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电脑前,本来是打算写一篇关于西藏的故事。但不知怎的思绪总有些游离,也许是因为节气,也许是因为窗外的雨声……
打开文件夹整理照片,无意间点开了十多年前在湘西凤凰旅行时的旧照片,昔日那座安静小城的丝丝缕缕恍如昨日重现。既然雨天是个容易追忆和怀念的日子,索性我就任性一把,带着大家去追寻一下过去那段波光桨中里的梦吧。
凤凰印象
十多年前的凤凰还是座安静古朴的小城,客栈和酒吧只是零星地点缀在沱江边,青石板街还没有被潮水般的游人淹没。
那时的凤凰还不收门票,没有尴尬的“偶遇节”,也罕有来这里找寻“艳遇”的饮食男女,十个来到凤凰的旅人,有九个是被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所吸引,想看看究竟是怎样一方水土,竟孕育出翠翠那样的灵性女子。
那时的凤凰就象一部线装古卷,适合一两个人在小雨的天气里沿着古城中的老街、小巷、河畔慢慢地游走,细细地去品味。
当我真正踏上凤凰的石板街的时候,小镇飘洒着应时的小雨。眼前这座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作中国最美丽的小城笼罩在一片烟雨迷离中,清澈的沱江水缓缓穿城而过,江边的吊脚楼显示出她静谧的古韵,仿佛展开一幅水墨画卷。沿着城楼泛青的古城墙,踏着潮湿的石板路,岁月的脚步将它打磨得平滑而坚实。
沱江岸边的吊脚楼,那曲曲折折龟裂的木板,像涂了柏油一样乌黑,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半悬半依,仿佛托起了沉沉岁月。
近树掩映着远山,捶衣声响断了石桥,水车沉寂了几十年,小舟过处,鳞波轻轻浅浅……生活在这里的人,童年在河水里嬉戏,老了在河边晒太阳,河水串起了一生的记忆。
波光桨声中的梦
沈从文先生的老宅在古城一条幽深的巷子里,是座简朴的清朝四合院,在那里可以闻到已经遥远的书香之气,让都市里躁动的心在雕花窗棂的阴凉里得以平静。
故居的门口有一家破旧的姜糖店,凤凰人吃了几十年的姜糖就出自那里,一位苗族老阿妈坐在门口忙着手里的编制活……
沿着回龙阁一路步行,可以看到郁郁的青山,沈先生最后就停留在这里。没有围栏,没有坟墓,紫云英和野草随意地散落在这毫不灿烂的石块周围,上面写着沈先生那句“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以识人。”
没有拍照,这里更适合用心去纪念。
从沈从文墓地顺水而下,有船去到一个叫“桃花岛”的地方。说是岛,却仅是水中央一隅长满蒿草的空地,几间草屋,几根简单的原木搭起的只能过一个人的桥,再普通不过,沿途风景倒是让人喜不胜收。
黄牛卧在岸边的青草上,三五成群的妇女在近水的青石上洗衣,两个三五岁的孩子,穿着大红的裤褂,手里握着零星的小花。
当背景不再是吊脚楼,换成了绿的树和稻田,这该是凤凰的另一种韵致。或许,这里更接近《边城》里老船夫和翠翠的生活吧。
沿来时的水路返回“城里”,一路水草青青,我沉浸在“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的意境里。当游人的嬉笑声重新闯入耳中,才兀自从波光桨声的梦中惊醒。
往事只能回味
如今沈先生早已仙去,凤凰古城也已不是一幅完整的水墨丹青,游人的高跟鞋和苗族阿妈的缠头布,现代的喧嚣与古老的记忆相互纠缠,你只能从一个个的局部来感受到她灵光一现的魅力。
“前门一条铺,后门一条河”,是许多人遥不可及的梦想,在这里却成了最常见的居家写照。与门前狭长青石板路的熙攘和喧闹相比,吊脚楼后边静默的沱江,成了凤凰人清晨眺望、黄昏守候的精神源泉。
作为一个过客,我是无法真正感知当地人对于生活的变化,是兴奋?还是像沈从文在《长河》题记里一样隐约的担忧?
太了解沈从文,你来凤凰也许会感到失望,因为这里早已不再是三十年代的“边城”了。昔日的边城早已乘鹤远去,只留下散碎的片段可以回想。
或许,凤凰的美,于我们,只能向往,或者回味。
作者介绍:魔小喵,一只爱旅行的猫,和你分享有温度的旅行故事和生活感悟。微博:@魔小喵旅行记
浏览更多魔旅行的文章,请关注“魔旅行”同名微信公众号、头条号,“魔小喵旅行记"同名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