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是秦朝的著名将领,在战场上威震四方,号称“中华第一勇士”。同时,他还改造过毛笔,有“笔祖”的称号,能文能武,令人敬佩。2019年4月6日,经过榆林绥德县,我专程来到这里的蒙恬墓——
蒙恬墓位于绥德县城西侧的第一中学校园内,大理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几”字形的弯,自西向东流过去,最后汇入无定河。校园门外非常热闹,街道两侧店铺林立,根本看不到半点儿蒙恬墓的踪迹。
走进校园的大门,按照学生的指点,绕到教学楼的右侧,高大的蒙恬墓便出现在眼前。顺着教学楼后方的小路,登上墓冢北侧的平台,就来到蒙恬墓的脚下。
蒙恬墓的封土呈馒头形,高度约30米,好像一座山。墓冢的正下方,竖立着一块石碑,上方镌刻着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知绥德州事云骑尉江士松所书的“秦将军蒙恬墓”几个大字。
2017年8月26日,来自陕西、广西、重庆等地的蒙恬后裔蒙氏宗亲,在这里举行了祭祀蒙恬的活动,不仅重新修缮了清代所立的石碑,而且建造了一座香炉和一对虎符石雕。
根据《绥德州志》的记载,蒙恬墓原本高50余米。经过长期的风雨剥蚀和施工建设的破坏,墓冢的形状和高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84年,有关部门对此墓进行了考古钻探,清理出秦代的夯土层,但是没有进一步发掘。目前,还没有可靠的依据,证明这里就是真正的蒙恬墓。
蒙恬(约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祖籍齐国(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人。他出身名将世家,从小就胸怀大志。公元前221年,被封为将军,攻破齐国,拜为内史,深得秦始皇的尊宠,与其弟蒙毅号称“忠信”。
秦国统一中国以后,派蒙恬率兵30万人,与监军扶苏驻守上郡,修直道,筑长城,逐匈奴,战功卓著,名垂青史。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赵高和李斯暗中谋划政变,拥立胡亥即位,赐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药自杀。
蒙恬死后,将士悲愤,将他的遗体葬于绥德城西的大理河畔,数千万将士用战袍兜土成墓。清代的阎秉庚曾经题诗道:“春草离离墓道侵,千年塞下此冤沉。生前造就千支笔,难写孤臣一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