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1894:一场由“私家”海军决定中国命运的战争(上)》
我们很可能一直不了解朝鲜由王朝转向近代社会,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国内动荡。中国被英国一炮轰开了国门,日本被美国强制对外开放,而作为藩属国的朝鲜,近代化进程更加艰难和血腥,甚至后来逐渐演变为中日战争。
1876年,日本以武力迫使朝鲜签订《江华条约》,朝鲜门户洞开,西方列强也开始觊觎朝鲜这块肥肉。朝鲜有许多仁人志士希望国家能独立发展不受欺侮,这一批人组成了开化党。以金玉均为首的开化党人看到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之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于是纷纷留学日本。在日本的鼓舞下,金玉均等人决定在朝鲜实行维新改革。
当时的朝鲜,由闵妃把持朝政,国王权力并不高,而且反对新政。闵妃背后有清政府的支持,在国内推行部分洋务;金玉均背后有日本人的支持,希望归政于王,并变革社会制度,实现国家独立。1884年12月4日,趁着中国深陷中法战争,开化党人挟持朝鲜国王用计诛杀国内守旧派势力,并诱骗国王下诏引入日本军队勤王,同时版布新政条款。12月6日,驻朝官员袁世凯当机立断,发兵冲入朝鲜王宫,击退日本军,诛杀金玉均等人,随后金玉均随同日军败退归国,政变失败。
虽然政变失败,但是李鸿章还是跟日本签订了《天津会议专条》,规定中日两国同时从朝鲜撤兵,两国出兵朝鲜须互相通知。这一条约对后期中国产生的影响,用巨大失误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专条签订后,日本派出商人持续掠夺朝鲜资源,导致朝鲜底层人民生活日益困苦,最终在1894年爆发了东学党农民起义,东学党纪律严明,战斗力强,迅速击垮了政府军,朝鲜于是向清军求援。这时,日本极力鼓动清朝派兵平乱,李鸿章并未想太多,直接派遣叶志超和聂志成出兵朝鲜。不过,当军队抵达时,朝鲜军和起义军已经达成了和解,李鸿章犹豫不决并未撤出清军。
这时的日本大臣伊藤博文欣喜若狂,日本等这一场战争,隐忍了10年又10年,机会终于来了。于是以保护日本侨民的理由迅速发兵400人至朝鲜,后来持续增兵至10000人。这时候,即便是傻子也能看出来日本想干什么了。
此时的慈禧正准备自己的寿宴,完全不想打仗,李鸿章想保全自己的军队,更不愿发动战争。毕竟直隶和朝鲜地区驻扎着淮军,海上是北洋舰队,全都是自己几十年一手带起来的。然而,以光绪帝为首的大臣都希望应战。尤其是与李鸿章嫌隙颇深的帝师翁同龢,觉着不管输赢都不吃亏,赢了灭一灭日本的威风,输了消一消李鸿章的军权。中国其它的地方大员普遍抱着这样的想法,所以就让李鸿章而不是大清国的军队上吧!
李鸿章虽然极力寻求英、俄等国的支持和调停,不过是白费力气罢了,这场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世界各国都买好了角斗场的贵宾票,就看中日谁输谁赢,怎么可能主动终止这场壮观的赛事!只不过,日本以举国之兵蓄势待发,赢取下场赛事的贵宾票;而中国却还在自我麻痹,浑然不觉!
1894年7月23日,日本突袭了朝鲜王宫,解散亲华政府。隔日,日本直接袭击了北洋舰队,引发了丰岛海战,并且击沉了清军借来运兵的英国商轮“高升”号,这种挑衅和侮辱导致了再也没有议和的可能。英轮高升号,本来是李鸿章借来的挡箭牌,重要的是上面挂着英国国旗,但是清军在船上的混乱与日本利用媒体舆论处理外交的游刃有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成为日本一跃跨入强国行列的通行证。
1894年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首先爆发了陆战平壤之战,由于主将叶志超地临阵脱逃,导致清军全线溃败,日军一路高歌猛进打到鸭绿江边,占领朝鲜全境。平壤陷落第三天,日本联合舰队和北洋舰队在黄海海面遭遇开战。北洋舰队镇远、定远的吨位是超过日本任何一艘战舰的,只是好多年没有大修过。日本的总吨位,总兵力,总火炮以及航速都是优于北洋舰队的。
战斗开始不久,定远舰丁汝昌中弹受伤,坚持战斗,致远舰全船失火后,遭遇日本吉野号,邓世昌下令全船撞向吉野号,不幸中鱼雷,全船仅七人生还。战斗数小时,双方均损失惨重,北洋舰队靖远、来远抢修完毕后,再次参加战斗,日本迅速撤军。
黄海海战历时5个小时,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创。在还未分胜负的情况下,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港内,不准巡海迎敌,日本夺取了黄海的制海权。战争前后,中国南洋舰队,福建舰队和广州舰队隔岸观火,均未参加战斗。
鸭绿江边战火又开,在慈禧庆生要求大臣放假三天听戏休息的时候,日本占领了旅顺,开始了全城大屠杀,只有掩埋尸体的36人生还。因为北洋舰队缩在威海港,所以日军迅速控制了渤海地区。当发现清廷强力军都驻扎在京畿地区,日本制定了首先占领威海的策略。李鸿章命令丁汝昌尽力保护北洋舰队,但是北洋舰队又不能出港,日本从海陆同时包围了刘公岛。丁汝昌请求山东巡抚李秉恒发兵援救,但是清流派的李秉恒故意拖延,扯皮应付。光绪帝战时责备丁汝昌战败当斩,因情况紧急先留着人头,丁汝昌陷入绝境,已无希望,自杀殉国。定远舰军火告罄,刘步蟾自杀殉国。之后,刘公岛被攻破,北洋舰队覆灭。
1895年,李鸿章赴日谈判,此时辽东、直隶、山东战火仍在继续。日本胃口极大,不仅不停火,而且要求割地赔款5亿两白银,这种狮子大开口的要求让李鸿章无法接受,在谈判桌上口干舌燥仍然无法达成一致。李鸿章甚至曾义愤填膺地对美国大使说,迁都西安,举全国之力与日本对战。巧合的是,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不希望中日战争结束,刺杀李鸿章,李鸿章在日中弹,舆论哗然。日本主动提出了停火,并降低赔款。
在经过协商之后,签《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割让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岛给日本等等,因为俄国感觉到割让辽东侵犯了自己的利益,联合英美强加干涉,最后辽东半岛割让未成,赔款增加3000万两。
这场大战不能说是洋务运动地完全失败,只能说改革方向的失败,毕竟铁路、电报、学堂的修建以及商业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只不过甲午战争的失败,让列强再一次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日本则开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且仅仅依靠20多年的发展,我们上文提到的日本称霸世界的大陆政策基本完成了一半……
目录:百年国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