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NLP讲到ABC法则。ABC法则看似简单,浅显易懂,但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去应用,如何快速地去解拆我们自己或者身边的人,他们脑袋里面的A.B.C
希望ABC法则可以让更多人从基本的NLP法则里面去觉察自己,去改变自己。
什么是ABC法则?
Activating Even 触发事件
Beliefs 信念或价值观
Consequences 引起的结果或感受
ABC法则揭示了当我们遇到一个外界刺激是如何我们的,是如何在不察觉的情况下运作的。这种思维惯性是我们缺少醒觉而自发形成的思维模式。这种不察觉的思维惯性有的时候障碍的我们,使我们产生负面情绪,采取无效行动。
很多人都以为C是A的直接后果。但奇怪的是,相同的触发事件对不同的人会引起多种不同的感受。所以我们现在知道B(信念)其实是决定性的因素,主导所引起的感受。当你了解了这些理论时,你可以有新的ABC法则。 Awareness 觉察;
Beliefs 信念;
Choices 选择。
当我们学会了新ABC法则的时候,我们能够更清晰的的看清楚是什么触发了我们的负面情绪,从而让我们有更多的选择,摆脱负面情绪同时增加处理事件的能力,看到更多可能性。
操作步骤
第一步:事情发生时,觉察自己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反应;
第二步:解剖为ABC三项:Activating Even 触发事件;Beliefs 信念或价值观;Consequences 引起的结果或感受
第三步:找到正面信念,最后做出对事情有推动,对正面情绪有帮助的选择(建立新的ABC法则)。
适用范围:心态调整、如报怨、失落;婚姻、管理、亲子。
参考案例
张小姐报怨:老公经常出外打牌晚归……下面是案例分析:
A:老公出去打牌
B:不顾工作只顾玩就是不对
C:发脾气、愤怒
张小姐认为:
老公出去打牌惹得我发怒,当然是他不对因为应该工作,工作才是对的玩是不对的。
是A老公打牌的这个触发事件使C我发脾气这件事情发生原因是B不顾工作只顾玩就是不对。
我说:"老公打牌如何令到你生气呢?"
张小姐:"是因为他没有去工作呀,他只顾去打牌了"
张小姐:"所以我才生气的呀"
我说:"同样是老公出去打牌,同时是:老公工作压力很大精神有些要崩溃,已经出现抑郁症状,现在老公出去打牌。现在你的情绪是什么?
张小姐:"不生气了,而且有些替他高兴,因为他开始摆脱抑郁了。"
我说:"同样的老公出去打牌怎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
张小姐:"我知道了,是因为我的信念不同,我的想法不同"。
心理解读:表面上看起来都是别人导致了自己情绪的产生和反应,而实质上通过上面的例子,让我们可以了解到,不是事情导致了情绪的产生,同样的事情,我们却能有完全不同的情绪,决定我们反应的是我们自己的信念。
所以我们透过内在的觉察。当事件引发了我们的情绪的时候,就问问自己:这件事触动了我内在的什么信念呢?而不是去问:为什么你会这样对我?你怎么能这样呢?
因为,我们无法控制别人如何做,但我们却能够调整我们自己的信念来改变我们自己的行为与感受。每个人做每个选择和采取什么行动都有其正面动机。
二
在游泳馆,一个小男孩双手推开大厅与浴池的门帘,带着哭腔委屈地跑过来说:“妈妈,我被人打了!”
妈妈安慰了孩子,随后跟着进入泳池!走到一个弱小身躯,抱着一个女童的女人身边!
妈妈开口了:“你好,能说一下刚刚发生了什么吗?孩子哭的这么凶,你做了什么”
抱着女童的女人面红耳赤地急呼呼地说:“他用水扑我儿子,我都看到好几次了,是过来玩的,还是游泳的啊?”
妈妈心平气和眼神停留在那女人身上:“你看到了吗?前后你都看明白了吗?”
女人回答:“我都看着的,一直都看到的!”
妈妈说:“你看到的就是真相吗?也许你转身,或低头的那一刻,抬头时只看到后半段呢?一个巴掌拍的响吗?有他自己的妈妈在,你气什么,遇到事情,先往自己看,这个情绪就真的是这个孩子带给你的吗?你的任务是管好自己的儿子!你生别人家孩子的气,你气死了,值吗?再说关你什么事呢!”
妈妈随后转过身去跟儿子说:“宝贝,你是安全的,这个阿姨她的情绪是她自己,我们无法主宰别人生气,来我们去找他儿子去问问到底怎么回事!”
在泳池里的孩子看到我们过来,已经意识到自己做的不好!
妈妈说: “哥哥,你比他大是吗?你有动过弟弟!”
泳池里的男孩点点头!
妈妈继续说:“你的妈妈刚才的行为对吗?”
泳池里的男孩摇摇头!
“那你回家说说你妈妈吧!”
泳池里的男孩男孩点点头:“嗯!”
很多时候,当事人把情绪归结于外在的事物,不会觉察到自己内在的开关是什么引发!是什么限制了你的信念系统!
这个女人遇到了一个NLP妈妈是她的幸运!让一场战争扼杀在萌芽状态!
三
时间线走到了晚上7:50,小男孩一家人吃完饭从酒店出来,小男孩有些不满意的从包厢里出来,刚开始的不想吃,到要走了,小肚子在向美食发出不舍得的信号!
一路上男孩嘟囔着嘴,有些想睡觉,爸爸在一旁表示提早回家的三个原因,洗澡,写作业,早睡,小男孩并向旁边的爸爸发出不满意的信号!嘴里漏出一个让人不喜欢听的“死”字,还是“屎”!
爸爸操起手上的家伙(美国队长盾牌玩具)就往男孩脑门上狠狠的砸过去!
男孩正好在妈妈的怀里,妈妈做了及时的回应,给孩子做了次感元的练习!孩子的回应是:刚刚的事件形状是一团火状的,红红的,滚烫的,在头顶,很近!妈妈加入理想状态!“爸爸,刚刚的情绪是他自己的,你只是他的一个开关,他是无比的爱你,坚持早起三年半,就是为了送你上学,你刚刚提到一个“死”字是人类都不喜欢的字,当人死了,这个人的世界就不存在了。你给世界微笑,世界就会给你微笑,你给了爸爸这样的态度,爸爸还了你刚刚的一敲,所以刚刚的一个敲,是我们自己带来的,对吗?孩子“嗯了一下!”
那刚刚的像“火一样的形状,红红的,滚烫的,在头顶的东西还在吗?”
男孩心平气和地说: “没了!”
男孩扑向爸爸怀抱!
真的是A事件触发的C结果吗?是什么信念限制了呢?
C选择:一个选择没有选择,两个选择左右为难,三个选择才是选择的开始!
希望对看到此篇小文的你,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