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教学实录/肖培东 2019.4 西安
一、听《雨巷》
师:上课,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戴望舒先生的《雨巷》。咦,同学们,你们怎么都没有带教材资料?(很惊奇)
(全班只有两三位同学自己复印了《雨巷》这首诗,而且版本不同。原来,会议组委会和授课班级未作好沟通,学生到场没有《雨巷》文本)
师:没事,同学们,诗歌是用来读的,也是用来听的。这节课,好好读,认真听,我们一样可以走进深深雨巷。(语调平和,鼓励)
师:来,请个同学读读这首《雨巷》,其他同学注意听。(教师把自己手中的《雨巷》文本递给一女生)
生1(读第一节):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感情)
生1:老师,我还要接下来读下去吗?
师:留给旁边的男同学读一读吧。
生2(读):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读错,笑)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随意,节奏感缺乏)
师:先读到这里。这是一首需要我们好好读的现代诗,还有那位同学愿意读一读?咱们全班就那么一两张(教材)纸啊,不过没关系,比起延安生活稍微好一点,至少还有一张纸。来,你来。“像梦中飘过”,开始读。
生3(读)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投入,深情)
师:嗯,读得真好。好,请坐。同学们,诗歌种植在文本里,更要种植在我们的心里。没有文本,听了朗读,这首诗你们多多少少能记住了一点。女同学,告诉老师,听读这首诗以后,你记住了什么?
生4:我记住的是“我”独自彷徨在这悠深悠深又寂寥的雨巷。
师:你记住了诗中一个重要的细节,诗中这个抒情主人公独自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你为什么会对这雨巷对这个细节如此感兴趣?
生4:因为这首诗歌,我是自己抄下来的,抄写的时候感觉他写的……非常有那种很幽静很悠深的感觉,心里读起来特别深刻,觉得很好。
师:我觉得,你在现实生活中一定也有过独自漫步在雨巷中的经历,是吗?(生4点头)这就是诗歌与你的相通,这就对了。再来问一个同学,那个没有教材的男同学。来,你来说。听读这首诗,你还记住了什么?
生5:嗯,是“丁香”。
师:记住“丁香”?还是记住“丁香一样的姑娘”?(生笑)。
生5:就是说,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在《雨巷》中是很巧妙的。诗人是用丁香来形容雨巷。
师:丁香一样的——雨巷!哟,我第一次听到这样一个非常特别的解释。这个男孩子其实想说的是“丁香一样的”姑娘,他又觉得这个“丁香”不只是形容了这个姑娘,它的芬芳也弥漫了整条雨巷。你们的回答和各自的性别角色非常一致。(生笑)她喜欢那条悠长的雨巷是女孩子的忧愁,你喜欢丁香。说说看,你为什么会喜欢丁香呢?
生5:这……(犹豫,说不出来)
师:能说出来吗?(教师耐心等待,生5还是摇摇头)
师:嗯,说不出来就对了。(场笑)诗歌好多都是说不出来的。(场笑)读诗歌,只要你心里觉得喜欢,那种感觉才是最重要的。来,请一位同学帮他读一读写丁香那部分的诗句。哪位同学愿意?(指向另一位同学)你有文章吗?有,好,你给大家读一读。
生6(读):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节奏感强)
师:好,请坐。雨巷,丁香,姑娘。同学们,没有课本,我们一起跟着老师来读一读“丁香”。“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教师泛读),预备,齐——
生(齐读):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二、读《雨巷》
师:同学们,听别人读这首诗,也是学诗。没关系,教材没,一样可以学。如前面同学回答的那样,当你听过这首诗的诵读,你一定会对诗中的雨巷、丁香非常神往。这也很符合诗的阅读审美。再想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你来说。
生7:我感觉是有一点悲伤和哀怨,还带一点神往。
师:你同意吗?又是怎么理解的?
生8:我觉得悲伤的话,对悲伤的可能比较少,对丁香一样的姑娘的神往会多一点。
师:不同的人读出不同的解。好,请坐。来,另一位举手,你想对大家说什么?
生9:我觉得这首《雨巷》和《蒹葭》有点像,那种在远方不可亵玩的感觉。读《蒹葭》这首诗,我有那种感觉,心里一直希望,就是“我”很爱慕她,但是她一直在远方,“我”却碰触不到的感觉。
师:也就是哀怨、惆怅并神往的意思吧。(生9点头)好,同学们,大家多有这样一种感觉,诗中有伤感也有一种神往。那么,这样凄美又感伤的诗,读的时候节奏快还是慢的?
生(齐):慢的。
师:你来说。
生10:慢的
师:比较低沉,比较舒缓,是吧?(生点头)接下来,同学们,我想请位同学整首诗朗读下来。哪位同学?(有学生举手)哦,角落里有一位同学。你有教材吗?(生点头)你有教材,你举手了,那能不能把机会让给你身边这位没有举手的同学?(场笑)
生11(读):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语速快,没有感情)
师:你就先读这第一节。来,这位举手的同学,你再来读第一节,就第一节。
生12(读):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声音磁性,很有感觉,节奏、情感拿捏得很好。全场掌声)
师:我终于明白你为什么举手了。(笑)你帮老师教教你的同学。为什么要这么处理?
生12:他(生11)的愁怨读得还可以,要读得慢,读出愁怨(“愁怨”两字慢速延长,示范)的情感来。不能说“愁怨”(读得随意,快),那样就没有感觉了。然后,读的话,整首诗要读慢,注意语速和感情,个别词语读时要注意。
师:听见了没有?一首诗开头的第一句就不能随意。我们为什么让两位同学都读一读?就是要看一看谁沉得住气。你的雨巷是不是那种幽静、愁怨的雨巷?所以,同学们,我们一定要注意,这首带着伤感的诗,一定要读出它的舒缓、低沉,读出它的哀伤,它的希望。哪位同学愿意再读一读?哪位同学举手了?前面两位同学举手,我们就请中间不举手的同学读读。(场笑)就读第一节,因为教材都不在身边,第一节诗句,大家好记一些。
生13(读):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很投入)
师:你来评价一下。读得怎么样?
生14:我觉得她把那种缥缈忧伤(凄清优美)的感觉读出来了,而且她的语速也比较慢,比较符合这首诗歌的情感。
师:那你愿不愿意向她学习?
生14:愿意。
师:愿意你就来读一读。(场笑)
生14(读):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幽怨(师纠正“愁怨”)的姑娘
师:请坐,接下来我们再请刚才举手的那个男孩(生12)读一读好不好。我们注意听,尤其听他第一句是怎么读出来的。你能背出来吗?
生12: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掌声)
师:读得真好。怎么就能读得这么好呢?当然,不要只被他天然的声音陶醉。(场笑)那是天然的,自带的优势。如果你也能(像他那样)真诚地进入诗歌的语言深处,你读得肯定也好。不是每个人都拥有诵读的好天赋好嗓音,但诗歌的朗读最重要的是用情用心。这首带着迷惘感伤又有所期待的现代诗,读的时候,要舒缓,慢速。尤其这个“慢”,你得牢牢记住。(看向生11,提醒)前面几个同学都已经读了第一节,这个“油纸伞”就“撑”得随意,歪歪扭扭。第一个字也不能随便来。自己练一练,“撑着油纸伞”(注意“撑着”的朗读),开始。
(生无教材,自由练习)
师:好,你来试一试。
生15(读):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节奏没读出来,语速稍快)
师:像诗中的“我”吗?像戴望舒吗?(生摇头,说“没感情”)同学们,诗歌读到最后的时候,都会是一个用感情来理解的故事,每一种情感最后都跟自己有关联。用心感悟,只要你真,你就能读得很好。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不好?“撑着油纸伞”,预备——齐。
生(齐读):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师:请同学继续读。来,就你读。
生16(读):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悠怨/悠怨又彷徨(感情投入,有表现力)
师:她的声音非常好。我们同学还是要注意,读的速度上还是显得稍微快了点,尤其句子与句子之间这种停顿,还是没有表现出来。既然是一首伤感的诗,既然要穿行长长的凄清的雨巷,既然在雨天,在这独自等待的日子,一个人独自徜徉在长长的雨巷,那你就想一想这个(轻声)“我”,这个“姑娘”。所以大家要记住,要把自己浸入在雨巷,慢慢地。来,你来读,开头两句。
生17(读):《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彷徨 哀怨/哀怨又彷徨(感情到位,语速适合)
师:好,哪位同学愿意再读一读?记住,慢一点。
生18(读):《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彷徨 哀怨/哀怨又彷徨(缓慢的,深情的)
师:很好,请坐。有的时候,声音上还要处理一下轻重关系。接下来,后面的,你来读一读好不好?“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从这开始。
生19(读):她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行(把“彳亍”读成了“行”)着/寒漠,凄清,又怅惘
师:默默——(场笑)
师:这个还真的像“行”。(场笑)哦,打字打错。这是两个字,不是一个字。谁知道?
生(杂):彳亍。
师:彳亍!意思指的是慢步走,慢慢走。好,还是读得快了。希望这个字更正了以后,你再给大家读一读。(范读)“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好,开始。
生19(读):她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寒漠(冷漠),凄清,又怅惘(惆怅)。(学生打印下来的《雨巷》版本不一样)
师:你们怎么读的版本都不一样的?(场笑)没事。冷漠、凄清。(师引导学生读完这首诗)
三、《雨巷》画面
师:这首诗整体都读了,哪位同学能把这首诗的画面给大家描述一下?这首诗读完以后在你的脑海中产生怎样的画面?有同学已经举手了。有的还在思考。你说。
生20:我感觉是在一条雨巷,诗人撑着油纸伞,慢慢走向心中希望的那个丁香一样的美丽的姑娘。嗯……
师:哦,一到美丽的姑娘就停下来了?(场笑)对的,雨巷,这种希望,希望碰到一个丁香一样美丽的姑娘。那你见过丁香吗?
生20:没怎么见过。
师:是没见过,还是没怎么见过?
生20:没怎么见过。嗯,没见过。
师:没见过,很诚实。他刚刚说,诗歌抒情主人公希望遇到一个丁香一样美丽的姑娘。既然没见过丁香,我们又怎么知道那个姑娘是像丁香一样的美丽?考虑一下。同学们,你见过丁香吗?
生21:没有见过。
师:那你觉得那个丁香应该是怎样的?
生21:应该是美丽的。因为丁香是一种花,花一般在比喻里是漂亮的那种,所以应该是美丽的,而且“我”又那么希望遇到。
师:你们跟我最初读这首诗的感受是一样的。我到现在也没见过丁香,在中学读这首诗的时候,我就想,要把一个神往的姑娘要比喻成丁香,那丁香一定是美丽芳香的。同学们,现在我们也能感受到了,“姑娘一样美丽的”丁香。这就是诗带给你的一种感动,知道她很美了。好,还有哪位同学愿意再描述诗中画面?来,这位女同学。
生22:我想了一下这个雨巷的样子。首先场景是在下雨,这种雨不是倾盆大雨,而是毛毛细雨,然后雨巷又是个深院之间不大进人的巷,它周围的砖和地上的砖应该都是灰色的,刚好和天空一样也是灰色的。诗人自己撑着油纸伞,一把很普通的油纸伞。我是看不到诗人的,我把自己带入到诗人的视角里去了,在诗人的前面有一位像丁香一样美丽纯洁的姑娘,她穿的衣服不是很鲜艳,是很素雅的,撑着一把红色的油纸伞在雨巷里走着。(很投入,同学们安静地听)
师:她就描绘得更加具体了。一个美丽素雅的姑娘,慢慢地走近,又很快地从“我”身边飘过,只留下一个孤独的长巷,一个孤独的“我”。请坐。所以,同学们想一想,这个画面我们描绘出来,是在慢慢读诗的过程中我们心有触动去想的。
师:接下来我们请一同学整首诗完整地读完,然后其他同学想一想这个画面。你愿意吗?(生23点头)那记住慢一点,低沉。《雨巷》把标题带进去。
生23朗读全诗,较有感情。
四、《雨巷》情深
师:还是你,喜欢丁香的男孩。这首诗读起来特别好听吧?(生点头)真的很好听,戴望舒写诗,怎么会让我们觉得读起来特别好听?
生24:因为读这首诗,我们脑子中可以想像诗中那幅画面,我们可以带入自己的情感。
师:这位同学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读诗的好方法,边读边想画面。还有哪位同学愿意讲一讲?戴望舒这首诗,为什么你觉得读起来特别好听?他有什么方法让我们觉得这首诗读起来特别好听,能够这样自然地把这中情感传递给我们?这位同学举手了,好,你来。
生25:这是我个人的想法。我觉得他这个情感应该是很真实的,会在我们的心中引起共鸣,所以我们才会觉得这首诗读起来就特别优美,就有一些相同的想法。
师:有一些相同的想法。请坐。同学们,这首诗写于1927年,九十多年了。同学们,他刚才说这首诗会引发我们自己共同的想法,那么你在什么场景下会想起这首诗?把这首诗移植到我们的生活场景中,移植到你的生活中。在什么场景下,在什么场合中,你会想起戴望舒的这首《雨巷》?(学生思考)
生26:我觉得我可能在小树林里,独自在一条小路上走的时候,天上飘着小雨。
师:触景生情。树林里,小路上,正好也飘着淅淅的小雨,这时候那种孤独感和期待感就出来了。这是一种场景。还有没有?你在什么时候也会想起戴望舒的《雨巷》?
生27:也是在一个很凄美的风景里,看到前面有一个很美的东西,很喜欢,很神往,却怎么也抓不到它。
师:前面很美的事物,但是你又抓不住她,转瞬即逝的时候你就会想起戴望舒的《雨巷》,于是你就自己独自撑开了这把油纸伞。请坐。还有没有?好,那个男同学。
生28:就是在成都的时候。
师:在成都?
生28:嗯,在成都下着雨,一个人慢慢走在锦里古街,青石板路蜿蜒前行,这样的场景会让我想起。
师:成都,古巷,下着雨,一个人慢慢走,恍若时空倒流,这时候油然想起戴望舒的《雨巷》。(生28:是的)请坐。还有没有?前面同学都说的是在什么地方走(才想起《雨巷》)——
生29:我第一次遇见这首诗是在四年级,以后每一次吃到桂花酥的时候都会想起这首诗。(场笑)我觉得这是一种很莫名的很抽象的一种联想,因为在我心里存有了这样的一条雨巷。首先无论是戴望舒诗中描写的这个姑娘,或者是他想描绘的等待的那个场景,会让我联想到起初的美好,嗯,起初的美好。
师:就是你吃桂花酥时的那种美好。
生29:嗯,就是在这样一条巷子里。以前我会和爸爸妈妈在类似这样的巷子里散步,然后每当下雨的时候都会有一股桂花的香气飘过来。所以我觉得这首诗除了真正表达他想传达的情感之外,也会让我们读者联想起自己心底深处那些真正美好的东西。(很有感情)
师:其实,每一个人对一首诗都会有自己的联想,这是正常的。想要把它读好,你还要去雨巷好好地思考感受一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漫长、孤独又幽暗的雨巷。告诉老师,你有吗?
生30:有的时候,比如说成绩发下来,刚好砸了,回家的时候刚好又下雨了,走在路上的时候莫名会有一种悲凉,什么时候我才能考好呢?
师:那个好成绩,就像那个飘过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是吧?什么时候才能遇到呢?来,你来说。
生31:就是我觉得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会有那条雨巷,然后我们在这条路上一直在走,走的时候我们一直在问这个丁香姑娘她在哪,想要得到她,就是把她想成一个美好事物的寄托,我们努力想得到她,但是会遇到一点挫折,就一个人独自待在一个地方,自己心里在想,什么时候这个姑娘能再出现。
师:学诗,读诗,最重要的是把别人的诗读成——自己的诗,那才是真正的解诗。面对生活的机遇和压力,很多人都会吟唱起这首戴望舒的《雨巷》,《雨巷》的意义就会在诗人精心设置的音节中透露出来。今天你们没带课本,那我们先不谈(音节)这个话题。想不想听一听班级里男女生同学一起朗诵这首《雨巷》?(学生点头)好,我们就请男女两位同学。来,大家听一听。记住,男同学读第一节,女同学读第七节。
生32(男生读):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生(女生读):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师:大家听出来了没有?他们两个读的内容——
生(杂):相同的。
生32:(个别词)是不一样的,它们的情感是相似的。第一节说的她是走过,她还没有走完,但他是神往的,他想要遇见他。第七节她就“飘过”了,远去了。
师:个别词上有点差别,但是大家发现前后的诗句,语言、字词基本上是相同的。雨巷,就这样回环,就这样婉转,反反复复地,慢慢慢慢地把这种飘渺的感情一次次带给我们。《雨巷》特别好听,特别动人。最后我们再请一位男同学、女同学把这首诗读一读。好,女同学。男同学,哪位?我要找一位——好,就你。(叫起一位羞涩的男生)用心好好地慢慢地读进去。记住,每个人读一节,第七节你们可以合起来读,你先读。
生33(男生读第一节):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生34(女生读第七节):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师:接下来,我们整首诗一点点读下来。男同学读第一节,女同学读第二节。第一位男同学开始。(传递仅有的几张印有《雨巷》的纸张)
生35(男生读):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生36(女生读):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生37(男生读):她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生38(女生读):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生39(男生读):像梦中飘过/一支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静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生40(女生读):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生41(女生读):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师:好,同学们,最后我们一起齐读这首诗的第一节,看看有没有感觉。第一节还记得吗?“撑着”,预备读——
生(齐读):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很有意境)
师:那个结着愁怨的姑娘一定会出现在我们人生的路上,只要你不放弃你的心。感谢这样的相逢,感谢这样的雨巷。好,下课。
生(齐):老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