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过年了,令你们最头疼的七大姑八大姨又聚在一起了, 家长里短,无不知晓。
“你知道吗,院里的大娘家的姐姐闹离婚,好像那男的老情人找上门来了。”
“哎我说,隔壁那大爷家儿子可不孝顺了,儿媳妇一分钱都不往外撒。”
“这算什么?我们邻居的孩子都工作了那男的还养了个小的呢,俩人成天闹。”
“这也不知道张三家藏了多少油水呢,老是进小偷,富成那样还那么抠。”
“李四他闺女,年三十带着孩子回娘家了,长得再好嫁有钱人家不照样受气吗?”
“李大妈的儿子读博士了,挺好是挺好,不过就是上那么多年学照样把老母亲留家里长年不回来,还不如我儿子呢,大学毕业就回家了。”
但在这些看似闲来无聊的话中,或许是她们对生活不满的一种抒发,亦或许是一种社会的悲哀。
小时候经常听妈妈教诲,枪打出头鸟,低调行事,做事要留有余地,给别人面子,也给自己留条后路。
以前并没有感觉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感觉自己比别人多会一道题就能拿奥数第一名,自己画了幅素描以后就能当画家,一首歌没唱跑调就感觉自己天生歌星的料,作文被登上了学校的“优秀榜”就以为能成为作家。
长大了慢慢懂得,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你过的比他们好,他们只是在你落魄的时候送来慰问的话,一些好像让你感同身受却并不能信以为真的话。
(2)
亲戚聚在一起,家长里短是不可避免的,谁家的儿子考了第一名,谁家的闺女拿了奖,谁家娶了个孝顺媳妇,谁家又提了辆新车。
渐渐地,家长里短变成了大家互相攀比的一种途径,比成绩、比收入、比家庭、比孩子,能做比较的,绝不心慈手软统统拿出来炫耀一番,搞的大家庭聚会像个拍卖会似的,看谁底气最足、家底最厚、心理素质最高。每逢过年,这种气氛挥之不去。
看上去好像一场持久战,最先笑的那个人未必能笑到最后,言谈话语间透露着彼此的不满以及不得不赔笑的表现,我想,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内心,可能参加不了这种“年终总结会”。
后来,家庭聚会渐渐演变成“相亲工作室”。但凡适龄青年,过年一回到家,肯定少不了一通询问:工作怎么样啊,月薪多少啊,存款多少啊,有没有对象呀?如果在这个关键时刻,你承认自己单身,OK,下一个“沦陷”的就是你。七大姑八大姨给你的相亲名单肯定可以写一张A4纸,所包含内容一应具全:学历、工作情况、收入多少、家庭背景、父母多大年龄、家有几口人,以及家庭成员学历、工作、收入,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了解不了的。
所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过年不想回家,回家了不想出门见人,生怕遇到熟人再如此这般“寒暄”一番,让你整个假期都在惊悚中度过。
(3)
记得前年姥爷过生日,我和表姐刚换了新出的肾6S,给姥爷拍照的时候我俩一块拿出来各种摆拍,无意间的动作引起了亲戚的不满:“你哥在北京,刚出的时候就买了,真是的,花了好几大千呢,年轻人真不会过日子。”
后来妈妈告诉我说,以后再有这种场合,手机不要拿出来,知道的是以为你们在拍照,不知道的还以为在臭显摆什么呢,就你们有俩臭钱去人家家显摆了是吗?
天呐,小小的拍照事件没想到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看来我们年轻人真是不懂上辈人的攀比心理到底有多严重,尤其在儿女方面。
后来慢慢明白,真正希望你过的好的没有几个,大多数人还是更加希望问问你近况,得知你过得不如他们的孩子也就放心了。
(4)
在这一群女人中,我认为她们是时代的改变者,亦或是社会的悲哀。
她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出身,却想要得到更多的褒奖,只能寄希望于别人,老公或者孩子。她们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四处比较,最怕自己一无是处,比来比去哪怕伤痕累累也要捍卫主权,强调自己的立场,摆明自己的观点,以便来年再战。
我不想同情她们,我只感到深深的悲哀。如果她们活得不那么迷茫,如果能活出自我,至少不至于在这些事上纠结,至少可以在百般无奈之下还有底气说:我还可以靠自己。
所以,与其在这种虚无缥缈的事情上纠结,不如强化自己,使自己有能力同时更有底气,这样,也算是对自己的负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