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天
读书笔记
读书会的目的不是让一群孤单的个体在有形的层面寻求慰藉,它是为了“宽恕”,你必需透过人际关系才能反照出自己的小我心态。
世界最怕听到的就是你这一自白:我不知道我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或身在何处,更不知道该如何看待世界,或看待自己。你若学会如此自白,救恩就来临了。你的真相便会向你启示它自己。
每当一个婴儿来到人间,不过是重新上演一次他自认为脱离了上主完美境界的经验。他们拳打脚踢,大哭大叫地来到人间。
上主不曾造出任何与完美一体的天堂相反之物,其余的一切只是你虚拟的梦魇 ,并不存在。你正安居于上主的家园,只是在做一个放逐之梦而已,你随时可以觉醒于真相的。这两句都属于一体论的观点。
这部课程不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理性需求,它的精髓在于能帮助人们应付现实生活的问题和外界的挑战,当你发挥真宽恕时,一定会带给你真实的喜悦平安。
如果你真的是爱,而不是一个人,你怎么可能只爱这人而不爱那人?那是不可能的,若是如此,你就不可能是爱了。
心灵每分裂一次,新的分裂状态就变成它的现实,而他先前的存在状态便被否定及遗忘了,心理学称之为“压抑”。潜意识并不是一个地方,而是心灵的一种设计,被否定而压抑下去之物,仍有被忆起的可能,但需要外在的助力。
四层分裂:第一层分裂,使你与上主的完美一体境界沦为一种记忆;第二层分裂,心灵一分为二;第三层分裂,圣灵的存在也沦为一种记忆,小我如今占据了你整个意识。心灵的第四次分裂,便是娑婆世界的形成,它引发了开天辟地的那个“大爆炸”,一个复杂多元的世界由此而生。
世界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它背后的缘由何在?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灵修学派能解释得如此清楚;而这缘由仍然操纵着今日的世界,那就是恐惧。不论是何种恐惧,最后一定能够溯源到你对上主的恐惧那里去。
——以上摘自《告别娑婆》第四章
练习记录
1.一次,晚上九点开始,练习半个小时。
静坐。一个念有两个头,开始那个前头和结束那个后头。念与念之间是前面那个念的后头,后面那个念的前头,这个“之间”是个“念头”。观念头不是关注念头的具体内容,观念头是观的这个“之间”。
生活实践
1. 今天早上跺脚半个小时。
2. 晚上给孩子拍半个小时。
3. 看到孩子一拿起手机就停不下来,心里开始的想法是在学校里学了一天了,休息一阵子可以理解。随着时间过去很长还不离手,我就有些着急了,提醒一次,再提醒,孩子答应说马上就好。然后就没有下一步行动了。往往在这里就陷入了两难,管还是不管呢?相信孩子给自由还是不遵守约定就没收?经常这样拉锯战。我看到自己对孩子看手机停不下来,联想到学习成绩下降,考不到好的学校,找不到好的工作,那么人生就不幸福……一连串对未来的想象,让我恐惧、焦虑不安,这一切都是因为我没有好好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造成的吧,于是我又开始内疚。为了排除自己的内疚感,觉得马上要管孩子,头脑里马上冒出一句:不管不行啊。来来去去都是头脑里的念头拉扯,忘记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朋友今天跟我讲:“要让子女成长得好,你不需要非常聪明。你只需要变得喜悦、充满爱和对他们坦诚。”回到当下,我只要做好自己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