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零露
所谓的文学其实是累计了很久很久以后,跟我们身体和呼吸已经有了共识才叫做文学。文字和语言刚开始是为了传达意思,表达一个意思,只要意思表达出来就好。可能在表达意识过程的过程中,可能会词不达意,表达不清楚,慢慢之后开始有了共识的东西。成语越多的民族,说明他在语言表达上越固定。比如说我们现在说“水到渠成”和“根深蒂固”,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可是这样语言翻译成英文很不容易,因为这里面累积了常久以来,人们使用一种语言的模式。
初唐时候语言和文字已经完全成熟,你会感觉到你现在怎么努力都成为不了一个像李白、杜甫一样的诗人,因为现在“水”还没有到,你没有像李白一样语言和文字成熟的时代背景,所以没办法“渠成”。
魏晋南北朝长达三百年的时间里,实际上很多写诗,可以留下来没有几个。而李白和杜甫相差只有十岁,在短短的数十年的时间里,就出现几百位的诗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学上的花季。
魏晋南北朝诗人,只是一个花季的准备期,比如陶渊明诗人给人感动都是内容上的感动,本身在文字和语言上并没有太大的创造性。
《杂诗》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这是一首五言诗的模式,这种模式在汉就有了,陶渊明并没有什么开创性,而他有时候也用四个字诗,用的诗经的模式。陶渊明在诗上有很多哲学和内容上的创造,可是他的形式上的完美度其实是不够的。
他需要一种形式上的创造和打破,当时出现了一种骈体文,有用另外一种名称叫四六文,就是用四个字和六个字来写诗。这也是魏晋时期诗人,比如鲍照、谢灵运等,除了文学专业人之外,大众很少读他们诗。
实际上他们是在琢磨诗是不是可以有一个新的形式。
文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内容,一部分是形式。内容是说我在一个爱的渴望和一个没有爱的空虚中,我想写诗,可是什么是诗,光有爱的渴望和爱的失落诗不一定出来。诗人是说你可以在那个情绪下,将他用偶然的语言表达出来,而这个语言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
我们现在所流传下来《诗经》和《汉乐府》中的诗,其实并不是诗人的身份写出来的,真正是民歌。
在魏晋南北时期,有两部分的人开始关心内容和形式。于是,出现了文以载道,是说所谓最好的文学和最好的诗,就是将你心里想法,不要修饰直接表达出来。不要修饰其实是最难的,比如我们朱自清的《背影》,简单到好像没有形式。我们认为不修饰其实是文学上最难的形式,它放弃了文学上所有造作,词汇上的难度,音韵上对仗,直接面对眼晴所看到的画面,去做白描。白描其实是一种技艺,就把你所有主观的形容,你的喜欢或不喜欢拿掉。
是不是有一个文学的内容可以完全和形式分开的,今天值得怀疑。所有文学和内容之间的关系,是没办法割裂来谈。
如果问在文学上是形式重要还是内容重要的时候,很多人会回答内容重要。因为文以载道的,道就是内容。
形式不完美,那个文学事实上不成立的。就好比说你恋爱了,你要如何将你恋爱快乐来分享和传达给别人,一定是要找到一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形式。
比如说想表达一种孤独和自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可是一到唐代,陈子昂的一句:“前不见古人后不来者。”的句子就出来。其实讲的历史的苍凉,充满了自负和骄傲的同时,也有一种孤独感。
而我们在唐代很多诗人身上都会读到这种感觉在,巨大的自负和巨大的孤独。唐代一开国之后,诗人有把自己放到宇宙中去讨论的一个大的格局。这种格局在魏晋南北朝没有。
事实上在唐代,能把生命意识放到宇宙的并不多,所以同时也巨大的荒凉和苍凉感,“并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说的应该是自己当时视线中的所看到的辽阔,只有视野的辽阔,才能感受到苍茫感。比如李白《关山月》:
明月出千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唐诗给我们最大的感觉就是空间扩大和时间扩大。其实我们在李白身上看到一种很大的流浪感,很多诗人都有这种感觉。
人情越丰富,自我越少。唐诗是将自我表达出来的文学,特别是在李白的诗中,都是对自我表达,很少对家人朋友的诗,几乎都是他同宇宙的对话。在《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李白要寻找的仙人,其实就是完美的自我,他一直在天上人间游离,寻找那个完美的自我。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中国的文人,除了唐代之外,很少有文人把自己放到一个旷野之外,去冒险和寻找自我。在唐诗中有一种精神是出走的,流浪的,以个人去面对自己的孤独感,这就是塞外诗产生在唐朝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