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没有闲钱给我们买闲书,父母给我们买书,就是买老师要求买的教辅书,例如《文言文详解》《课课过关》《一点通》《字词句》。
一直到高中自己有钱买作文书之前,我没有一本真正意义上的作文书,家里都是老旧破作文书,老素材,里边的记叙文都是我姐姐那辈的人才能有的经历,到了我这辈,根本不能用的。所以每次写作文,同学们还可以耍一下小聪明借鉴抄录一篇作文出来的时候,我好不容易挤出的几句话让我心累至极。
初中时候经常要写作文,我也开始“偷书”,从每周单元训练和同学的作文书里摘抄凑文。不过,在老师的逼迫与认可之下,我的作文水平总算从小学二年级升到了小学毕业的水平。
家里没有一本童话书,只能借同学的看,都是相互转借的,格外珍惜,有《寓言故事》《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都看过,也都忘了。
那个时候正是小孩子渴望读书的时候,我记得有一段时间着了魔,到任何一个地方只要看到字,不管认识不认识都会记下来,有纸笔在身边就用纸笔记,没有纸笔就记在心里回头再记在本子上。奶奶家的老日历、夏日的大茶壶,甚至是邻居爷爷家的三轮车后面的力帆二字,都是我获得并积累的来源。
好奇和渴盼驱使我们去阅读课外书籍,在没有伙伴可以整日玩耍的日子里,在没有电视瘾的年纪,在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是电子信息的时代,书籍打开了生活的魔法盒,进入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我记得家里春耕的时候,父母在田里忙着,我安静坐在田边的河岸草地上,非常认真沉浸在安徒生的童话里,那是阴天上午,没有强烈的阳光,微风正好,时光流逝地很慢;
我记得随母亲上山捡柴火,母亲在不远处捡柴砍柴捆柴,我靠坐在山壁下,看我姐姐的一本老旧作文书,那本书应该有些年头了,被撕掉了好多,连封面都没有,黄黄的,有的边角都是碎的,还透着一股霉味,看到一篇写怀念爷爷的文章,泪眼婆娑;
我记得我捧着姐姐的一本素材书跟着我爸后面走,其实也不怎么感兴趣,就是想看看里边的图片,内容并不感兴趣。每次学校发了新书或者是从哪借了什么书,总爱一边走一边看。
除了童话书,还看了《十万个为什么》,《偷星九月天》《爆笑校园》《豌豆漫画》《阿衰》《故事会》系列。
到了初中,才开始接触小说,言情类的,有都市小说(不喜欢看,看的极少),有穿越小说(太长,看的也少),还有中学时代总爱看的校园青春小说,故事前半部分都是甜的,后面部分就慢慢成了遗憾。
初中毕业,大概是我爸充话费人家送了个手机,中兴的,小小的,从朋友那里弄了点资源,手机里面存了很多电子书,大都是郭敬明的小说和散文,青春期、毕业空档期、夏日、暑假,如此缓慢悠闲的时光里就是这些青春文陪伴着我,也正好对上了这个时段的离愁别绪。
大概有《天亮说晚安》《最小说》、《左手倒影右手年华》、《悲伤逆流成河》、《梦里花落知多少》、《夏至未至》、《幻城》、《光线消失的井池》等。
郭敬明喜欢写青春类的东西,我甚至觉得他的文字和新海诚的电影简直是绝配,非常唯美有感。他对一些东西,不管是景也好物也好,细腻的描写,触动灵魂的形容,都能让人不自觉代入。
除此之外,还看了一两部长篇小说,但记得的只有独木舟的《深海里的星星》,文笔很美,很有力道,是个很悲的悲剧,比悲伤逆流成河还悲虐,当时看的时候心情也很沉重,然而,故事说了什么我真不记得了。唯一记住的就是里边引用的拜伦的一句诗:“若我再见到你,事隔经年,我该如何贺你,以沉默,以眼泪?”
刚刚查了一下,《深海里的星星》是最具才情的伤痛派作家独木舟的长篇处女作,接着又发现:“这本小说以长沙为背景,而且本身内容也十分切合这个城市鲜明的特性,通过实景拍摄豪华影像册,让不少长沙读者都说:看过这本书,可以不来长沙!”
独木舟在楔子中描写江边自杀的一段:“我一步一步在暗蓝幽深的水里艰难地、缓慢地前行。 黄昏的天空,夕阳瑰丽逶迤,光线如同一只温柔的手掌。 我的喉咙里好像落满了灰尘,江水温柔地包裹我,像是迎接远归孩子的母亲。 我全身沉浮于水里,脚下渐渐失去了依托,手里唯一握着的是一把美工刀,它有锋利的刀刃,用力划开手腕的时候,我感觉不到疼。 鲜红的血液在水里一圈一圈地洇开,像盛开在水里的蔷薇。 我的头终于也埋入水中,江水灌入我的眼耳口鼻。 ”
我真是有幸,那么早就看了大才女的处女作,多年后又恰巧来到处女作的背景城市。里边男主的名字我很喜欢,许至君。
那个暑假真的摘抄了好多唯美的句子,我觉得这些文字虽然没什么用,但是就让我心生欢喜。我的作文水平能不断进步也亏了这些文字在我脑中不断地输入,让我能体会到文字之美。
郭敬明,才子啊,又是少年成名,一路伴着鲜花掌声,至少在外人眼中,当时我这个正被数理化摧残意志的小女生不免心生崇拜:那是怎样一个细腻敏感又忧郁干净的人才能写出那么美的文字来,又是怎样的幸运顺当地凭着才华走上了人生巅峰。
高中延续了对郭敬明文字的喜欢,高一买了《爱与痛的边缘》 ,这本书是郭敬明的处女座,我特别能体会到他青春期的那些心思和情感,里面有写到他在中学时代面临着选文选理的纠结难题,而我也面临着高一下学期转文的准备。
当时也买了他很有名的《小时代》,好厚的一本大书,反正我是没看完,人物关系有点乱,文字奢靡情节狗血,感觉不接地气了。从他的散文集《愿风裁尘》里边我就渐渐觉得他的文风有点不一样了。可能是上层社会的生活我也体会不了。
可能是青春时代总爱带点忧郁的文艺范。郭敬明曾经带火了四十五角仰望天空,然而,当他不再看天空了,他就在奢靡浮华里饱受争议。
高二转文科班的第一堂语文课上,那个语文老师就影响了我对郭敬明文字的重新审视。当时他吐槽了郭敬明的文字最大的特点就是矫情,无病呻吟少年说愁,后面又变得浮华矫饰不接地气。他说还不如看韩寒的书,敢于批判,思想独立,有血性,有个性,三观正。
这个语文老师,别看他夏天穿衬衫,春秋穿衬衫配西装外套,冬天穿呢子衣配衬衫,看上去严肃正经,其实也是很随性,思想深度是有,就是慵懒了点。平时上课节奏非常慢,也不强迫你听,只要你不说话扰乱课堂睡觉都可以。周天上午连续四节语文课,经常过的很悠闲,大多是做两节课的试卷,然后接下来两节课就发一张语文周报让我们自己看。
有一回我的作文被他拿来班上宣读,并评赞写的最好的一篇,我自己都意外,我不知道那么矫情不入流的散文居然受到赏识了?大概因为我化用了“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变成了“乘彼垝垣,以望未来”吧。大概因为我在文末引用了一句诗“何如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吧,当时念到这句诗的时候,一个平时不怎么听讲的男生立马发言:“这个是小说里的”。老师立马怼道:“那你看小说你怎么没用啊”,男生便无话可说了。
韩寒的书我买的好像是《零下一度》和《青春》吧,幽默诙谐,讽刺批判,真的很敢写,又对我的胃口,我开始喜欢上这个有个性的潇洒哥了。
说实话,韩寒郭敬明都是少年成名,但是真的是两个文风完全迥异的作家,韩寒是刚、硬、飒,郭敬明是柔、细、美,韩寒的文字很犀利,一针见血。
写《杯中窥人》的时候,韩寒才16岁,“由现象深入本质,将人生比喻为一个投入水中的纸团,它会慢慢被水侵蚀。慢慢向下沉落,直至沉入杯底。人生本来洁白无瑕,但一投入到社会之中,就会被社会这盆“脏水”所沾染、侵蚀。逐渐失去它的本色,直到完全堕入到这个社会之中而无法自拔。”这样的构思表现出韩寒才华横溢的天资,当时这篇文章被评为1999年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小学四年级左右,有开设英语课堂,让我们去图书馆借书看,星期二下午的课,大家都可以去借书,一直到下一个周二才归还。我不记得我借的是什么书,我只记得和同桌互换看他的《贝塔和舒克》。
初中有图书馆,从不开放,我弟比我小两届,他的班主任当时是有图书馆钥匙的,他们进的去借书,当时他好像借了一本有关开锁的小说,很厚,这是我读的第一本稍微有内涵有深度的书。
这几年我总是想知道这边书叫什么名字,但是总是搜不到,搜到的只有“天眼““锁王”。我搜的时候发现有个人跟我一样在找这本书,他描述的和我要找的我敢肯定是同一本书,他记得内容还比较多,而我只记得和开锁有关。我发现他提问的时间是2015年12月15日,但至今无人回答他,可能当时出版的也少看的人也少作者也不出名吧,也就是说,这成为了悬案,真是埋没了一本好书。
家里只有几本破旧的作文书和菜谱,倒是我爷爷,有几本老经典,我记得的有《三十六计》《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奶奶把书放柜子里,不准我们拿,我们偷偷拿了看,也看不大懂。奶奶说,小孩子不要看这些。
说起来,四大名著,我只看过《红楼梦》,还是宋姑娘高中时候赠我的,整部著作只看了一半,但是87版的电视剧我倒是在大学时候过了一遍。
服化道方面,精细养眼,配乐作曲方面,自然插入,养耳容情,演员演技方面,传神牵魂,非常有感觉。很奇怪的是,四大名著《红楼梦》相关的影视作品电视上很少播,内地翻拍的更少。但是想想,毕竟它是一部悲剧,而且受众比较小,也不符合社会主调,也就能理解了。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大部分人只看到小儿小女的生活,只看到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悲剧。“大多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一个大家族的陨落,又何尝不让人扼腕叹息,那些年轻的面孔,很多没能熬住人生无常的摧残。
不去管凄美惋惜的情,也不管它影射了什么,我就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红楼梦里面边描写的一切——纱幔材质描写、园林设计景观规划、衣服材质款式描写、日常娱乐诗社作诗等等方面,那都是极具品味的,甚至很讲究。红学之所以能一直持续到现在,大概也是很多人看到曹雪芹这部红楼超越情爱的价值,才一直孜孜不倦地热爱和研究罢。
高中时候买了很多书,也认真看了很多书,这些课外书籍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安抚了高中时代压抑的灵魂,再加上迷上古诗词,爱上它们的含蓄和意境,也是一个内在涵养的提升吧。
前排同学有一本《人间词话》,她说是借的别人的,我请求借我几天,她答应了。上面的古诗词我抄了几天,下课不睡觉抄,晚上半夜还在举着手电筒抄,直到把我喜欢的都抄完了,我才把书还给人家。
《疯狂阅读》钟情于最美文系列,一期一期买,一本一本积累。更有影响和名气的作家,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余华的《活着》、刘同的《谁的青春不迷茫》、余秋雨的散文《人生苦旅》和小说《空岛》,以及白落梅的两本书,一本相当于是张爱玲传,一本是江南清新散文。大概就是这些吧。
大学的懒得讲了,最爱的就是简嫃的散文《女儿红》《空灵》和今何在的《悟空传》。
这些年读过的书让我体会最深的就是:文字的美就在于遣词造句、字斟句酌的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