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经验的疆界”解读复盘基因上的不易
我们经常说:经验是最好的老师,一般人也会本能认为经验学习确实是好的方式。按照70-20-10学习法则,我们可以得出,约70%(说明占比较大)的学习方式是实践型的经验学习。相对比较低的占比是理论性的学习,主要为从书本、网络、课堂等渠道获取的“学术类”的知识。这两种途径各有利弊。一般来说,学术知识或获取的他人知识适用面广、是最佳实践的代表,但往往与我们的实际工作有一定距离,有时比较抽象,甚至难以学习及理解,在应用时也会转化系数很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知易行难。相反,从经验中学习得到的知识,大多是情境化知识,虽然未必适配诸多场景,但与应用者的某些典型场景还是具有一定适配度的,甚至有一些是高度吻合,学习转化率也就相对较高。
为此,通过诸如复盘、行动学习、标杆学习等方式来从经验中学习,得到了很多职场个体,以及企业和管理团队的重视。
从经验中学习是成人最主要的学习方式,而管理学家詹姆斯·马奇在《经验的疆界》一书中,指出经验学习的重要性及价值外,也给我们指出了从经验学习的四重局限,对此也引发我们对于复盘的深度思考。詹姆斯·马奇表示:“经验并非总是最好的老师。相反,从经验中学习存在四重局限:历史的局限性、经验的模糊性、诠释的灵活性以及个体的差异。因此,从经验中学习并不容易。”
邱昭良博士曾今写过一篇文章来简明扼要阐述马奇论经验学习局限的观点。部分摘录如下: 在马奇看来,即便不考虑学习者自身的因素,由于经验自身的状况,想从经验中学习,不仅非常困难,也存在巨大不足或局限性:
第一,历史的局限性。在马奇看来,在组织中,经验经常是“信号微弱、噪声可观、样本量很小”,因而,已经发生的历史只是众多可能历史的一种表现而已。由于样本量有限,可能存在较大抽样误差,从而导致对某些选项的高估或低估。马奇甚至认为,“复制成功很少会发现最佳选项”;“即便是在简单情境下,通过复制成功而做出的选择也极有可能是次优的”。
第二,经验的模糊性。我们经历的每一个事件,除去一些在严格受控环境之下的简单动作,可以说都充满了多种复杂而微妙的因果联系,存在太多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彼此之间也有大量复杂的相互作用或制约关系。因此,要想从经验当中做出正确的推断,并非易事。在现实世界中,大多数通过复制成功而学习都容易犯“误判”和“迷信”的错误。
第三,诠释的灵活性。历史太丰富、庞大,以至于你想得出什么结论,都可以从历史中找到支持你的例证。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个经历通常会给出不同的解释。
除了经验本身具备的这些特性,人们自身要从经验中学习也面临诸多的困难或挑战。例如,无论是在体验、观察过程中,还是在事后的回忆、分析等多个环节上,人类的思维与能力都存在诸如固有的成见、选择性观察等缺陷,如马奇、阿吉里斯等专家曾指出的那样:人类不仅会选择观察、重建记忆以符合既有的信念和需求,也会修正信念以保持二者的一致性。此外,人们通常倾向于简化因果分析、喜欢简单的观念,对符合自己信念的经验更加敏感,等等。类似的状况还有很多。
因此,很多人很难梳理清楚真正管用的关键行为是什么,也无法界定其适用的条件与场景,所谓的“复制成功”,只是复制了某一次奏效的众多行动中的一个做法而已,如果其他行动跟不上,或者场景与条件发生了改变,很可能是无效的。即便从中学习到了一种有效的做法,也不能保证它是最优解。更大的可能性是像马奇所说的那样:从经验中学习往往导致的是次优解,容易产生误导,甚至是限制创新。
在《经验的疆界》书中,马奇将从经验中学习分为两种策略:(1)复制成功;(2)提炼故事、模型或理论。前者是检测当前行动的结果,如果符合预期,则在未来的行动中复制现有做法。后者则是试图分析当前行动成或败的原因,并将其提炼形成故事、模型或理论,继而指导自己和他人后续的行动。前一种做法被称为“低智学习”,后一种做法被称为“高智学习”。(虽然这个提法很多人也不认可,仅作为一个可参照的区分项吧)。概括而言,这两种策略的优劣势和适用条件如下:
综上所述,虽然个人和组织都热衷于从经验中学习且相对有效,但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它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即便经过专门训练,一般人也很难通过复盘这种形式从既往实践经历中提取出高质量的知识,因此,做知识萃取除了有专业方法外,还必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同时,对于萃取出来的所谓成功经验或故事、模型,应保持足够的警惕与敬畏之心。对于复盘后结果的使用及实践,不仅要大量尝试、深度体验,而且应该始终保持谦逊、质疑精神,深入、多角度地反思与探询,以展现人类智慧,深度地诠释经验并有效地适应环境以创造新的价值。
2、高质量的复盘需多环学习,越高维的学习,挑战系数越大。
当代管理理论的大师克瑞斯•阿吉里斯把学习分为单环学习和双环学习,单环学习致力于行为层面的能力提升,是寻求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匹配,以保证学习行为的进行和基本问题解决。单环学习的解决问题的逻辑相对简单,大部分是对表面现象的理解,然后得出的结论,属于改良性和维持性的学习,也就难以保证稳定的高质量的效果。相对于单环学习的“症状解”,双环学习属于“根本解”,具备创新型和认知性学习特点。双环学习不仅仅是问题解决的单一逻辑,更是不同层次的问题解决逻辑。把问题放在一个更广阔更长远的背景下去思考,并要求对行动背后的想法加以检视,反思我们看问题的心智模式的同时,尝试更多更有效的解决方案,进而让行动更有效更具长效价值。
复盘始于问题解决。对应到复盘上,主要可以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方法论层面(工具、干法、理论模型等)的复盘,另一种是价值观(认知)层面(信念、立场、视角、选择等)的复盘。方法论复盘利于我们基于已有的“套路”在类似的问题情境中做出快速的响应;而价值观复盘利于通过合理的信念支持、坚定立场、决策链路、成功视角等做出正确的选择,毕竟在遇到问题时,特别是复杂的问题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比按照惯性心理去急于寻找答案更重要。
对照罗伯特•迪尔茨最终总结提炼并发展的“逻辑层次”,我们可以看出个体以及组织基于问题思考及解决的高维学习的方向。逻辑层次的6个层次由下往上走,难度会越来越大。下三层环境、行为、能力是我们每天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不断地在经历的,相对容易内部发掘和向外显性输出。而上三层的信念、身份到系统,若非有意,我们很少会去主动深度思考,也就很难在这方面输出经验或者被学习到。但是我们也深知站在人生的全局看,究其一生,我们的下三层完成情况的好坏,其实是由我们的上三层引领的。人生缺乏“上层建筑”和顶层设计,人生路途及结果大概率不会太理想。
如果说单环学习对应的是行为和能力层面的提高和改进,双环学习对应的是认知模式的强化,价值观层面的提升与优化。那么,高层次学习还可以有致力于身份层面提高的三环学习,激发一个人明确自己定位,加深自我认知,成为更好的自己。查看逻辑层次的最顶端,还可以有系统层的学习,激发和创建更伟大、更高尚的人生/组织愿景的四环学习。同理来看,越往上的学习难度相对较大,不仅仅是问题的边界扩大,更在于复杂程度以及不确定的病构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而恰是这类层次问题的解决才是“最接近真相(答案)的最优解”。
3、复盘是对人性的考验及内心的拷问,解人性,向内看
如果有人问我:“余老师,你觉得复盘做不好,还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原因呢?”那我可能不会说是:缺乏复盘的专业工具实操,缺乏引导技术,缺乏领导参与等。其实这些都重要,缺一不可,但还没到根本上,只要花点时间,多折腾实践起来就可以弥补起来。在《复盘+》这本书中,邱昭良博士提出了复盘的七个心法:1.开放心态、2.坦诚表达、3.实事求是、4.集思广益、5.反思自我、6.刨根问底、7.重在行动,这7要素看上去全面也不复杂。但是究竟能不能做到?怎样才能做到?是非常有难度的事情。因为这涉及到我们走出个人安全区的七个“灵魂拷问”,也涉及到实践心法的一些方法技巧。总之,复盘是一个主观能动性特强但又必须保持客观的且对人的要求特别高的活。面对复盘,无论是“知识性障碍”还是“懒惰性障碍”,还是“适应性障碍”,都可从人的身上来探寻答案。
到底“人”的什么是最大的障碍呢?复盘非人的本能及所愿,我们从历史中吸取的唯一教训:就是我们没有从历史中吸取教训。这句话品起来有些过激,但侧面反映了我们对于经验的总结、学习是缺乏态度的。人性的自大和我执,让我们缺乏了内心的谦卑和恭敬;人性的趋利避害,自我保护和防御意识,使得人们不勤于深度反思,更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不能全面审视自己,并告诉大家自己需要进步和提升;在听取意见上只喜欢良言,听不得任何批判,不能合理倾听和接纳他人的观点;更甚者遇到问题习惯多向外看,归责他人,推卸责任。组织及群体也会缺乏集体性的反思内观、批判改进、唤醒他人、利他互利、深度学习的思维及践行,以及正面导向的激励、包容、开放、互助的氛围,这些也是复盘难有成效的可怕阻力。长期来看,个体及组织如果在以上方面有较严重的问题就会失去持续高质量学习的能力和动力,不利于未来的发展。
总之,复盘根上的挑战就是:如何洞悉人性,释放人性光辉;如何向内看、向内求。做到这些才能在复盘这个活动上:因果关联、行于中道、反求诸己、智慧共创、知行合一、提升能量,升维能力。那如何洞悉人性,释放人性光辉,向内看,向内求呢?这就需要个人及组织持续的勤练内功,可以通过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深入学习及践行来“以文化己”。(当然,复盘背后也体现了优秀的文化内涵,复盘改进及心性修炼在某种层面道术相通,相得益彰。)
复盘到底难不难,通过这篇文章从多个视角有了大致的概述,也不用过多担心做不好。如果说把复盘狭义点,也很容易做到,小到“日省吾身”,“日省一事”即可,可以用简单的框架来进行,以便轻量化的输出内容并快速指导未来的行动。常用的个人每日复盘工具为KPT模型:KPT模型的应用非常简单(每日5-10分钟即可完成)。
K:Keep,思考个人在处理事情当中处理的还不错,比较满意的,应该继续保持下去的;
P:Problem,思考个人在处理事情当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改进的方面及细节;
T:Try,思考个人之前未做过的内容,可能是之前限制自己的,需要突破的,提升的。
在这里重点强调下高效应用KPT模型复盘的关键:抓重点、勤思考、快记录、多回顾。
最终决定如何复盘,还要看我们复盘的目的及具体目标。复盘最怕的不是不会做复盘,而是不知道难在哪里,抓不到根本和重点。以上的难点均有相应的对应举措和解决办法,基于篇幅不在本文做详细的展开。全文不一定解读全面及论述严谨,只是笔者的思考总结,仅作为参照阅读及专业性的交流,谢谢。
(尽请关注,后文的复盘具体实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