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6班16讲舒适区与涵容关系
回顾我自己从小到大的舒适区,在我上小学前(还没生弟弟),每天早晨妈妈的怀抱是我的舒适区。记忆太深刻,冬天的早晨客厅里爸爸早早的生起了大烟筒炉子,炉火旺的可以看见炉身都红彤彤的,炉子上面的水壶里水开的咕咚咕咚的响,水蒸气氤氲的整个客厅也雾蒙蒙的。我和妈妈坐在床上裹着被子,我坐在妈妈怀里,妈妈手里拿着一本书,给我读书讲故事,爸爸偶尔的给我们倒水,或者过来催我们起床吃饭。这时我总是撒赖的趴在妈妈怀里不想动,估计妈妈也是偷懒吧。
上小学后,生了弟弟。那时的暑假每天在家里开着电扇,看着电视,或躺或做的吃着零食是我和弟弟最舒服的时刻。下午睡觉睡到自然醒,等着妈妈爸爸下班回家吃完晚饭带我们出去看电影或者给我们讲故事或者一家人窝在沙发上看电视。那时候最快乐,不用学习也没有作业的压力。
初中之后,我特别羡慕妈妈能够晚上不睡觉,早晨不用早起,可以随心所欲的看电视。(妈妈爸爸上班的年代是没有打卡这一说。)妈妈爸爸对我没有过多的指责打骂,但是他们会说你看看你表姐学习好,又能帮着家里干家务真是懂事。我们不指望你干多少活,你起码把学习学好啊!
我一直以来就是文科好,理科听不懂人话。但是我特别愿意学习,一到考试就翻车。那时我们的初中是全镇的重点班,我每天早晨四点半起床学习,有时晚上下了晚自习为了多看会书会到厕所里借着灯光再背一会史地生。现在想来那时我的学习冲动和欲望,是为了取悦父母。但是如此用功成绩不理想,现在想来应该是方法的问题。高中的日子也差不多。之后的日子再谈舒适区好像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长大了出外求学,之后上班,再后来成家生子,舒适区似乎与我越来越远。
之后的好多年,包括到现在我还会做梦,梦见自己考试,就是不会做题。不是看不清试卷,就是交卷了我啥也没写。急得我每每从梦里醒来,气的自己翻白眼。
按照杨老师讲的人的两个观测点: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第一层次需求:生理需求—活下去—食物空气和水
第二次需求:安全感需求—篱笆和门锁
第三层次需求:情感需求—亲情—爱情和友情
第四层次需求:社会需求—群体中的优越感—被认可—自尊—自信
第五层次:求知的需求—审美的需求—自我实现。
可以观测我的需求处在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上。作为一个成人,我应该是观测自己卡在哪个点上,然后根据需求层次去满足自己,激励自己走进下一个层次
第二个观测点
卢梭说,人的教育受制于自然,受制于人,受制于事物。在世界万物的秩序中,有人的位置;在人的秩序中孩子有他的位置,必须把成人按照成人对待,孩子按照孩子对待。当我们不能涵容孩子的现状时就构成了教育问题,我们不再致力于帮助孩子需求达到必须的程度,而是致力于孩子成为我们期望中的样子,教育就会变成水中望月。(摘抄笔记)
杨老师研讨主题:改变,生命状态的位移~人如何获得新的激励因素
当一个孩子处在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的生命状态,这时你如何激励他获得新的激励因素
旁白:1、学校里一群一群的学生叽叽喳喳的欢呼雀跃,他们或者三五成群,或者跑步追逐,或者看书聊天。
2、麦田里一片一片的麦苗,在风儿的吹动下随风起伏,一片片绿油油生机盎然的姿态。
问题:校园里的孩子与麦田里的麦苗他们共同的特质是什么?
答:作为生命体本身,他们都是生命,没有区别。
那么我们对麦苗的生命本质进行观测:假若这一片麦苗我们给它们水、阳光、雨露,以及施肥、除草,可是麦苗生长的就是黄不拉几,焉了巴巴。这时作为深耕老农,会不会对着这一群不懂事的麦苗就行谩骂,你看看你们这些傻麦苗,有吃有喝有充足的阳光,还给你们施肥除草捉虫,怎么长成这样呢,该拔节不拔节,该抽穗不抽穗,真是白伺候你们了!若是你看到这样的老农对着麦苗这一番捣鼓,你会不会觉得这就是个神经病啊?
可是我们面对孩子,都做了些什么呢?(各人扪心自问,此处省略100字…)
同为生命本质,我们面对孩子为什么不能和面对麦苗一样呢?当一个孩子休学在家,满大街闲逛,没日没夜玩手机,生命处在低迷状态时,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有深耕老农的姿态,我们要帮助孩子,帮助他们寻找卡在他们身上的需求哪里没有被满足,哪里曾经受过伤害,通过与他们涵容,为他们扬起生命状态的位移。
什么是孩子的生命状态?
生命状态就是心灵状态、心智状态、身体状态三位一体。
一、人的心灵状态来自三个感觉:
1、意义感:意义感的来源与妈妈的涵容关系有关联。从小无法取悦妈妈的孩子,缺少意义感。
2、安全感: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当你给孩子讲道理,孩子什么都懂,但是就是做不到。这时可以测定孩子可能安全感不足,或者其它需求无法满足,从而无法完成新的激励。
3、价值感:价值感不只是一种觉得自己是“对的”的感觉,更是觉得自己也“做得对”。
在心灵层面,以家庭环境为轴心,父母关系的改变,整个家庭环境和谐有爱。
二、心智层面
问题:什么事情都明白,若心灵状态与心智不同步,道理也明白,也做不到。
有的家长认为通过讲道理,希望产生心智方面的位移,当安全感不足是无法激励下一个需求的。
方法:扩大孩子的背景知识,改变思维方式,改变看问题角度,找到认知层面的改变。
具体方法:寻找导师、忘年交;上训练营或者心理咨询疏导等。
三、身体状态
身体状态反应了你肉体的工作能力。当孩子状态低迷时,建议先让身体运动起来。肉体越呆越废。
通过运动激活身体细胞,掌握生活节奏。
改变位移总原则
心灵方面,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父母有足够的涵容能量。妈妈多参加学习,成长自己。
生活中激活身体,多做运动,掌握健康的生活节奏。
心智层面,多看名人传记,找导师,参加训练营,做志愿者帮助有需求的人。
要想做到生命状态位移,必须要做到三位一体,即心灵、心智、身体同在。
~ 奥古斯丁
遇到问题,跳出来。提高自己的生命维度,再去看这些事,那就是风轻云淡,笑看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