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之光》读后一
上天对我还是不薄的,刚刚把后一阶段的经营重心放到用户运营上去,除了全面梳理内部的整个体系之外,也在加紧学习人、营销、运营等关键词的相关知识,混沌送来了李叫兽的”用户运营”,超鸡也送来了“运营之光。通过喜玛拉雅找到一个读书的几天下来听了一半,今天又快速翻阅了电子书前三节,本来想一口气读完,确实太长,技能部分需要细读,时间不够,赶紧做作业,免得遭罚款。
对于今天的阅读还有一个不好的印象,为啥国内写书的人都围绕着虚拟产品或纯服务类产品写,很少看到实物产品的深度阐述。另外一个就是把”运营“过于岗位化,对于“以用户为中心”的智能商业趋势来说,维度有点低。不过也留下了几个较深刻的信息(暂时还无法转化为能力)。
1、运营的几大核心要点:拉新、引流、转化、维系;
2、运营的四大类型: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用户运营;产品运营;当然还有很多其它的。
3、产品负责界定和提供长期用户价值;而运营负责创造短期价值和协助产品完善长期价值;
4、一个产品只有长期用户价值明确且稳定才具备生命力。
5、三个底层工作方法:
对新鲜事物的高度敏感:这一点以前确定做得不够,近期要加点紧每个新鲜事情都花上12个小时认真了解它;
对用户的洞察:这个部分已有很强的意识啦,不过方法论还需完善,行动力要加强。
要有打动力和说服力的表达:这一点也已意识到了,能力很差,需要补短板的地方很多,板子也已找到,不过补起来时间上还是会较长的。
6、关键性运营思维:
流程化思维:这个有在做,但不够细致,还需完善,最后建立一个相对稳固点的模型,后面刻意练习的部分会具体呈现出来。
精细化思维:状况与上面表述差不多吧。
杠杆化思维:这是个对自己触动较大的点,也许有这方面的思考,但极度不清晰,在后面一定要用起来,形成思维模型。
生态化思维:这个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点,只有模糊的思考,同样后面要清晰起来,建立稳定性的思维模型用于日常。
今日之读为解今日之惑,否则何必来读。所以我尽量会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把我最近经营上的全部思路重新梳理一遍,既作为读书之刻意练习,同时也作为一种方法完善工作方案。今天太晚,就先贴个刚画了一个架构图,明确一下运营与用户之重要性,当然也期待有同学帮我提更多好建议帮我完善架构之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