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三亚,吉阳丹州小学,听了一节《三角形的内角和》,这是根据张爱军教授推出的学教评一致的模板进行教学设计的,破费了一番功夫。这个功夫体现在哪里呢?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对多种版本教材的解读和借用。 目标的确定,从课标摘录开始,内容要求中的“知道三角形内角之和是180°。借助具体的图形,根据已知两个角的度数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在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量感、空间观念和几何观念。”摘录容易,思考必须跟上。“知道”是怎样的表现?能够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指什么?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如何知道?”要结合具体实例,在实践操作中发现,发现任意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这个事实。“求第三个角的度数”要思考会有哪些情况出现?比如一般的三角形已知两个角;等腰三角形已知顶角(底角),求底角(顶角);直角三角形已知一个锐角求另一个锐角。“空间观念和量感”又该如何体现?是不是可以考虑动态的实验,当一个角发生变化时,其它的两个角也跟着变。 目标的确定,从教材解读中再认。读教材,不可禁锢一隅,而应将主流版本置于一处,深入品读,反复比较,如此更能明确基本目标之所在。苏教版:从学生熟悉的三角尺入手,借助于学生的经验,这一特殊情况让求和变得更加轻松,结果更为精准。随后从特殊到一般,从猜想走向验证,学生在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中逐渐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出一个结论“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随后安排了算一算,给出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去求第三个角。多边形内角和这一拓展内容放在了单元结束后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中。人教版:让学生量三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3个内角的度数,算出它们的和;进而用拼一拼的方法加以验证。做一做第一题为的是用求第三个角的度数,第二题则是辨,通过讲一个三角形一分为二,变成了两个小一点的三角形,诱发错误,引起辩论,进而形成正确的认识“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在随后的练习中随即拓展至四边形、多边形。北师大版则是从疑问开始,一大一小两个三角形的对话,两者争执于“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比小三角形的内角和大”,这显然是借力于学生常会出现的错误思维。研究就此展开,学生小组合作,合作之中就出现了结果不一,讨论自然开启,明确这是“误差”惹得祸,于是再行探讨,怎样消灭误差?引出拼一拼、折一折,在操作中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了一个平角。待到试一试中出现求第三个角,练习中设计了一个剪长方形的活动,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了特殊的三角形内角和也是180度,又从一般回到了特殊。其后的大练习中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 纵观三个版本的教材,相同之处显而易见,都是要让学生在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多种活动中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都要让学生学会根据内角和和已知的两个角求出第三个角;都有从三角形内角和拓展至四边形直至多边形内角和的设计。不同在于引入的方式各显特色,北师大版以问引思促探;苏教版从已知的特殊情况推至一般;人教版中规中矩让学生测算不同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师可以说对上述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于是就有了如下的设计: 首先复习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看到了人教版的影子;其后创设了一个故事,三个三角形的对话,钝角三角形说“我有一个大钝角,所以我的内角和最大。”直角三角形说“我的三角形最大,所以我的内角和最大!”锐角三角形说“我的三角形小,那我的内角和就小喽……”显然这是受了北师大版教材的启发。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之后,教师出示了一副三角尺,学生求它的内角和。这是苏教版教材的安排。待到“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这三种验证方法都出现了以后,又通过追问“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介绍了将长方形沿对角线一分为二,从长方形内角和是360度推出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方法。这一整合,显然是将各个版本中认为有些特色的都加入了一节课中,成了一盘“大烩菜”,这盘菜吃起来感觉有些多,有些累,甚至有些赘。 由此想到,比较各种版本的教材,从中借鉴,对现在使用的教材进行灵动的处理,这毋庸置疑。但问题在于不能是简单地做加法,看到这个设计好,加进去,看到那个想法有特色,塞进来,就这样加着、塞着,就变得没了主线、没有特色、没有原则。如何重新组合此课。 借北师大版的问题情境,一问推动全程探究。 根据三个三角形的对话,问“看完你们有什么疑问?”引得学生关注到“内角和”的含义上,在讨论中、比划中,明确何为内角?知道内角和怎么求?这是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学生唯有知道这些,才会在图形的变化中精准找到内角,才会在解决问题中根据“和”的意义想到将所有内角合在一起。 紧接着就聚焦话题“三个人谁说得对?怎么办?”有趣的争论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达成共识“将它们的三个角都量出来,然后加起来,算一算、比一比”此中有什么?就是理性的思维、科学的精神。不必另起炉灶,聚焦的就是情境中的问题,使用的就是情境中出现的素材。于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较为规范的研究,此时需要提醒学生的是,精准地量,细致地算,认真地记。一展示、一交流,不一的答案就出来了。“一样的三角形,不同的结果,这是为什么呢?”于是学生就可能意识到,测量时会出现误差,比如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没有对齐,边与边没有完全重合等等。于是学生就可能质疑“究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当有人从课本中看到结果,或是教师出示结论于屏幕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时”,一个新的需求开始产生,“有没有更加精准的方法能够验证三个角合起来就是一个平角,就是180度呢。”探究再次起步。 随后回到情境中的问题,“谁说得对?为什么?” 在此基础上,仍用情境中的素材,钝角三角形说“我的一个角是140°,另一个角是15°,还有一个角是多少度?”,自然进入第二个知识点的建构,也是三角形内角和的初步应用,得出“已知两个角的度数,就能求出第三个角。”再由直角三角形说“我的这个角(锐角)是30度,另一个角呢?”鼓励学生试一试,引出两种求法。最后锐角三角形就是特殊的一个,是等腰三角形,告诉其中一个角,求另一个角。 最后用三个三角形的对话,空白的对话框,让学生自由想象,三角形们可能说了什么?他们会有怎样的收获。 如此这般一个情境串接起全课,干净、简洁,直指目标,直切要点。而三个主流版本教材的特色巧妙撷为我用。这一应该是有趣、有效、有意义的瘦身计划。
来个瘦身计划?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为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下册教学内容。本课旨在让学生掌握和探索“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