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王中山的《汉宫秋月》
周艳琴
最近,我正学弹古筝名曲《汉宫秋月》。
《汉宫秋月》是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也是著名十大古筝曲之一。此曲主题是描述在秋高气爽、明月高悬的寂静夜晚,被禁锢在深宫冷院中的汉朝宫女,对月诉说自己在宫中的悲惨遭遇,流露出对爱情的渴望,发泄对封建社会黑暗统治的强烈不满;其风格为很有代表性的“山东大板”筝曲,要求演奏者表现出山东筝派的特点,用右手大指刚劲有力地连托,并让这花指占正拍,左手则多用吟、揉、按、滑等技法,刚柔并蓄地传递宫女缠绵悱恻、伤感动人、如泣如诉、哀怨愤懑的情绪。
我按照教科书上的讲解,一边记谱,一边跟网上的示范,尽量把每个音往哀怨、悲愁里弹奏。感觉并不是那么难,总共才三十五个小节,技巧也并不多,怎么还放在七级考试曲目(上海版)里?熟悉此曲之后,我弹给夫君听,问:怎么样?他说:不错。我进一步启发:有没有想哭的感觉?他的回答让我信心陡降:啊?有、有,泪水在眼眶里,就是不出来,男儿有泪不轻弹嘛!我好像很感动了,可怎么就感动不了他呢?
还是来看看时下顶级古筝演奏家之一,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王中山的《汉宫秋月》演奏视频吧。他的古筝演奏视频,我看过不少,且每次都让我耳目惊艳,这次也一样,一打开视频,就让我想起杜甫的诗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一种超强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叫人难于抵挡,又让我兴奋不已,耳目一新,真是“如听仙乐耳暂明”啊!于是,我多次点“重播”,细听筝声,细观指法,细细品味起来——
青年古筝演奏家王中山的演奏依谱又不囿于谱面,技法娴熟、飘逸洒脱,音色柔美而亮丽,一吟三叹、哀婉凄绝、细腻生动地刻画出被禁锢在宫廷中的宫女们一次次备受欺凌,一次次奋起抗争,又一次次被推入更深的潭渊之后更加无可奈何的痛苦心情……
他的演奏,唤起我的强烈共鸣,直击我心!激发起我无尽遐思:宫女们在冷宫长门内那一幅幅悲苦遭遇、悲痛欲绝、悲愤抗争、悲伤幽怨的画面像放电影一样,情景兼备地游走在我的脑海里,那一个个幽怨、悲愤、抗争、无可奈何的宫女从他弹奏的曲子里走出,在他的指尖活过来了,是那样得真真切切……
他的演奏分两部分完成,每部分有起承转合四个层次。
第一部分第一层次之前,他巧插了几个小节的前奏序幕(曲谱上没有),用筝声模拟夜深的打更等声响,渲染深宫冷院长门宫女凄凉的生活氛围,未入正曲先有情。接着,乐曲起始,入手不凡。尤其是他那右手大指的连托,一个六连音,每个音都弹得清楚、干净、明亮,时值平均,凄美悲楚,感染力超强,秒秒钟稳抓观众眼球和心灵,进一步把观众带入作品的情境中。
第二层次,主要描述宫女的思乡情。在他“弦弦掩抑声声思”的演奏中,我似乎看到王孙国戚的大家闺秀、民间小巷里的小家碧玉,一个个辞亲离家,辇来于汉,朝歌夜弦,为汉宫人。如《阿房宫赋》里铺陈的一样:“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这些宫女身处危耸宫门内,“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她们既得不到皇帝宠幸,又被宫内歹人欺凌,更不能回故乡与亲人团聚,只能面对高悬的秋夜明月,思念村口眺望落泪的母亲,月下的情郎,儿时的伙伴。怎不叫她们倍生幽怨、悲愤之情?
第三层次:是曲子的高潮部分,他右手用一系列有力、干脆的托、劈、双音连勾、三连音等指法, 左手以吟、揉、按、颤、上下滑音等指法来配合右手,加强和突出了重音,回旋曲式的主部多次再现,逐层递进,使音乐出现悲壮激烈的情绪,很好地丰富了乐曲内容。体现宫女们一次次奋起抗争的悲愤心情。我仿佛看见王昭君在默默守侯和煎熬数年后,怀抱琵琶出塞至匈奴,如歌词写的那样:“走一山啊远一山,过一河啊隔一河,含两颗泪珠儿不忍落啊,马蹄声声踏碎了我心窝。入宫几载不去数啊,君王那梦中也不曾有过我,想不到相见已是相别时,汉宫不留我,故园不留我…… ”我在他的演奏中还听到了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元素。他将中西方音乐巧妙融合,挥洒自如,游刃有余,无不显示出其精湛的技艺和上乘的功力。
他在乐曲主部结束后,让副部紧跟其后。主副交相辉映,一唱三叹,如泣如诉,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多数宫女奋力抗争后仍无力回天的哀绝断肠之情。
第四层次:曲末,音调渐低,旋律渐慢。多数宫女在无谓的抗争后,就只能面对潇潇梧桐,寥寥寒星而无可奈何地低音长叹一声,重回冷宫,继续承受这种寂寥清冷悲凉的命运……
他第二部分前三层次的演奏提高声调,加快节奏,弦弦转急,不似向前声,直戳人心!最后一声低音长叹趋于寂静而曲终。他那里曲终而意未尽,观众这里则陷入其中,如痴如醉,长时间走不出那独特的悲凉……
大家就是大家!王中山教授的《汉宫秋月》,弹出了一腔深婉、悲愤又感人心耳的情感。他扣人心弦的弹奏,让我百听不厌,百看亦不厌。他塑造的音乐形象,让我久久不能释怀……我想找一个恰当的词来赞美他,可找不到。正如刘鹗在《老残游记》第二回里评价说书人白妞一样——
“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其他人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若白妞的好处,从没有一个人能及他十分里的一分的”。停了一会,闹声稍定,只听那台下正座上,有一个少年人,不到三十岁光景,是湖南口音,说道:“当年读书,见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有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我总不懂。空中设想,余音怎样会得绕梁呢?又怎会三日不绝呢?及至听了小玉先生(白妞)说书,才知古人措辞之妙。每次听他说书之后,总有好几天耳朵里无非都是他的书,无论做什么事,总不入神,反觉得‘三日不绝’,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还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形容得透彻些!”旁边人都说道:“梦湘先生论得透辟极了!‘于我心有戚戚焉’!”。
好一个“好处人说不出……好处人学不到”!好一个“于我心有戚戚焉”!好一个“三月不知肉味”!王中山大师演奏的《汉宫秋月》,给我的就是这种“三月不知肉味”的“戚戚焉”!只觉得他弹奏得非常好,但说不出,也学不到。
我想,这首曲子之所以能被千古传唱,经久不衰,不只是因为历代演奏家们弹得好,也不只是因为它唤起了人们对封建统治下的宫女的同情和对封建强权下压制人命运的憎恨,更重要的是因为它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引起了无数人思乡怀人的情感共鸣。换句话说:《汉宫秋月》是封建黑暗统治下无数羁旅在外的游子或闺中怨女对月思家或怀人的一种载体。被禁锢冷宫的宫女不过是个典型代表。人们把自己因追求幸福而被强势(人为或自然)阻挠的幽怨、悲愤、无可奈何等等情感装入这个载体来得以释放。宣泄情感后,人们才能继续在社会给予的生活夹缝里选择自认为最好的道路前行。这可能是这首名曲的最大魅力吧。
细细品味王中山教授演奏的《汉宫秋月》之后,我真不敢弹了。
但转念想想,人家是顶级古筝演奏大家,是鲲鹏。我只是个启蒙者,是只菜鸟,既不想登大雅之堂,更不想求名求利。我学弹古筝,只是为了训练大脑和手指,以防老年痴呆,何乐而不弹呢!
作者简介
周艳琴,湖北省宜都市人,现为沪漂。有《国学读本》《胡敌传奇》《胡敌故事》等书出版,有长篇小说《孤鸿一片影》曾在网站上连载,有短篇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教研论文散见各刊和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