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奶茶的《我敢在你怀里孤独》,我发现其实每个人的路和一些感觉都或多或少的相似。有可能是因为都生存在同一个社会环境中,每一种感觉在不同人的生活里或早或迟的出现,因着人的前期因素而产出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判断、以及不同的结果。这里的前期因素指的是人的原生家庭、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
这本书是奶茶刘若英和生活中所熟悉的朋友的一个采访和对白“独处、自处”话题的一个过程,人物应该都是筛选或者能很好的与奶茶交流与探讨这一话题的朋友。我想,可能在奶茶采访这些朋友之前应该是有想说:诶,好像五月天组合里的谁谁谁、还有那位制作人能跟我很好的探讨这个话题,所以就有了《我敢在你怀里孤独》。
在《我敢在你怀里孤独》采访的几位受访人期间,刘若英当时是怀着宝宝的,她在书中也不止一次提到她其实也为接下来宝宝的出生而不能像过去的20多年那种方式独处而感到恐惧和恐慌,同时她也表达了即将为人母而需作出这一步退让是人生里理所应当的过程。我想,在奶茶脑袋里跳出这一句话时她已经做好了“成为一个好妈妈”的准备。
书中提到人和人之间的她相处更崇尚独处,包括她与丈夫的相处模式,因为不需要顾虑太多在外因素,即是不需要考虑身边这个或这些人在某一状态下舒不舒服,不需要考虑除自己之外的人有没有因为小小的问题而感到情绪的起伏;即是只要不是独处,就需要因为照顾别人的感受而下意识的约束和提醒自己的一些言行举止。其实解剖开来看这些问题,每个人生活里都存在这这种感觉。看到这里,是否你也想起类似的经历?
人每天生活在重复着的节奏和环境当中,每天接触的都是固定的人群和固定的生活方式,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情绪不能与工作关系的人物输送,亲密爱人关系中出现的矛盾和状况不能与亲密爱人输送自己的感想感受和感知,这些类似的种种情况每天都在身边上演。曾在微博看到过一份研究结论:人的情绪在当下如果能得到很好的缓解或处理,便能在短时间内以快的速度忘记不愉快的事情,继而以快乐和相对开心的事或者物来替代更换状态。当我们在工作时间内的情绪或者在下班回家后的家人相处中发生矛盾冲突的状态下,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好情绪则会带来更多的情绪和矛盾。这就牵引出在生活中越来越多人选择独处、自处或者说以沉默来代替的模式存在。
想来独处和自处真的是很好的一种方式,在这种状态下的你是最真实的自己。关上房门,关掉电子产品,暂时性的切断与外界的联系,安静的空间能让人把状态调整为平静状态,不受外界打扰与刺激时,能把生活的烦恼和一切不好的事情都抛在门外,写到这里,突然脑海里出现一个抛开烦恼的活动性画面,也是颇为有趣。
现在的微博和论坛以及公众平台都转载和发布相似的文章,就拿旅行这一话题来说,“独自出行比三五好友出行要好的多”这话题也争论不休,多数文章也在推崇“独自旅行”来激发和慰藉生活中遇到困难的人群。
人类有一个特性,就是每天都关注或者选择性关注一些事物,一段时间下来就真的相信了所选择关注信息传输的观点,潜移默化的带入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现在的人类越来越独立,女性在这几十年间的社会影响及现实的推崇之下也不再需要依靠男性来维持生活,这就让越来越多的女性崇尚和向往“独处、自处”的生活模式。
即便是独处也好,群处也罢,最怕的莫过于处在人群中还觉得孤独。《我敢在你怀里孤独》中奶茶也提到她第一次去夜店的过程,最后点了一杯饮料喝便早早回家,在此之前,出门还打扮了一番,虽然最后还是穿着白色的平底鞋去的。她最终得出结论是“有些环境是不适合独处”。一个人的生活模式深根蒂固,写到这里也希望读到这的你能在独处或群处当中游刃有余的变换。
此刻,我也是关上房门抛开所有的琐碎之事在客厅沙发敲打着键盘,我如同书中的刘若英一样,享受着独处。
秋意渐浓,秋风萧瑟,阳光恰到好处的洒在窗台的植物上;总觉得在这秋意之中熬一碗小米燕麦粥是很惬意的事情,敲完这行字,我便喝喝小米燕麦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