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上一篇主要从引入了世界各地知名的几种代表性早餐,周游过世界,眼光放回充满烟火气的中国。早餐是生活美学的开场白,谁说仪式感不重要。早餐里有烟火人家,早餐里有人情冷暖。那么,喜欢一个城市,从早餐开始。中国系列将从几个标志性美食入手,分别介绍各地的美食和来历,首先就从笔者所在的城市——江城武汉的“过早”说起吧。
1、 早餐之都——武汉
一日三餐中,武汉人最讲究吃早饭——俗称过早。并且,武汉人没有在家做早点的习惯,都是在路边摊买。武汉三镇的路边摊生意非常发达,以前几乎每条街上都有摆摊的,现在管理严格了,但不少店家还是把灶台、油锅支在大门口。“早餐之都”是由香港美食家蔡澜提出的,在武汉过早的重要性完全可以与正餐分庭抗礼,种类丰富。曾经有网友微博晒28天过早不重样,武汉作家池莉也在其作品《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好》中盘点过武汉的早点:“老通城的豆皮,一品香的一品大包,蔡林记的热干面,谈炎记的水饺,田恒启的糊汤米粉,厚生里的什锦豆腐脑,老谦记的牛肉枯炒豆丝,民生食堂的小小汤圆,五芳斋的麻蓉汤圆,同兴里的油香,顺香居的重油烧梅,民众甜食的汰汁酒,福庆和的牛肉米粉……”实际上,这仅仅只是武汉名气极大的老字号,而街头巷尾叫不出名字来的更是数不胜数。
2、 过早文化武汉,汇两
江,隔三镇,有着“九省通衢”之称,码头文化必然早已融入武汉人的骨血。而这连接武汉各地就需要靠桥梁和水运连接。从古至今的武汉人使用的最多的交通工具就是速度较慢的船来过江。过个江要很长的时间,所以武汉人是把早餐买了,坐上船吃,久而久之,这在船上过江而吃的早餐,就被称为“过早”了。通过列举武汉知名的早餐可以发现,武汉的过早美食很多都是高碳水事物,这又是为什么呢?武汉作为一个地理位置优异的码头城市,出于江汉平原,汉江此处聚集了天南海北的的买卖商务。码头的货主和工人们装卸工作量很大,动作越快,工钱越多。繁重的体力活需要摄入高热量的米面食。其次,武汉吸引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异乡来客,这也使得武汉的食物种类丰富多样,码头文化下产生的早餐的快节奏和丰富性,也是武汉过早文化形成并发展的最大原因。
三、武汉人过早吃什么
1、热干面。热干面是武汉过早的招牌——最出名也最具特色。武汉夏天高温,跨时长,长期以来人们在面条中加入食用碱以防变质,这就是热干面的前身——切面。清代《汉口竹枝词》就有记载:“三天过早异平常,一顿狼餐饭可忘。切面豆丝干线粉,鱼餐圆子滚鸡汤。”后来,汉口长堤街的蔡明伟本来卖汤面非常受欢迎,但是制作时间和用量无法满足大量的客人需求,为了加快出货量,他摸索出一套“掸面”的工艺:先把面煮七八成熟,然后快速降温并均匀抹上油,就方便出面。后来淋上麻酱汁,香气扑鼻,蔡明伟起名为“麻酱面”——武汉人民最爱的小吃就这样诞生了,后来1950年工商登记时改名为热干面。碱面在开水中断生,捞起来沥干水,淋上麻油拌匀,铺开放凉待用。过早时,将晾凉的面条抓上一把,放进笊篱中,滚水中将面条烫熟,沥干水后装入碗中,随即拿起一只长柄汤勺,放入盐、酱油、辣萝卜丁、葱末、辣椒、胡椒、味精、白糖等等,讲究的还会放上一勺卤水,最后淋上芝麻酱,这一碗热干面就大功告成了。一碗热干面的制作时间,往往也就两三分钟。武汉人通常在热气腾腾的早餐店门口或蹲在路边、或在等车队伍里就可以吃完一碗热干面,饱腹满足。刚开始笔者来到武汉第一次品尝热干面,初口感是很干,就是一碗饱腹感极强的麻酱拌面。但品尝了不同店面的热干面之后,发现每一家的热干面都很有自己的特色,而且真的有点上瘾。
2、糊汤粉。糊汤粉是武汉的特色小吃,充满鱼米之乡的特点。武汉三镇河湖众多,每天打下来的鱼虾不少,尤其是小鱼小虾,早年间没有储存条件,如果没有卖掉,留到第二天就臭了,于是有人想到了用它来做早点。小鱼虾加水熬烂成汤,撇去残渣,留下粘稠如米汤的浓汤。米粉下锅焯一下捞出放到碗里,在上面浇一大勺浓汤,然后撒盐、胡椒、姜末、葱花,原汁原色原味,口感浓郁厚重。鲜鱼糊汤粉精髓在鱼糊:新鲜小鱼去鳃刮鳞,煎炒金黄后加水炖煮,小火慢熬4-6小时,直至鱼肉鱼骨融化。鱼渣过滤,留下鱼汤,加胡椒去腥,兑米粉熬成糊。化骨绵绵粉,吃鱼不见鱼,欲练此功,必须搞一套刚出锅的油条。“搞一套” 等于 “搞一碗粉加一根油条”,这是吃鱼糊粉的高段位黑话。酥脆炸物一头扎进鲜汤,挺拔身姿瞬间绵软,温润去油腻。无形的鲜,借体还魂,汤汁依附于油条,随气孔一张一弛在口腔萦绕。
3、豆皮。顾名思义,豆皮与豆子有关。在武汉,以老通城的三鲜豆皮历史最为悠久,也最负盛名。“老通城”是一家酒楼的名字,位于汉口中山大道大智路口,以经营三鲜豆皮闻名,素有“King of the breakfast”之誉。外地人到武汉,皆以能吃到老通城的豆皮为快。毛泽东曾品尝数次,赞不绝口。 老通城豆皮制法:将黄豆、大米混合磨浆,在锅里摊成薄皮,内包煮熟的糯米、肉丁、鲜蛋、鲜虾仁等馅料,用油煎制而成。其皮金黄发亮,入口酥松嫩香。豆子和大米按一定比例掺合,浸泡数小时后磨浆待用。一口大铁锅烧热后倒油,然后舀米浆入锅,摊成一张薄薄的大圆片。将鸡蛋打碎摊在米浆片上,抹匀后翻面,这时呈现油亮的金黄色。随后,将蒸熟的糯米、煮熟的干香菇丁、炒熟的猪肉或者牛肉丁、香干丁、姜末等拌匀,铺在米浆片上,撒上胡椒、盐以及大把的葱花,然后来一个大翻面,淋上一勺油、撒上一勺水,盖上锅盖焖两分钟,一大锅金黄的豆皮就做好了。小铁铲将豆皮按格子状划开,每份豆皮基本就两三个小方块,盛入小碗中,那一双筷子,就可以大快朵颐了。其形方而薄,色金而黄,味香而醉,外脆内嫩,以其独特风味逼近闻名。因馅内包以猪腿肉、玉片等得名三鲜豆皮,后经改进形成多种口味的豆皮。最初是武汉人逢年过节时特制的节日佳肴,后来成为寻常早点。笔者的恩施朋友推荐去恩施品尝豆皮,虽然叫法都是类似,但是恩师豆皮更偏向于粉面一类,也具有独特风味。
4、汤包。汤包其实是灌汤包,讲究皮薄,汁鲜,一口下去有肉馅融入口中。灌汤包是湖北著名小吃,始于明代,起初是江苏的扬州小笼包带到武汉,但因江苏馅料口味偏甜,湖北口味偏咸,后来湖北名厨田玉山用肉皮冻调馅的方法,口味变成制成以咸为主,略带微甜。再后来,有"汤包大王"美称的钟声楚又在传统的鲜肉汤包,虾仁汤包基础上,创造出香菇汤包,什锦汤包待一系列美味汤包,使这一美味更加脍炙人口。蟹黄灌汤包是著名的湖北风味小吃。用发酵面皮包裹肉馅、皮冻捏成鲫鱼嘴状,用小笼蒸制而成。汤包色白,深受欢迎武汉四季美汤包是最著名的品种之一。四季美汤包是武汉中华老字号的特色美食,四季美汤包有鲜肉的、芹菜的、虾仁的、香菇的、蟹黄的、番茄的等等,种类繁多,风味独特,具有皮薄肉多、汤汁鲜美的特点。
5、糯米鸡。武汉糯米鸡是湖北省武汉市的一道著名早点小吃,在武汉,任何有油炸点心的过早摊点一般都会有糯米鸡供应。糯米鸡并和鸡肉没有任何关系,就像我们吃到的鱼香肉丝里面没有鱼,老婆饼里面没有老婆是一个道理。因为在馅料当中没有鸡肉,甚至也没有鸡汤的存在,只不过通过油炸之后,这种食物表面像鸡皮一样出现出凹凸状,因此大家便称呼这种糯米制造的小吃为糯米鸡。因使用油炸的原故,糯米鸡口感上外层焦脆,内里绵软有米香伴着肉香。
6、面窝。面窝是湖北省特有的著名小吃之一,是由大米、黄豆混合打成浆,大米和黄豆的比例很重要,黄豆少了,则面窝的味道不香;黄豆多了,面窝会很油,所以也不是黄豆越多越好。再加入适量葱花、盐调味,炸制而成。通常只在早餐时间(武汉人称为“过早”)提供。因四周厚而中间薄得干脆成了一个小洞,呈凹状,武汉人不习惯叫它“面凹”,而叫它“面窝”。面窝创始于清光绪年间。还有一些小面窝,用的铁勺内部较小,炸面窝的勺子也很有特色,这种勺子四周下凹,中间上凸。
炸面窝时,往一边舀一勺米浆,在中间一刮,然后撒上芝麻,下锅。面窝凹处的米浆多,炸出来的软糯;凸处米浆少,炸出来的香脆。一种食物,兼顾了两种口感,所以从外观看上去就像是面饼微凹,味道咸香,面窝除了米面窝外,还有炸豌豆窝、“苕面窝”(红薯窝),中间是没有洞的形状,别有风味。面窝的食用既可以单独成为早餐主食,也可以成为热干面和清酒或蛋酒,米粉或者汤面的搭配食品,后一种吃法更为广泛。
写在后面
笔者在武汉大学,作为一个东北人来到武汉除了“大火炉”的感受之外,立刻被武汉早点的丰富性震惊到,来武汉一年了,克服了刚开始的饮食不习惯,剩下的就是探索江城的美食了!武汉的早餐种类可是数不胜数,有名的还有油饼包烧卖、糯米包油条、蛋酒、鸡冠饺、煎包煎饺等等,保证你一个月早餐不重样!虽然可以说是“碳水之王”,油炸类也偏多,但是早餐物美价廉真的会让人充满动力一整天!
如果你觉得这个系列还不错,希望你可以点一个赞,关注我,或者转发让更多人看到,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最大动力!
我们作为一个新团队十分缺乏经验,可能会存在种种疏漏,还请各位大佬嘴下留情,反馈问题。感激不尽!
文/ 孑文
责编/
审核/
图片/ 网络
小蓬软件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