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还被别人误认为是90后,如今却已经要面临30岁的尴尬年龄。说是尴尬,是因为30岁承受了许许多多都看似需要成熟,但实际却成熟不了的现实状况。
要谈人生,还太年轻。要谈梦想,好像都离20岁那么远了。要谈奋斗,感觉你都是当爹的人了,能不能稳重一点,能不能靠谱一点?
30岁,我觉得好比刚刚过了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这个时候你说闻鸡起舞锻炼个强壮身体已经是不可能了,你要开始准备中午饭等着全家人吃又太早,抡起锄头准备去地里干活貌似感觉等你到了也比较晚了,但是如果你什么都不做,这大好的太阳就要眼睁睁地浪费掉了。
所以对于30岁,我想有更多可以去谈的。
一、30而立,立的是本钱吗?
“出名要趁早”。这句话是让不少人为之年少就开始每天狂打鸡血,刺股悬梁。人生就是一道过山车的曲线,有高潮一定会有低谷,有如日中天,接下来就一定会是大势将去。人的一生不可能让你画出一根永远直线上升的线路图。我们都把上升的那一段比做成功,把下降的那段比做失败。那么问题也就来了,是先上升后下降的人生叫做成功,还是先下降后上升的人生才叫做成功?
比如马云,如果拿马云37岁之前的人生轨迹图来看,他太平凡不过了,但是现在我们大家都知道他很成功。如果我们拿汪精卫的头30年来看,他简直就是全民偶像,可以摆在全中国历史的英雄榜上供起来。但是结果大家都知道,他现在的定义是民族的叛徒。
所以从他们两个人的例子来看,仿佛30岁之前的成败与否,与之后的人生定义没有半毛钱关系。当然也有,除非他们30岁的时候就已经离开人世,那么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截然不同。
30而立,立的究竟是什么?是不是本钱?我觉得不是。既然历史大咖已经把话放在这里,而且历经了这么多年,我觉得一定要有一个普世标准,必须要有一个立的标准。但不一定只是钱财这个单一标准,否则多少钱才算立,这当中又怎么衡量?所以,30而立,一定是一个抽象直觉和知觉上的概念,而非物质表层概念化的内涵。
我觉得,人在30岁之前都只在做一件事。都在拼命地,抛弃一切地,不计代价地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壮和更加聪明。
不停地吃,让自己更加强壮;不停地玩,让自己收获更多社交关系,获取更多异性资源;不停地学,让自己掌握更多生存技巧;不停地跑,让自己有更大的眼界。
这并非有谁教,反而地,有很多外界力量在帮助你往这方面使劲。你的父母,你的老师,你的领导,你的朋友,甚至是整个国家和社会,都已经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这样的一种机制,帮助年轻人在这段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加速度。但是,实际上这段时间非常短暂,从你能够记事开始,10岁,到你懂事25岁,中间真正接触社会30岁之前。能够真正让你反应过来这么回事的时间,也许可能就10年。而30岁之后,人生的助力器就开始消失了。没人帮你从后背推着你走了,你能依靠的就是靠自己一具肉身,去应对满目苍夷。
所以30而立,意思大概也就是这样,没人扶你了,也没人从后面推你,全靠你自己去干。
那么问题来了,30岁之后,人生又面临着什么?
二、30岁之后,不要让自己蠢地太快
30岁之后,肉身腾飞的时间窗口就已经全部关闭了,该发育的发育完了,该补充的营养也补充完了,该上的课也上完了,该接受的思想也定型了,这个时候一具硬件和软件都相对成熟的人体产品已经全部完成。再要怎么修改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所以30岁,应该都是人生最强壮,最有精力,最聪明,最灵活的年龄。但是月满则亏,人生的悲剧也将从此开始。人的智力再达到巅峰之后,一定会是一个往下走的路线,而非大家认为上升或者持平一直到老。
特别是现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海量信息的冲刷,并不能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人们并不会因为信息过多而变得更加聪明,反而会因为信息太多变得无所适从,最后在信息海浪中选择错误信息,作出错误判断,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不稳定。这种不稳定的结果,就是“变蠢”一定会成为每个人的最终答案。而最后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是谁会一下变蠢,谁会很长时间才变蠢。
30岁之后,人唯一要认真努力地,就是不要让自己蠢地太快。
现在我们知道很多的政治人物,特别是近两年来反腐败力度的加大,大家对一些落马的官员有所了解,我们都感觉很奇怪:一些官员年轻的时候都异常勤奋,许多都是出身寒门,二是这些官员又特别聪明,大多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过常人干部出来的成绩。但是只要大家去分析和看看他们最后落马的原因,基本都是几个再简单不过的原因,有的甚至很傻很天真。局外人觉得他们蠢,他们落马后自己也觉得蠢,但就是当时觉得自己聪明地不行。
再重新回到马云和汪精卫的例子,从整体量上而言,他们都有得有失,平衡总量其实是差不多的,但结局却很大的不同。如果真的人生确实有总量平衡,那么先苦后甜一定是大家最明智的选择,谁都不希望自己晚景凄凉。
从这一点来看,即使30岁过得很差或者过得一般,都不应该是一个人感觉到悲哀和痛苦的事情,反而由此应该感觉人生其实是充满着阳光和希望的。不过,由此而言的一种更坏的结果是,20年后的你可能连现在都过得不如。所以说,只要保证30岁后尽量不做蠢事,人生是极易可能得到美好结果的。
我见到许多长辈,他们年轻的时候,90年代的钱太好赚了,稍微弄一个生意,就能赚上一大笔,一路都是顺风顺水。于是走到了2000年,世道开始变了,赚钱的逻辑也跟过去不一样了,他们也过了30岁的黄金年龄,当然这个过程不是突然之间,而是温水煮青蛙,等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年轻时候赚的10年的第一桶金,全部在40几岁的时候突然蒸发耗尽。许多做房地产的,前几年稍微赚了一点钱,手里有了一点资本就开始做蠢事,不断地扩展和投入,把之前赚的一点也全部都扔进去,到现在连本带利还欠着几百万丢在里面,以后能不能还上都还是个未知数。
这些都是他们把过去的黄金大势认为是自己智慧才能,以为30几岁后还能像过去那样顺风顺水,结果走了麦城,非但不赚,反而比以前没钱的时候还亏的多。几十年努力就是一场黄粱美梦,还不如当初不努力,随便整个南杂铺少说也还能有几万块钱的存款,搞得如今对外欠债几百万,过年过节家都不敢回。
三、30岁再谈起步,一点都不晚
30岁还能不能谈起步?这就跟排队买火车票一个道理。之前只有一个队,你认为老老实实排下去,时间自然会给你答案,你会比后面的人先拿到船票。结果突然多了一支队伍,你好不容易夹在中间,结果后来的人跑到另外一个队伍,比你还先买到了票。
但先买到了票不一定就代表比你有更好地结果,也许他们先得到的是绿皮的火车,但你用时间等来了高铁票。在这样一个结果和过程都极度不稳定的年代,保持一颗平稳的心态,保证自己“不下牌桌”,是获取最后胜利的不二法宝。
光等肯定是不行的,那要怎么办?
多生孩子,广做投资。
生孩子,肯定是要多生、快生、优生。生孩子是一个人避免被世界抛弃最稳靠的办法,尤其一定要生比自己优秀,最好能够干得掉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要说能干得掉自己的最好,因为很多小孩生下来没有什么作用,20多岁了鸡蛋还需要家长来剥,30岁了工资还不能养活自己,还需要家里来补贴,这样的孩子就没有多少作用。你能期待他以后能够突然爆发?不要扯淡了,30岁已经达到他个人黄金巅峰年龄,如果这个时候光靠年龄优势他都无法养活自己,以后也很难再有窗口机会让他站稳脚跟。
而且生孩子还必须快,可以承接你的人生。这个快不能是早生,17岁的时候生孩子,太早,养不活,而且你自己都还是一个孩子,你还没有足够成熟的生存技巧去教自己的孩子,自己还不能自食其力。25-30岁这个阶段可以,因为已经步入社会一定时间,而且自己的父母还有一定能力帮助抚养,帮助孩子度过最柔弱的婴儿时间,等他长大能听懂时,你已经做好教育的准备,而且还有一定基础准备第二个孩子。
生孩子跟投资是一个道理。阿里巴巴集团在第一代B2B时代就只做阿里巴巴,积累了人才和资金,迅速孵化出自己的第二代产品淘宝,在淘宝逐步成熟后立刻将支付宝剥离出母体,得到第二个孩子,不断地让阿里巴巴集团有新的血液和动力。如果腾讯现在还死死抓住QQ不放,不在自己内部搞出一个微信,那么QQ也就很容易被移动互联的大军干掉。QQ是当妈当爹的,他自己承担了发展的历史,然后把微信抚养长大,这个历史使命就完成了。
我们自己也是一样,30岁的人,并不是生理需要而要生一个孩子,更多地应该是用承载自己的现在和孩子的将来,去规划两代人三代人的一段历史,把整个人生的投资规划都整理清楚。
今天很晚,写到这里,以后有时间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