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蜥蜴脑”是个什么东西?今天打开晨读看到这词儿就有点晕,仔细了解之后发现这不就是利用无意识思维的另类“洗脑术”(注:这里并非贬义词)吗?这招要是好使,那可不能废了,太实用了。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凡事都要讲个经济。我觉得这个“蜥蜴脑”用对了,就很经济,能省不少事。
①『替代物说服』经济法
这个观点说的是:马上提供一个替代物,可以有效阻止人们去做某件事。这让我想起了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在《家庭教育》一书中讲到的一个小故事。
一次,陈先生看见儿子一鸣拿了一块破棉絮裹着身体当毡毯玩。陈先生当时脑筋里起了许多感想:立即把他的破棉絮夺去呢,还是让他玩弄得着一种经验?是叫他把棉絮丢掉,还是用别的东西去替代“?仔细一想,还是用积极地暗示指导他替代掉比较好。就对一鸣说“这是很脏的有气味的,你一定不要的,去房里问妈妈拿一块干净的来披”。一鸣听了,就跑到房里换了一块清洁的毯子。
如此『替代』处理目的达到了,还不伤感情。
②『联想说服』经济法
这个技巧说的是:找同类参照物,让对方能快速自行联想做了会得到什么。
今天,翻聊天精华时,偶然看到猫叔福利里的这样一段话。二话没说就截屏保存了。因为它说服了我。
为什么呢?因为这段话让我不由自主就联想到我自己。我老公常说我在家是骂完老公、骂孩子。其实,我也知道总揪着别人缺点不放不好,可就是管不住自己。今天看到这句,我觉得自己是让本来有五分的人继续加大损耗的罪魁啊!是我的评价默许了他们此后“依然故我”。
我表达不满,只是痛快了自己的嘴,屁事不顶。这不经济、不划算啊!
③『行动说服』经济法
投桃报李是人之常情,也是经济学中人际交往价值交换的内在规律。
前段时间V先生的大咖分享破天荒的从1个小时延长到11个小时,成了一段佳话和一个经典个人品牌营销的案例。今天,V先生在公众号里推送了一篇软文,呼吁大家帮忙转发,并备有福利。我对福利是兴趣不大的,不过转发却是义不容辞的。平白无故落了人家那么大一个好处,我怎么能不给予回馈呢?
先予后取或先予不取挣到的是口碑,受者心理要寻求平衡,回报是迟早的事。
“蜥蜴脑”三法看着不错,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昨天,小丫非常戴着耳机写作业,我就下意识使了招儿“替代法”,提出不戴耳机,就允许她到楼下便利店买“关东煮”吃,结果不灵。猫叔的福利精句虽然今天暂时说服了我的认知,但管不保哪天遇上哪个场景就又打回原形了。所以啊,方法虽好,还得多打磨使用,否则就是神仙也没用。
参考书目:《蜥蜴脑法则》[美] 吉姆·柯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