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对于改变自己和接纳自己这两点有些迷茫。
曾经一度想把自己改造成理想的样子。明明不喜欢人多的场合,却偏偏逼自己去参加活动。明明不喜欢社团,但想证明自己还试图去担任一定的职位。我在日记里一遍又一遍的写下-“做更好的自己”,鼓励自己即使是小进步没关系,只要不是没进步就可以。这份着急与焦虑让我无法安于当下的自己,我会嫌弃自己,会痛苦,会迷茫。
接触了心理学之后,我获知了“接纳自己”这个理念,我慢慢接近真实的自己,常常拥抱她,获得了久违的平静。渐渐的不那么纠结了,但是性格中的缺点还是存在,比如懒散,比如天真,生活中遇到问题依然无法很好的解决。我开始怀疑,只是接纳自己,难道不会原地踏步么。
这份疑虑在劝说他人的时候更为明显。当身边的朋友表示讨厌自己身上的缺点,努力改变,却也因此痛苦的时候,我竟不知是应该劝她接受自己的缺点,还是改变。
直到今天重温了下面这个故事,我有了个小的启发:
当记者采访米开朗基罗是,问他“您是如何创造出《大卫》这件巨作的?”
米开朗基罗回答:很简单,我去了趟采石场,看见一块巨大的大理石,我在他身上看到了大卫。我所需要做的,只是凿去多余的石头,留下应该在的,当我去掉多余的石头之后,大卫就诞生了。
也许纠结接受还是改变为时尚早,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找到“大卫”。和自己静静的待在一起,发现自己内在的愿望,这是方向。接受则更多是一种心态,和真正的自己握手言和,拥抱她而非剑拔弩张。改变是一种除掉冗余的部分,向心之所愿追寻的行动。
凿去多余的石块,摆脱限制,阻碍。这些限制和阻碍可能是完美主义,可能是人际关系,可能是纷繁杂念。这些东西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好像已经和自己融为一体,甚至可能遮挡了看向自己内心的视线。
找到真正的方向,凿掉多余的。做减法比做加法让灵魂成长的更快。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