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就是个半吊子,除了时间伴着需无,未衍生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嚷着喜欢写作,却还是抵不过天性的懒惰,任凭这个软件在手机角落里沉默生灰。当我越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越对自己感到厌恶。
我自问我为什么不能坚持做好一件事,不喜欢的事坚持不了,喜欢的事也坚持不了,倘若我能够接受自己的无为也好,偏偏我又有着那一点惴惴不安的上进心,使我坐卧不安,干什么不好,不干什么也不好。
窗外下着神经质的雨,一下起来就像牛绳一样粗,野茫茫一片白。噼啪的雨声听的我更是心烦,想着写点什么,但脑中空空,敲一下都能听到回声,便又只有大喊拉倒,予无能为矣。
突然又有点困惑,我写东西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仅是为了记录生活和心情,那我大可不必如此不安。也许还是我潜意识里把它功利化了,一直在暗示自己要写出有价值的东西,自我到忙着酝酿出成就感。内心贫乏和感到自己无用,促使我抓住个人英雄主义不舍得放下。
看过老舍先生一篇散文,名字记不大清了。他在里面谈过他在抗日时期写作的过程,他的心血全在他那只笔上,差不多连周日也不肯停笔,没写出他自己较为满意的东西,他又会难过的睡不着觉。我想写作大概已深入他的生命,不可剥离。我想我应该也是喜欢写作的,但我出发点错了,不断苛求自己“要比别人懂得多才敢开口”“要写的很好才敢贴出来”,有人评论过我写的东西形容词堆积太多,当时我一点都不认同,现在想想,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文字朴素的作者,没有辞藻华丽,也没有引经据典,但依旧可以仅凭思想的利刃轻易地直抵我们的内心深处。心中曾经固若金汤的想法突然开始摇晃瓦解,就写写平时所思所想就挺好,不用给自己那么大压力。
我喜欢写作,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它能给我力量。很多早期的女性启蒙者是从写作开始获得了思想和精神的独立,比如伍尔夫,比如勃朗特三姐妹。写作的好处是记录下一瞬间的想法,而事后自己可以重读,再与当时的自己对话,反思,这种自己与自己思索对话的形式使人能够反思自己的思维,甚至捕捉到影响自己思维的潜意识,去理解生命中那些打结了的,曾经无解的问题的根源。毫无疑问的,我们能在写作中思考爱,自由,美,生命的意义,价值观,以及捕捉生命中的点点滴滴,给这个复杂无序的世界拍出一张张视角独一无二的特写。
最后套一句很俗的话勉慰自己吧,写作不易,且写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