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从哪里第一次知道凤凰古城的?
在《边城》中有这样一个小镇,它依山傍水,民风淳朴,在小镇中你能看到数之不尽的青石板,在沱江旁边你也能看到令人惊叹的吊脚楼。
可能是沈从文先生的文笔太过厉害,通过平凡的文字就能传达出浓浓的感情,所以当我第一次从课文中知道这个小镇时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它的山水风光,它的人文风情无时不刻的勾引着我,心里想着长大以后一定要到这个小镇上去看看。
终于履行了我的承诺
一下车就感受到了凤凰古城对我的热情(其实是指的天气炎热,因为我才从云南贵州过来,而那边的温度却很舒适,不像凤凰古城这么热)。
进入古城,目光所及之处真的全是青石板所铺垫而成的小道,青石板已被人流磨的锃亮,仿佛是在像游客展示悠久的历史。
今晚将住在一家青旅,而我的床位就是从日本流行过来的太空舱床位。一次一次的旅行,从我第一次住这种类型的青旅时的好奇,兴奋到现在已经住了多次的见惯不惯。
稍微在房间休息了一下便准备出去吃晚饭,即使到了傍晚,外面的温度任然是不低,走了不一会,额头已有些许汗水。
好心的老板
不得不说在古镇中吃饭是真的很贵,转了一大圈以后发现好像最便宜的都要15元左右,15元对于我这种穷游的人来说还是有点心疼的。只不过也没有办法,人总是要吃饭的,我只能在一家小饭馆里点了一碗粉。
虽然花了15元,但是粉的量却不是很多,三下五除二就把碗里的粉给解决了,但是还是感觉有点饿怎么办,我还能喝汤呀,我就咕噜咕噜的和起了汤,可能老板见我是个学生想来也并没有什么钱,就说吃完了还可以加粉。邻桌的一对情侣听到老板对我说的话就盯了过来,我也毫不犹豫的盯了回去。咋了,我正在长身体的时候就不能多吃点吗?
我屁颠屁颠的就端着自己的碗去加了一些粉,吃完这些粉终于觉得有点饱了。走出饭馆,天色也已基本暗了下来。
是时候拿起相机咔咔咔了
听人说凤凰的夜景是极美的,一路兜兜转转的终于来到了江边,这时江边充满了人,简直就是你挨我,我挨你的局面。有至少三条道能从江的一边到达另一边。一是可以从一座横跨沱江的宏伟的桥上通过。
桥在灯光的点缀下显得分外绚丽,快步走到桥上找了一个好点的位置,拿出相机,打开开关,先看下曝光补偿,嗯,有点暗了,增加一点感光度,再延长一下快门时间,再来看一下,好了合适了,咔嚓一声,一张不错的照片就出现了,整个过程行云流水。
好了该去体验第二种过江的方式了,也是我认为最有趣的。将一个一个的小石墩隔着一定的间隙放置在江中,石墩放有两排,且两排石墩的高度不同,矮一点的石墩用于过来这一边,而高点的石墩用于过去的另一边。
这种过江的方式也是最慢的一种,为什么喃?因为有非常非常多的人想站在石墩上拍照,而一旦有一个人站在石墩上拍照那么后面的人将会被堵塞,直到前面的人完成拍照。所以你就会经常看到石墩上的人流基本是不动的,只能看到闪光灯在不停地闪烁。
好了,发呆的时间到了
拍了许久的照片后,终于是觉得有些累了,汗水也不停地从额头慢慢滑落到脸颊。在江边处找了一个位置坐下,微风吹来,听着江对面根本不知道唱的是什么的歌声,看着眼前人来人往,总觉得十分惬意。
我就坐着那里发呆,看来来往往的游客从我身旁走过,看带着本地名族服饰的本地人不断地拉着从远方来的客人央求拍摄照片以挣去一定的费用。
这是有趣的,看的久了,我连本地人给游客拍照时要求游客做的姿势都给摸清楚了,总共就那么些姿势,有叉腰的,做呼喊状的,,,以至于后面拍照时我都知道本地人会要求游客怎么做,每次见到这样的姿势我都会心一笑。
一个人的旅行其实就是和自己对话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我其实更乐意将此次出行定义为旅行而不是旅游。在我看来,旅游是纯粹出来玩的,而旅行则不然,它固然也有出去玩的意思,但最重要的是开阔自己的视野,在旅行中更好的认识自己。在江边就这样的发着呆,脑中一直在问自己后面该怎么做,这里的后面是指在我的研究生阶段如何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经过我的不懈发呆,也是制定了一个大概的任务清单。
发呆,发呆,再发呆
第二天在古城逛了一天,凤凰的确是商业化了,但任然可以从斑驳的砖墙中了解到之前的人文风俗。
又到了晚上,不出意外我又去了江边继续发呆。江边的夜景的确够漂亮,但有些过了,江边的灯光太过华丽以至于让你以为生活在幻境中,是如此的不真实。从拍摄的照片中都可以看出来,有些人可能认为照片拍的有些模糊,其实不是的,是因为凤凰太多太华丽,倒映在水中,而水是流动的就造成了照片中看起来的模糊。
此时的凤凰和边城中的凤凰想比,多了些喧闹,少了份宁静。沱江的一边排列了一排的酒吧,各色的灯光不断在天空中扫来扫去,喧闹声此起彼伏,根本听不清唱的是什么。
人依然来来往往,水依然慢慢向前留去,喧闹声依然在响彻,而我也依然在发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