起来。
消极的说,我们所无法改变的基因问题也是影响了锻炼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主人公Micheal在伯明翰大学的Jamie Timmons教授指导下,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HIT训练,一个月后,检测结果显示Micheal的胰岛素敏感性提升了15%,但他的有氧适能(心肺吸收氧气能力)却毫无改善。
这其实也跟Jamie教授提出的观点相符,每个人对运动的反应是不同的,这跟基因有关。对20%的人来说运动对其无多大效果,他们得去寻找别的改善健康的方法;而有15%的人则是运动的超级受益者。通过基因检测,就可以得出你到底是哪类人。Micheal的基因检测也表明,他恰恰就是运动对有氧适能无反应者。
在记录片实验的后期,安排实验的教授给主持人和一位服务员做了比对(服务员表示在工作时期经常运动的一类人,而主持人则代表静坐一整天而在下班后进行健身房式训练的人群)比对结果不出所料,经常走动的人比静坐的人群有显著的优势。
其实说我们并不需要刻意的去运动,仅仅只要把日常生活中能走的时间不用其他方式代替,在需要坐的时间中挤出一部分用来走来走去。
你不对自己好一点,肥肉就会对你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