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西门君
图 / 网络
1.
鲁迅说过一句话:“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这段话,用来形容“6月20号甘肃庆阳19岁高三女生跳楼事件”,一点也不为过。
这名叫做李依依的高中女生,在丽晶百货大厦八楼高空欲跳楼轻生,消防官兵接到报警后立马赶去营救。
被官兵死死抓住一只手后,李依依说了一句:“哥,谢谢你我走了。”随后拼命挣脱他的手,任凭自己从高空重重地坠落了下去......
据说,这名消防员刚刚新婚不久,本应该笑容满面,但是就因为没能救下女孩,自责不已,精神一度濒临崩溃。
当消防官兵趴在高楼边撕心裂肺恸哭的时候,与之相对的,是楼下围观群众的哄闹:
更有甚者,为了博取所谓的流量,居然兴奋地开起了直播......
八层楼的高度,赤裸裸地隔分了人与魔最真实的一面。
事后,记者采访了大楼附近的居民,其中某人说的一句话,让记者唏嘘不已:
“我只是瞎起哄,谁知道她会真跳啊?”
.......
据有关部门爆料,李依依轻生最主要的原因,是被班主任猥亵后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最后,深陷绝望的她,毅然决然地选择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她曾经给法院写过控诉信,可惜最后不了了之,禽兽班主任依旧“逍遥法外”。
我想起《月亮与六便士》里写过的一句话:
“我那时还不了解人性多么矛盾,真挚中含有多少做作,高尚中蕴藏着多少卑鄙。”
将依依从高空推下的,不止是班主任的兽爪,更是围观群众一句句的冷嘲热讽。
这不是自杀,而是他杀。
2.
为什么大楼下围观的人,一个个都这么冷漠?是真的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吗?
更多的原因,还是“旁观者效应”在作祟吧。
“旁观者效应”是一个社会心理学名词,指的是“面对某个事件,个体的责任感往往很强,但群体的责任感却会因为被分摊而稀释。”
“旁观者效应”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我在抖音上刷到过一个视频,一个人近中年的男子,死拽着一个女性的胳膊,蛮横地拖着她过街。
那名女性身单力薄,一边捂着脸哭泣,一边挣扎着反抗。
抖音主“正义感爆棚”地在视频上方写着:
“光天化日之下,一个大男人居然公然欺负一个弱女子?”
一看点赞数,六万。
可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留言问了句:“您当时在场,怎么没有上去阻止呢?”
十分钟后,我收到了她的回复:
“我也是一个女生,怎么阻止?何况,万一只是家庭纠结,我们外人又有什么话语权呢?”
她说的好有道理,我竟一时无法反驳。
可能我们中国人骨子里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基因吧,看到有人为非作歹,第一反应不是冲上去帮忙,而是围成一圈看戏。
当然,我也只是夸张的说法,好人当然也有。
就拿西门君的经历来说,杭州有一年下大雪,地面特滑,走着走着,一位老人滑倒了。
结果,人们面面相觑,纷纷陷入了犹豫之中。
这时候,一个男青年主动站了出来,说了一句:“阿姨您等等哈。”然后转头对我们喊到,“大伙拍个视频,替我做个证!”
被他这么一号召,许多男男女女果断上去扶起了老人。
老人扶着腰缓缓站起来,叹了一口气说道:
“谢谢你们啊。可是拍视频做什么呢?我又不会讹你们,唉。”
听到这句话的我,心里五味杂陈。
有时候我真的分不清,人性究竟本善还是本恶?
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荀子却反驳说,“人之性恶,其性者伪也。”
在我看来,人性也许更贴近《烈日灼心》里所说的那样:
“在我眼里,人是神性和动物性的总和,就是说他有你想象不到的好,更有你想象不到的恶,没有对错,这就是人。”
看到新闻义愤填膺的你,能保证自己在现场不是漠不关心的其中一员吗?
3.
李依依事件最大的悲剧在于,本来,李依依是不用死的。
她曾和任课老师和教导主任求助,但是后者害怕被连累,拒绝伸出援手。
因为“精神不正常”,她甚至被周围的孩子欺负、孤立。
就连当地的公安和法院都表示“起诉理由不成立,爱莫能助”。
如果老师们能站出来作证,如果同学们能给予鼓励,如果起诉可以成立......
可惜,没有这么多“如果”。
2018年6月20日下午,李依依在朋友圈留下最后的遗言。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生命,就这么陨落了。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有一句著名的台词:“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可是,该说“对不起”的,明明是我们啊。
ABOUT ME
西门君,前《跑男》一二季现场导演,
目前正在就读浙大传播学在职研究生。
著电子书《我的才华不是拿来取悦你》
转载、投稿和商务合作请在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