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去文殊院,正通顺街是必经之路,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就坐落在这条街上,【芳华】作者严歌苓在团里当兵十三年,故事情节也遵循了上世纪七十到八十巨变时代的节奏纪事。巴金的故居也在战旗院内,可惜早在七十年代初就拆了。一城之间,泾渭分明,部队跟地方基本就是少有往来的两个独立系统。对战旗的印象很琐碎,只隐约听说女美男帅,剩余只干巴巴羡慕嫉妒的私心。大多数老成都人和这条街的渊源,也只是一份“双眼井肺片”的距离。
响应号召,抵制洋节。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选今日观影。
前些年玩调侃,这几年谈情怀,冯导转型顺风顺水。
这是一部献礼片,致敬了冯导这一代风云际会的情怀,也顺便撩了撩同龄人青春无悔的芳华。
不敢说观感,水平没到那份上。选几个片段,意思意思。
冯导对色彩张力还是把握得很棒。战争的残酷,残肢血色,镜头一转,英雄奋起向前,悲伤和痛苦立留身后。家庭成份不好无意当英雄的何小萍(名字也普通),光环加身后居然精神错乱,是阴差阳错还是时势造人?
主席去世的红黑色大幅切换,有一种宏大叙事的戏剧蒙太奇效果。
故事的开始,进行,结束,第三人称的解说,来自萧穗子的叙述引导,平反干部子女,似乎良心尚存的女主,代入刘峰何晓萍这两个平民子弟的人生沉浮,最后给了两人善良平和的结语,很残酷,也很现实。
文工团解散,摆酒狂欢送战友,个个哭成泪人,林丁丁脸上却泪中带笑。集体仪式是很催泪的所在,再意志强大也会心存柔软。
最后的情节很有象征意义,普通人何小萍的青春美好,照片化作碎片,尘封于破旧的地板之下。刘峰完成拼图,但最后缅怀的只剩相依为伴的何刘二人。
芳华不绝代,一个时代的结束,未必不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