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人作者最好的评价,就是我看到了你的这个作品,让我想起了什么什么。你这样写道,的确有点像个什么东西,不管是倾向性,情感还是人物。
你可以研究作者,你可以研究作品,你可以研究那些文字当中蕴含的情感,但你所有研究的唯一目的是为了发表,持续性地发表。
你唯一拥有的资产是时间,实际上所有人唯一拥有的资产都是时间,由你们去决定,你们要拿这个时间换什么?
作为一个作者,你最重要的是体现你的存在感。你不可能写了一篇文章,然后有一些人知道你,然后你一年两年只写一篇文章,那是不可能的,你需要持续性的写。这样大家才会记得你是谁。如果作为一个作者,你三年五年不写文章,这个市场早就把你淘汰掉,谁都不会记得你。
比如说起点,豆瓣这些平台的读者都已经高度的同质化,你如果想在这样的平台上面去发表,那你就要去贴近这个平台上读者的口味,看自己的故事有没有出口?
一个成熟的作者,他考虑的是有没有可能,把这个故事改得更加贴近平台的发表方向,这样你才有出口去发表文章。
一个文章什么情况下叫成熟了,是达到一个不能再改的状态,就是当你得到的反馈意见,已经没有办法修改,那些反馈意见所传达的东西,它不是你想要的,和你自己要表达什么已经完全不同了的时候。
或者说当这篇文章在你的手下,你觉得这修改他的可能性越来越多的时候,你也可以放下,写一个新的故事。
一个作者一定手里有一大段写许多写到一半的作品,一大堆半截的故事。
作为作者,你要有你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每天写多少,每月写多少个故事,投哪些平台,每年的发表量是多少?
写作也是一个工匠活,你要去分析,去拆分那些段落,拆分那些经典作品。你把那些大师的作品,已经发表的作品,你拆分一下,你也会发现,其实里面也有很多不太好的东西,但它是怎么组合起来的。比如说像科幻之路,他其实是一个教材性的东西,把每一篇文章拆分出来,你也会觉得有不太好的东西。
当然作为新人作者,我建议你们,目前的目标,是瞄准那些你想发表平台的新人作者,那个是你们真正要pk的对象。
下面说一下哪些作者是你们可以去模仿的?
江波,他是一个经常会推陈出新的作者。
宝树,他的特点是能把科幻和通俗文化很好的结合起来。
郝景芳,她的特点是对待题材的方式,他切入的方式,舍弃哪些,留下哪些,有很独到的见解。
张冉,他的故事模式,主题,你现在拆开看看都很俗套,但她怎么把这样一些俗套的东西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很好的东西。
迟卉,他的题材切入点都很有意思,包括它的场景和视角,你们都可以去学一下。
另外外国作者,比如说威廉吉布森,比如说大卫布林,都是还可以学一下,因为他们的作品都很简单,不会有你看不懂的地方,阅读门槛没有那么高。
有哪些作者你们是学不了的。
陈楸帆,他骨子里是一个精英主义者,他的那种气质就自带一种疏离感和陌生感,除非你也是那样的人。
刘慈欣,韩松,这两个是你们现在够不着的,可能将来也够不着的作者。刘慈欣的思想的深度,包括他看问题的角度,这个你们目前可能学不了,韩松他本身是新华社记者,他本来就接触了大量的那种社会黑暗面,那后他把这些东西变成故事写出来,那可能也是你们所目前够不着的。
泰瑞比森,比森的长处是描写那种社会关系。
作为作者,你要把读者喜欢又处理不了的东西写出来,同时你必须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
写不好对话怎么办?
那很简单,去观察。你去看看真实生活里别人是怎么说话的,日常生活里不同的人是怎么说话的,你就把那样的对话记下来直接用。
去找个创业咖啡馆,看看里面人是怎么吹牛的,怎么说话的。
对话的出现应该与结构有关。如果实在去不了创业咖啡馆,那你就去看电影,看那些生活性的场景,你可以反复看,看到吐。看到吐的时候你才知道自己在干嘛,去分析这个电影,而不是欣赏。
你只有确保一定的写作量,才能根据概率来提高你的发表量。
未来局的过稿率差不多在2%,科幻世界可能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