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会伤人?第一次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疑心作者是在哗众取宠。
学校怎么可能伤人?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地方,是万千家长和学生信赖的社会机构。
然而,读完这本书之后,结合个人成长和辅导员工作的经历,我意识到,学校确实会伤人。
这种伤害具有普遍性,并不是民族、阶层、性别等易识别的因素造成的,而是一系列基础问题所导致的系统性的不公平和结构性的暴力伤害。
这种伤害隐藏很深,以至于步入社会的成年人仍然被那些久已忘却的伤害所影响和制约。
1. 为什么学校要伤人
首先,学校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社会行为,其设计背后的中心功能之一是为社会的发展储备人力资源。
因此,在社会整体教育框架下,学校不可避免地要卷入社会资源分配体系中,对人们进行区别和分流。
遗憾的是,我们对学校将我们塑造成功能良好、适应现代社会等级架构的这一功能难以察觉,并且深深地投入其中,尤其是处于这一体系中的教师、学生和家长。
我们执着地相信,只要足够努力,只要遵守规则(遵守校纪班规和听从老师的话),就能取得成功。
其次,学校落后于社会发展。传统教育的观念和运作体系不断自证合理性,顽固地拒绝改变。
仔细地观察我们身边的学校,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再到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近一百年来,科技进步翻天覆地,然而,绝大多数学校的教与学仍然延续着旧有的模式。
我在想,学校教育是否属于上层建筑?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学校教育先天就是从适应到逐步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等待着被打破和重建的。
2. 学校伤害了谁
讨论学校的伤害,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学生。
是的,作为学校教育的受众,学生首当其冲。
本书的作者通过大量的采访,总结出学校对学生的伤害的共同点,主要有下面五点。
第一,伤害产生的环境——不能容忍认知、情感或身份认同上的差异。
第二,因为自身差异产生不被承认和羞辱的感觉。
第三,感觉到压力,即使不成功或不太成功,也一定要适应或顺从环境的要求。
第四,对作为学习者的自己产生了疏离感。
第五,降低了学习的乐趣。
在读到第三点的时候,我想起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初中三年,我遇到的是一位要求非常严格的班主任。每次班会上,她都会总结过去一周全班同学的表现,有过错或疏漏的要点名批评,而且要站起来进行自我反省。
在她的权威之下,不少班干部不自觉地成为了严格班规的捍卫者和执行者。我所在小组的小组长就是其中一个,检查同学的作业完成情况一丝不苟,漏了一个空格没有填都要打回补做,并且记为迟交作业。
有一回,我的英语作业漏了两个空没有填,理所当然被登记上报。于是,班会上我被点名批评,而且因为班长的身份,老师说的话也更重。时隔多年,我都能感受到当着全班面站起来接受批评的那种委屈和羞辱感。
我暗自发誓,决不再遗漏一个空。我变得更加小心谨慎。
然而,这样的目标实现起来并不容易,要耗费很大的心力,而且会扭曲一个人的行为。
有一回,我在交作业前发现自己又不慎漏了一个空,结果你猜怎么着?我竟然躲到厕所里补填,因为其他同学一旦发现会向小组长报告,那么我受到的批评就不仅仅是迟交作业了,还会被扣上不诚实的帽子。
在厕所补作业的狼狈进一步强化了我对自己的无理要求,即使后来环境逐渐变宽松了,我也没有学会放过自己。
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和自己达成和解,直到读研究生的时候才真正意识到,班主任错了,小组长也错了,一个学生根本不需要为一点小错漏承受这样的批评。
我进一步认识到,我对自己的苛求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此。过去的我浪费了很大一部分精力在避免错误上,现在的我要学会对自己宽容,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也会犯错,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行动上。
同样的,即使是那些取得非凡成就的社会精英,在回溯学校教育的伤害时仍能感觉到疼痛和撕裂,这些创伤深植于心灵之中,有的甚至将持续终身,更何况平凡的你我?
家长和教师常常不自觉地伤害学生,因为他们曾经也是教育体系的受众。尤其是教师,作为教育体系的受益者,他们往往更容易接受学校灌输的价值观和思想范式,并且把这一隐性的课程传递给自己的学生。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认真回想和审视自己担任辅导员工作时的许多不愉快的体验,我发现,自己在教育体系中的隐性课程内容学习上表现得很出色,并且常常不假思索地将这些内容传递给我的学生,就如书中分享的案例一样。
更重要的是,读了这本书,我才找到了描述这些体验的词汇。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在担任辅导员的整整四年中,我反复向学生强调:我和大家分享的都是我现阶段认为正确的,我一直在学习和成长,不断重构我的知识和观念。
回顾你的早期学习经历和关于学校的记忆,是否也曾有不舒服不愉快的体验?
如果你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是否也曾像小白一样不自觉地向学生传递隐性课程?
欢迎留言参与讨论。如果你需要倾诉,小白愿意用心聆听。
认识到伤害只是迈出了第一步,疗伤和成长需要持续不断的自觉努力。未完待续~
也许你还会喜欢(点击蓝字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