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乱世造就的未必都是英雄,也可能是大魔头,但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时代,的确意味着更多机会,诸多原本“老婆孩子热炕头”度过一生的小人物,乘着四处燃起的烽火,纵身一跃,化茧成蝶。
今天要和诸位分享的历史人物,其地位虽然没有杨秀清、李秀成那么显赫,但是在太平天国两千多王里能够排进前一百。最关键的是,透过他的命运起伏,我们可以对太平天国败亡有一些更全面的认识。
唐正财,湖南祁阳人,靠贩米为生。1852年,他到湖北岳州做买卖,没想到遇到太平天国的大人物杨秀清,在杨秀清的一番劝导下,他联合一众商船水手正式加入太平军,从此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从指挥到丞相,从丞相到航王,唐正财用了十年时间,在能人辈出的太平天国里封王封爵,书写了一部小人物于乱世中成就自我的人生史。可惜,像当时大多数人一样,他最终也只落了个惨死的结局。
唐正财之所以受到杨秀清青睐,是因为常年经商的他,在商船水手中间威望很高。《金陵杂记》曾谓:“唐逆四十余岁,面黑有鬚,齿微露,外粗内诈,颇能 笼络人心,各船水手多愿附从。”这段记载虽然说得是定都天京后的情况,但太平军水营基本是以唐正财船队(近五千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故亦能折射出他的领导力。
太平军自金田起义到攻克岳州,期间曾在益阳获得数千艘民船,但因无人打理,“不久皆为朽板”。与此同时,太平军的战略方向发生变化,诸王经过讨论,最终同意杨秀清提出的方针,即:“循江而东,略城堡,舍要害,专意金陵,据为根本,然后遣将四出,分扰南北。”由此一来,长江的重要性瞬间被提升到首位,而要攻克沿江各城市,必须有水师的协助。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杨秀清将唐正财率领的几千商船水手拉入太平军,并封唐正财为典水匠,正式建立水营。这一变化非同小可,意味着太平军建立起“土营”、“水营”相互配合的两大专门工程兵部队,这是过去几千年战争史绝少出现的新景象。
经过唐正财的精心打造,一支具备相当战斗力的太平军水师出现在长江江面上。对于这种变化,王文濡在《太平天国野史》中评价说:
“大军入湖南,见船即掳,辄载辎重,遇敌军辄弃去,不能战。 自正财任水官,为之编制、备军械、定官职,教之战阵进退,水营规制粗备……迨下江南,帆船蔽江,艨艟千里,纪律井然,皆正财所手创也。”
太平军水营成立之初,由于唐正财等人“不明船制,不娴战术”,管理非常混乱,船上配备武器也很落后,战斗力并不高。清军侦探就汇报说:“不分炮船、战船、坐船、辎重船,所有船只皆载贼军,皆载粮糗,皆载器械炮火,凡有船皆战船,凡接仗皆出队。”向荣则说:“贼船与炮虽多,皆不坚利。”为了改变现状,唐正财一方面研制新的战船,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这才让水营面貌焕然一新。
应该说,唐正财率领的水营在太平军定都南京以前的军事行动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比如,1852年12月,太平军自岳州东下攻武汉,克汉阳,欲攻 武昌,却被风波险阻。唐正财率水营搜集船只 “于平湖武胜门外搭成浮桥两座,一通汉阳,一达汉口”,使太平军“往来如履地,因而省城九门被其合围,水泄不通”。后又因“连日攻打武昌不下”,正财派水兵扮为难民,驾船只千余号,直奔武昌城外,使一二百人登岸,假装斗殴。清兵见之,将斗殴者尽“发交首府勘问”。值此之时,其它太平军由文昌门挖地道炸破城墙,在首府的太平军战士听得炮响,一齐动手,内外夹攻,遂破武昌。
关于太平军沿着长江攻克南京的情形,时人这样描述:
“帆幔蔽江,衔尾数千里……所向无前,乘风急驶,飘忽靡常,一日行数十里,处处使我猝不及防,所欲城池,不战即得,遍地金帛粮米……声势炫赫……几无御之之法。”
定都南京后,在杨秀清的扶持下,水营扩编为九军,号称十万大军。当时,杨秀清本来想亲自率军北伐,直捣黄龙,但在一个人的建议下放弃计划。《李秀成自述》有段记载:
“一老年湖南水手大声扬言,亲禀东王,不可往河南,云‘河南水小而无粮,敌困不能救解。而今得江南,有长江之险,又有舟只万千,又何必往河南。南京乃帝王之家,城高池深,民富足余,尚不能立都,尔而往河南何也?’他又云‘河南虽是中州之地,足备稳险,其实不及江南,请东王思之。’后东王复想,见这老水手之言,故而未往。”
这个老水手,就是水营统领——唐正财,其说话的分量由此可见一斑。
后来,湘军水师成立,专门与太平军水营相对抗。尽管前者装备精良,唐正财还是取得许多场胜利,1855年湖口之战就逼得曾国藩跳江自杀:
“驾小艇束炬烧船,延及数十艘,焚失兵符重器。国藩愤甚投江,左右援救得活,拥入塔齐布陆军。东方既白,贼伏齐出,舰步合围,兵勇凫水争逃,艨艟 数百,尽被夺去。”
这说明,太平军水营依然具有超强战斗力。但是,1854年以后的每一次战斗,唐正财都附属于陆军指挥,不再独当一面。《湘军志》甚至明确记载,太平军三克武昌后,“专力陆道”。为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水营总是闹事,东王不放心。
太平军水营以湖南籍为主力,且小团体意识非常重,只听命于唐正财。由于在太平军定都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天王、东王等都对水营极为看重,有时水兵违反军纪也睁一只闭一只眼,结果愈演愈烈。
1853年,一些粤藉士兵在天京仪凤门外水营湖南藉船上检括金银,并杀死不服水手数人。这是因探知水营有人私 藏物件,为严肃军纪而采取的行动。没想到,湖南藉水手数万人竟鸣锣集体抗议,后在翼王调解下风波虽息,但仍有不 少人愤愤不平,扬帆散去。
1854年,韦昌辉令张子朋领兵攻湘潭,张子朋性暴,为调船事鞭打水营士卒多人。众怒,欲尽开船投敌或散去。在此紧要时刻,丞相陈桂棠火速将此事报 与东王。东王得信, 立即至北王府,将韦昌辉重杖数百,张子朋杖一千,并传水营统领唐正财前来,重赐金帛,加封丞相衔,用好言抚慰。
面对这样一支动不动耍性子的水营,多疑的东王渐渐产生防范心理,有意降低唐正财的地位,让他从威风八面的水上战将,慢慢变成太平天国的运输队长,也使得水营最终被湘军水师击溃。
1863年11月11日,唐正财战死无锡,时年48岁。
祥说:太平天国走向灭亡,与水营的衰落有一定关系。尽管唐正财统领的太平军水营最终灰飞烟灭,但它的创建直接促进了中国水师的跃进,在整个军事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