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以静,志方远
文/石岩磊
《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虽寥寥数十字,却是家训千古名篇,其中写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通篇突出一个“静”字,可见它的重要意义。
处于物欲横流的凡尘,我们恰似一叶漂泊的小舟,身不由己地随波逐流,难以挣脱名利的诱惑,在四处奔忙中时时心浮气躁,在患得患失间往往喜怒无常,焦躁与苦恼令人寝食不安,恐惧和畏怯叫人胆战心惊,于是我们开始向往没有“车马喧”的田园生活,憧憬没有提心吊胆的日子,期盼一份心灵上的安宁。
静之核在少欲。练功的人可以通过调整呼吸、摒除杂念而达到入定的境地,同样,一个人可以在淡泊中稀释浓烈的欲望,给对感官刺激和物质攫取的贪婪塞上密封盖,让躁动的心归于平静,让充满浊气的眼神趋于澄澈,少了酒肉涨肚的累赘,多了身轻腿健的清爽,少了觥筹交错的应酬,多了温馨可人的天伦之乐。
静之功在清心。“致虚极,守静笃”,静下心来,我们才发现,曾经认为纷繁复杂的世界其实很简单,日升日落便是一天,四季更迭即是一年,不去与天地斗争,大自然就还你一个海晏河清的朗朗乾坤;不去同他人斗狠,周围人便还你一个和谐友善的氛围。心静万事空,攥起拳头,遇到的将是戒备的凶光,摊开双手,迎来的便是坦荡的胸襟。
诸葛亮撒手人寰之时,其子只有 8岁,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肯定理解不了《诫子书》里的深意,孔明之所以如此语重心长地谆谆教诲幼子,不过是将自己的一生所感告知天下,让世人和后辈子孙谨记:心以静、志方远罢了。
2019.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