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作文不行,怕作文、不会作,应是许多家长的心病,特别是对作文没一点兴趣,见要作文就找范例来抄,或久久难以成行为篇,家长要是有文化可以辅导或许还有个期望的过程,若家长文化一般,孩子对语文和阅读没甚兴趣,那就是愁人。自己的孩子作文也让人难满意,想来都同病相怜。
我非科班专文,自学的沉淀也甚薄弱,不敢比那大家专家,但有一点点心得,对小学生的作文或有助益。
从初中毕业到如今,二十多年,人生沧桑、江湖风雨,现在想想,这多年还真没发愁过写东西,周末的作文命题、历界考试的作文、上班后的公文、会议准备的讲稿、规章制度、经营分析报告等等,偶有难度也不过是在内容上头疼,对写并不大发愁。
但小学时真困难过。隐约记得老师刚教写日记 ,约是一二年级,那个难啊,就是记流水,今天上午我帮家里做什么、哪天晚上我和伙伴们玩什么、周末去地干了啥,通常就是一句、两句、三五句,一句居多。三四五年级,也还是常抄“作文周刊”(一种学生刊物上)的范文,或抄同学的,或拿以前的作文改一改。
到上中学后,特别初二开始,作文就不大困难。不仅能做出范文,还能偶尔代老师批改同班的作文作业。
从困难到容易,中间经历了很多事情,想得一些心得以供分享。浅谈三点,分别是血、骨、肉:
一、真材实料。这是血,是热的,是真实的,为文贵在真。不论长大后如何溜猾、会抄摘能模仿,但小时一定要从真字入手。真正能打动人的好文章都是从真实生活中产出。古人写诗作赋,也是有感而发、触景生情,文以表意达情,实在是一个真字作基,容不得虚假为里。
自己对作文从心畏至感易,实在是和初二时一事情有关。老师让作篇“你记忆深刻 的一件事”,对初二学生来说,成天在学业与嬉玩中轻掷光阴,哪有什么深刻的事。自己久难动笔,不晓如何选材,突想起刚不久前自己养了许久的鸽子丢了,因而郁闷好几天,觉得这或许可写①写。实际上很久以来,一年或两年,心里有个怪脾气,不想再去抄文章、不想应付作文、不想东抄西摘 ,觉得那是顶无聊之事,同时也相当累人,那感觉是越来越强烈,直到碰到这个命题。其实并非最好材料,但有可取之处因为真实且有感觉。作文批阅后,老师说的话我至今记得“ 这是你写的吗,不是在哪抄的吧”, 这个话极其受用,也让我大受鼓励。那以后就觉得作文真不难。此重点提醒,在孩子取得进步时,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你可能觉得没什么,但不孩子的进步需要你的关注和认可。
只要以真料实情来写,至少动笔是不难,不用再去找资料编故事(说一句谎话不难,说一篇谎话可不易,要成年累月的说谎那非凡人),虽然有时真料并不见得就定是好材料、就定好写,但至少这是一个好方向 、好习惯。现在网络找资料很容易,女儿以前就曾在网上找素材、拼凑为文,比如游记,有的地方没到过,在网上看看抄抄也敢写,完后看看也过得去。但这个做法从基础就有问题,是不可提倡、不为我所能容,好在后来已极力改正。若是游记不限地方,你写一个常常去且观察仔细的小公园,比写一些没去过的大景点、靠抄摘来凑篇不三不四半真半假之作文,要出彩的多。
所以孩子写作文,若平时有习惯日记或练习作文,可把值得写的事随时或长或短记录下来,即使没这个练习,在命题作文时,也要尽可能取材于真实事情、真实感情。这叫有的放矢、有料可抖、情真意切。
比如写游记,那就要写自己去过的且印象较深的景点或场所;写记事,要就印象中的事情梳理一下,看哪件事能提炼出一些教训、经验、心得,值得择取并着墨叙述。长久下去,以真为基,会觉得选材实在容易,若再加上有感而发,那作文就是自然为之、会感到快乐,再无愁苦之虑。
只要能坚持真材实料,文章就有质感或者说热血,它不是虚假冰冷,至少是可信,至于结构和词句水平先不忙太计较。这样为文是较容易,发生在自己身上或亲眼看见的事情,用嘴就可述说完整,用白话就可笔述一篇,这就是最基本的文章,至于布局合理、文辞优美,那是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二、列纲布骨。这是骨,上下左右得先安排好,否则会不伦不类。有了真材实料后,并非就能写好作文,这只是第一步,比如做菜,有了菜、肉、料,那怎么才能做好并装到盘子里,这就要有个大致的计划,简约的纲架。作文本是一件事,做事必有计划,心里有计较,脑中列纲骨,这是常识也是必然。
做菜,也要先备好工具、灶火、餐具,然后大致步骤要了解,比如西红柿炒鸡蛋,或有多种做法,但择其一:洗净、切好、打蛋、备调料、开火、滴油、倒蛋、下料、放菜、出锅、装盘。这即是骨干,至于怎么切、蛋怎么打、调备什么又多少、油的火候、下料的时机、炒的时间,这些即是肉。
以“我的爸爸”为题,先列大纲:对象是爸爸,他容颜年纪、性格脾气、特长兴趣、工作大概、与我的感情、我对他的期许或建议。不一定全按此纲,可互相参杂,但总的分这几个方面,这即大纲骨干,接下来就要充血肉。容颜的特点描述、性格好坏陈列、具体事例为证、特长兴趣表述、工作可写可不写可简单带过(毕竟孩子对大人工作了解不多,但若相当了解也可写)、期许和建议的具体内容(比如愿望、批评、感谢、建议皆可)。
又如画画,先计划白纸大小、区域分布或以线条虚构大架、然后分区画入、细细描出。只有真实内容但不会条理,往往材料安排混乱、顺序前后颠倒、要不过短不能成文写成了畸形又不够字数、要不过长难以约字成了轻重不分兼长城万里。别小看这个训练,不止作文,将来做事、工作、创业,没有一个好的计划能力,是很难成事的。从小作文上就要打磨这把万事倚重的宝剑。
纲目的练习是个基础,哪怕以后要做巧文妙章,纲目也不可少,只是纲目的架构更巧妙了,但一定是以纲为基础,提前列,反复改的,就像电影的剧本,没好剧本哪来好电影,好剧本又是修了又改。
上述两项,真材实料、纲骨分明(或布局合理)这两方面,真——较容易办到,纲——确要稍加练习,先养成习惯、为文先构思、然后再调整优化改进或以后渐渐提升。两步做到位,文章就已初备范文的血与骨,最后一步就比较不容易,是长期才有效果。下面讲第三个关键。
三、阅读积累。这是长肉,或者说补营养,花美人靓,一夜难期,要长期培育。要想打井多出水,地下必须水富裕。这是一个输入过程,成文是一个输出结果,又因要对材料选取、所以输入一定是要早、要长、要多。再有,通过阅读,也是一种无形中的练习、模仿的学习过程。
现在学校对阅读很重视,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爱读经典,很多孩子爱漫画、抖音视频、笑话、玄幻等并非多有营养的好内容,甚至低俗居多。和我们小时不同,那时网络没有兴起、电视节目也不丰富,并没有什么书可看,即使小人书的英雄们,说实话对作文并无大益处,后来兴起的言情武侠,对多数读者来说,也是追情节甚过于究文笔。何况现在的社会可供选择的内容、读物、娱乐太多,作业又重,有些经典的背景太过遥远难理解、一些书在编排和推广又有商业因素干扰,导致孩子课外时间如何安排、消遣内容、读读择选成为很多家长容易忽视又无从取舍的头疼问题。爱读书爱读经典的孩子好一些,不爱阅读对经典了无兴趣的真是办法不多,于是无奈求于补习班兴趣班、电视定时间、手机严封锁,买好多书确也不知合适与否,孩子看不看更难保障。
学习不能由着小孩性子,必须大人来监督或者安排,当然也要兼顾孩子的特点。古今中外,孩子的天性都是爱玩,很少有孩子从小受看书,但成才的孩子多数都是从小严格教育培养起来的。现在流行一些观点,其实是很有害处,不为人所深见。比如“让孩子依兴趣来”“女孩富养”“亏什么不能亏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这些都有很大的片面性、肤浅中满是焦虑,都不值一驳。在此不多深究。如何让孩子对阅读上心出力,家长总是要想些办法。以后对这个问题再另篇探讨。
记得小时没书看,我在小学就看完中学的语文课本,虽不全懂但也知大概,看到西游记、水浒、薛仁贵、毛选等原著大部头,有的文辞深奥、有的意义不明,但没书可看,故也能瞎看半天。这些无形中都会沉淀下来,对以后为文起到很大作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现在可选的读物太多,建议慎重选材,最好从小要白话与古文同行。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接受程度,以及学校的语文教学进度,可给孩子适当安排一些简读本,比如“史记”、“上下五千年”、“声律起蒙”、一些简单的古文、大家名家的散文或范文,建议不要看太过白话的读物(比如文笔美感甚缺的硬梆梆的材料),这些没甚营养,但内容差不多。可选民国初年的文章,文言白话皆杂、短小精炼,这对孩子造词构句是大有好处,这方面较好的有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我看过民国作家几本著作,但并不多也记不清,真正有印象且影响大的就是这几本老书。唐诗宋词,不建议强背多背,可以挑些多看多译,当然如记忆强,多背更好。诗词太过精炼,许多成诗的背景不好理解,诗句字词前后多不通常理,成人尚且难明,何况孩子,不好过于沉入其中。古文可以选一些短小易懂的美文,如桃花源、千里马、卖炭翁等,从小就大作中吸取美感,以后遇到文言文,就有一定基础,反过来就能多哺育白话文的写作。“取上得中,取中得下”意思要求和标准不要太低,我们不能要求孩子一下子就钻大家名篇,但读物标准也不可过低,否则孩子的提升太慢、进度太小,标准高可能当时稍吃力,但坚持一段时间,好处就能体现,而且提升后的成绩远比天天看低标准读物的同学要高的多。
稍大些,比如五六年级,就可开始上古文观止,重点选唐宋大家的篇章来诵读、析义、复读;史记中的一些人物的篇章,不要白话,直接上文言或白话辅之;还有其它的读料多可选择。不要怕孩子不懂,重在培养其语感美感和气势及底蕴,不要在一字一词上太重力,多看、多读几遍明确大义即可。除了文言,近现代作家的作品也可择一些来读,如背景、百草园、荷塘月色、当代作家的优美文章、现在市场的文学刊物里的好文等。有的可能到初中才会学到,但无需等,看孩子的水平,只要孩子能有三至五成的接受度,就可试着接触。
这个阶段,不建议大量读长篇小说,可择一部或其中章节精读、复述、重点复习,可多阅短篇或中短篇,于述事、写景、画人、绘心、分析等上重点研习。因为小说开看以后,往往是情节引人而不注意可学之处,通常一部阅毕已忘大半,且费时又耗神。小学初中的作文要务,大约还是重于各种文体的学习,把时间花在大部头上效果并非太好,记得十几岁就读过”百年孤独“、”简爱“等,但现在一点印象也没有,所以长篇真要慎重。长假中倒可以专读几部。实际亦根据个人情况,有人天赋高就另当别论,这些只是我的经验之谈。
古代的人,平时说话也是白话,但孩子在私塾学上三五年,打下的文言与作文的底子可不是我们现在教育能比的,他们小时能理解吗,完全理解不了,就是死记硬背、一知半解中潜移默化,大了不仅理解且注入了血液中,那些上百上千年的名篇在无形中给他们打下了很好的根基。
现在的语文教育,虽说教材改后文言内容扩增不少,但还是远远不够,特别是那些分析、填空、选择、对错并不是十分科学的方法。书看多了自然就记住了,也就会欣赏、评议,长大后又不是都去当律师,扣字眼扣对错,在根子上还是一个填鸭式的蠢办法。
当然也不能和古代人比,他们毕竟其它课不如现在多且紧。不必强迫背诵但重在不断的输入,接触—了解—复习—积累。家长要对孩子适当加码语文的课外阅读份量。在课外,依孩子的接受度,若课上的不够学就要在课外多开小灶,若课上的学不好那也要在课外多用功温习,这里要提醒,课外阅读对课程学习也有促进互助的作用。
要是孩子初中前就能把初中的语文学个五六七八,那在初中就可以把时间多用在其它一些功课上,至于语文成绩,只要基础好,阅读平时能跟上,教材能摸透,不用担心分数落下,完全不会。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说就是输入和积累,无需刻意去背文章,阅读量大了,积累沉淀的深厚,加上平时对生活的感悟提炼、多用心做平常的命题作文或日记随笔的练习,到真正考试是水到渠来的顺利和幸福。
这三点,很基础,又关键。主要是与家长有关,老师按教材和教学任务上课,不可能用心尽力辅导到每个孩子,但家长却不可懒得管,要以在课外对孩子施以方法、加以影响,以期基础深扎、成果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