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万物生”——新商业时代的愿景
说完了当下的经济现状,以及基于互联网经济大潮奔流趋势的转型方向,最后,我还是不能免俗地再来勾画一下可预见的下一阶段,互联网将呈现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新世界,以此作为企业发展规划的参照或者说愿景。
阿尔文·托夫勒,世界著名未来学家,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社会思想家之一。1980年出版的未来学巨著《第三次浪潮》,影响了不止一代的中国人。这部书里,托夫勒预言,第三次浪潮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是人类文明史的新阶段,是一种独特的社会现状。这次浪潮,以电子工业、宇航工业、海洋工业、遗传工程组成工业群;社会进步不再以技术和物质生活标准来衡量,而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来衡量。这个时代,鼓励个人人性发展,但不是创造某个理想的超人,而是培养一种新的社会性格。在第三次浪潮条件下发展新的民主,摈弃谬误和吓人的观念。这样的论断,部分正在实现,部分已经超越。
之所以正儿八经地提到这本书,并不是为了拿书中的观点来充数,而是希望借鉴托夫勒研究判读未来趋势的方法:理解本质、形成逻辑、推演与判断。
托夫勒在1970年出版的奠基之作《未来的冲击》中这样说道:“在社会的剧变下,短暂性的讯息不断袭扰人类的感觉,新奇性的事物不断撞击人类的认知能力,而多样化的选择则不断搅乱人类的判断能力。当人类无法适应这三股联袂而来的变动刺激时,便导致了变动的疾病:未来的冲击。”那么,怎么才能避开这样的干扰直达本质呢?
托夫勒以一贯的风格列出了诸多场景预测,但是没有给出很明晰的方法论。倒是老子《道德经》中说到,“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段话我们可以理解为,认知事物,一方面要退归本心,以认知事物的源点、本质、精深之处;同时又要根据人性与事物发展的规律,探究它变化的趋势与极限。这两方面可以说是同一事物在质和量或者说表和里两方面的不同显现,也就是所谓一体两面。那么在这种内因与外因的持续交互作用下,就决定了事物发展的诸般变化。看透这些,也就掌握了认知和预测的法门诀窍。
其实前文已经就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做了整体勾勒,那么,结尾部分,我们不妨从相对具象一些的角度再做出两个预测。
(一)帕累托定律逐渐失效
帕累托定律,又称二八定律。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者帕累托在研究19世纪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时,发现大部分财富流向了少数人手里。而后,他从其他资料中发现,在其他的国家,都存在着这种微妙关系,而且在数学上呈现出一种稳定的关系。于是,帕累托发现: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之后,人们跟进研究发现,生活中存在许多不平衡的现象。因此,帕累托定律/二八定律成了这种不平等关系的简称。
实际上,帕累托定律在农业社会就已生效。例如,虽然孙武认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但古代战争大量围绕着城市而展开,这是因为古代政权80%的统治力(财税、技术、贸易、文官体系、屯驻要塞)植根于城市而非农村,只要幅员够大、政权完整,兵员而粮食的筹措征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因此,政权的交替过程,最终围绕着若干重点城市的易手而推进。举个例子,明亡于北京失陷,而不是土木堡,东罗马帝国在几乎只剩下君士坦丁堡的情况下还死撑了大约50年。
另一个案例,则是世界财富的流向问题。在漫长的中古时期,整个文明世界的沟通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闭塞,财富的流动,只要没被战争或封闭政权隔绝(比如蒙古、土耳其、满清),依然是世界性的,只是流速往往按年至少是月计算。那么在东西方贸易最通畅的宋代与明代中期,拜日益发达的航海技术之赐,东西方的财富交流尤为顺畅。有人研究过,占据全球生产力顶端的宋明两代,在全盛时期GDP占世界的份额都达到了80%左右。尽管这一结论存在很大争议,但是部分引用数据显然也证明了二八定律的效力所在。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