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轻松惬意的旅行,在旅行途中用新奇的眼光去探索未知的人文地理,再品尝一些新奇别致的美食,我想几乎任何人都难以抗拒这样的想法。食物对许多人来说,已不仅仅是机体生存的需要,用心料理的食物更是一项对琐碎生活的美好点缀。青春年少的时间里,当机体的各项指标处于活跃的峰值,自然可以无需顾忌太多,充盈在血液里生长的力量或许可以帮助一部分人很好的消化各类喜爱的食物,还能维持形体的优美,非常棒的感觉。然而遗憾的是,30岁之后越来越多的同龄人在形体上快速进入了所谓油腻的状态:臃肿的四肢,便便的大腹,充气也似的面庞。。。单就外在而言,迅速地衰退,仿佛向世界做出正式的宣布:本人已进入中年。自然,岁月不饶人,佛教有云万事万物皆成住坏空,生老病死是一个自然的状态,衰老退化也在其列。然而,假使我们对自身习以为常的事物有作更深入的认识,那么在衰朽的路上我们也可以有更好的打开方式。
《我们为什么会发胖?(盖里·盖比斯)》,这是布尔费墨老师大力推荐的一本关于饮食健康的书籍,就内容而言可以说完全颠覆了我们所掌握的关于日常饮食常识的认知。鉴于看过该书已有一段时日,许多内容已经忘却,但其核心观点仍然印象深刻。
对人体危害最大的并不是我们避之不及的脂肪肉类,而是糖类。广泛分布于现代饮食结构中的糖类物质可以说是危害人体健康当之无愧的超级杀手。后天的肥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归根结底都可以清算到日常大量摄入的糖类物质上。含有蔗糖,淀粉,果糖,高碳水化合物等等升糖指数高的食物,摄入后在人体内消化分解成葡萄糖,经血液流经全身组织。假如超出了人体的所能吸收葡萄糖当量,就会干扰紊乱胰岛素的正常分泌,长期就会彻底破坏调节血糖平衡的胰岛素的控制机制,造成血糖水平自发调节的永久性失衡。长期过高的血糖不但会不可避免的转化为脂肪进而堆积人体各处引起肥胖,同时对脏器也会造成永久性的损害。浓度过高的血糖还会使得血管壁慢慢硬化堵塞,流通受阻下高血压将不可避免,极大概率会引发心血管系统的一系列疾病,最终甚至发展成糖尿病。而这一切的源头就是日常饮食中摄入了过多经人体消化为葡萄糖的食物。
糖类对人体的危害为何如此之大?这其中当然也有一套逻辑和事实实验去支撑。先抛开实验的部分不说,让我们从逻辑上大致先梳理一遍。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繁衍已经历经数百万年的时光,早期茹毛饮血的狩猎时代太过于漫长,让人类形成的主食一直是以肉食类为主,果蔬只是饮食结构中极少的一部分补充。以肉食类为主的饮食结构早已经深刻的刻入人类的基因当中,在数百万年的演化里也为人体的消化系统所适应和接受。日本NHK拍摄的<人间以何为食>的纪录片中有这样一幕,说的是一个落后的地区,妇女处理未加工的谷物到做成食物要占到日常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这还是在拥有非电力加工机械的环境中!可以作这样一个推断,早期人类即便获得谷物类的食源,也很难大规模有效利用这些细小的被壳包裹处理困难的食材。此后的技术进步让人类步入了农业种植的时代,饮食结构也跟着发生了剧烈的改变。含碳水化合物为主的植物性食物逐渐取代肉食类为主动物性食物,占到主导的位置。
然而,人类步入农业时代到现代社会,也不过数千年的时间,如何能彻底逆转数百万年中形成的深深刻入基因中的为人体生态系统所适应的饮食习惯?显然,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物摄入过多并不能很好的兼容现代人类的身体。尤其是精加工后含有更高的升糖指数的淀粉类碳水化合物食物。此外,蔗糖的提炼和广泛运用也不过数百年的时间。在蔗糖大范围应用之前,糖可以说是一种珍贵的食材,进入人体消化系统的量并不多。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廉价的糖类和精加工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已经全面覆盖到现代的饮食结构各个方面当中。人体的消化系统根本来不及适应这种快速的变化,长期下来身体如何不会出现状况?
可以说,以肉食为主的饮食结构当是更为优质的饮食习惯,食用肉类乃至脂肪并不是肥胖高血压等现代病的元凶,摄入过多升糖指数较高的食物才是引发现代病的罪魁祸首!所以,减少精加工的淀粉类食物,含糖饮料,高糖食物,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多摄入优质的肉类、脂肪和一部分升糖指数不高的果蔬,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以更加科学的饮食方式去延缓时间对身体耗损的可行方式。
想作更深入的了解还是建议看看原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