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在其书《赢家通吃》(The winner take all)中充分论证了个人职业生涯中赢家通吃的普遍性及合理性。广泛普及和运用的现代科技,知识产品的开放性和边际成本递减等特征,使得大众广泛接触到精英级阶层的时间和金钱成本都大幅降低,由此形成了符合“二八法则”的市场。也就是,20%的精英人物获得了80%的收益;80%的次级人物,仅有20%的机会和收益。
作为单独的个体,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有什么窍门能够成为那少数的20%的赢家呢?《深度工作》一书的作者卡尔.纽波特研究认为:有如下两类人可以成为赢家。纽波特是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乔治城大学计算机科学副教授、畅销书作家。
1. 能够利用智能机器进行创造性工作;
2. 是自己所处行业和领域的翘楚。
01
所谓利用智能机器进行创造性工作,就是利用复杂的机器创造出有价值的成果。比如依照现实世界的运转,建立分层次分组别的数据库分析系统,从而指导商业决策的专家;创建复杂数学模型用于指导投资的专业人士;能够赋予机器人智能行为的科技工作者;能够操作复杂系统和智能机器的操作者等。
这些系统并不是指像社交网络一类用户友好导向的App或我们所使用的办公软件的基础水平的技能,而是需要通过投入心力和时间进行学习,才能掌握的困难的事物和复杂的技能。同时因为科技变化迅速,这还要求学习者不仅能够高效迅速学会,而且还能不断升级迭代。
02
成为自己行业内的楚翘,也就是成为行业内的大师或专家。如同擅长拍电影的导演;会唱歌的歌手;能娴熟操刀手术的外科医生;了解身体构造营养知识的健身教练;畅销书作家;熟悉行业发展态势和机会的行业专家、设计师、咨询顾问等等。所有这些有有高质量的工作产出,能够创造价值和制造实际产出的人员。纽波特认为:高质量工作产出 = 时间 X 专注度。
关于时间的投入,毋庸置疑。在中国有古语“十年磨一剑”,在西方有诺贝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的“十年法则”(刻意练习、异类的理论依据来源)。东西方都认为:任何领域成为大师,都需要约十年或一万小时的艰苦努力。
体坛明星,苦练十几年才有赛场上的更高更快更强的英姿;著名音乐家付出了日复一日的练习,才弹出了触及你情感的旋律;知名作家笔耕不辍,才写出触及你灵魂的文字。不可置否 ,取得卓越成绩的他们都付出了相当长时间的练习和积累。
当然也有一些观点认为有些行业一万小时定律不适用于某些领域。比如:买彩票。如果用数学概率公式计算买彩票中奖的概率,每次没有多大的差别,因此运气的成分最大,不适用于一万小时定律。就算有这些个特例或特殊领域或者考虑天赋的因素,但是你仍然不可否认在需要实力的领域,积累的重要性。花时间经过苦练,就算你成不了巨匠级别的大师,至少也是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不是有句话这么说来着: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去拼天赋。
此外“刻意练习”的有效性所基于的神经学基础表明:随着专注练习某一项特定技能,大脑回路中神经元周围会生长出一种叫做髓磷脂的脂肪组织,这种脂肪能起到隔离保护神经元的作用,使其干净和高效地运转,进而固化所练习的这种技能。髓磷脂越多,隔离效果就越好,人的专注度也就越高,相应技能水平也就能越卓越。
在现实的工作中,我们的专注度会受到“注意力残留”的严重影响。
什么是注意力残留?就是当年从事项A转移到事项B的时候,你的注意力并没有彻底从A转移到B,仍然留在之前的事项A上。
诸如,上午开完孩子家长会,整个下午虽然公司有几个会议,但注意力始终还是家长会时老师提到孩子成绩和发展的那些事上;昨天晚上跟男朋友吵了一架,今天一整天工作时间都还在想着那事;上午部门会议上讨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还是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下午的其他工作或和其他会议中,时不时还是想着上午那件棘手的事等等。
降低注意力残留消极影响的好办法是活在当下。高度专注于当下的每一个单独的任务,才能达到巅峰的产出效率。
03
《心流》一书中提到:在不计较好坏、全身心投入每一个细节时,才会觉得幸福。
当有人向弗洛伊德索要“快乐”的秘诀,他给出的答案是:工作与爱。
查理.芒格的至理名言,有一句是:唯一获胜的方法是工作,认真地、出色地完成你的任务。
既然专注地工作不仅能使我们有高质量的工作产出,成为赢家,还能使我们幸福和快乐,那么工作就值得我们花时间专注地认真地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