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你是怎么开始恋爱的 ?
对于这个问题,是说我提前认识了这个异性,按照标签划分。比如身高、学历、性格、薪资这些条件去过滤。
最终判断出你是我要爱的人?
当然不是!恋爱并不是以被爱的对象为认知做前提。爱是跌进去的,fall in love嘛。
爱是内心一种冲动,一种糊涂。甚至说有时候跌进去还不知道这个是爱。
只能说当朋友或者父母觉得你最近一连几天比较反常,盯着着手机就是几个小时,甚至不断的傻笑。
这个时候他们会问你是不是恋爱,恍惚间你才发现,
哦,原来我恋爱了。
二、为何恋爱越来越难 ?
《冷亲密》说,“现代人一方面渴望爱与亲密,另一方面,我们又在现代性的矛盾撕裂中徘徊思量”
生活不断优越的前提下,我们逐渐重视精神诉求,更加向往牛郎与织女,公主与王子的爱情故事。
但往往现实中,有的人想去爱,而不敢爱,因为周围太多爱情失败的案例,望而却步。
只能抽象的向往那份爱,并没有具体去实践探索。
而有些实践的人习惯性认为,失恋一方一定是付出很多,另一方只是利用我的情感。这种以计算得失的场景,就根本没有在爱中。只是说,她喜欢另一方,做了努力,投入了成本,接着就是等待回报,去占有对方。
易洛斯认为,“当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被通约后,人的情感特殊性就没了。转化为可以相互比较的认知对象”。
当爱情被计算得失,那么就正如工作一样。可以被替换,可以被衡量的商品。
假设如此拆分下,爱情甚至可以分为如情感需求、生理需求、物质需求等。
如情感需求,也可细分为一起约个电影、一起吃个吃饭、一起去旅游等,久而久之就诞生了当下流行的搭子文化。
当一部分这类需求满足后,我们其实似乎找到爱情的替代品,剩余的那些需求部分也能够自身满足。
那,这样我们真的得到满足了吗?
三、如何去解决该问题 ?
那以下我列出三个问题,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否有以下问题。
1. 我们被符号限制了吗 ?
在易洛斯看来,”互联网就是把活生生的人降为成了语言、文字和符号“。
我们在聊天的过程中,不能透过手机屏幕,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这个人的存在,只能说在现实生活大民航总局拍卖行,感受到她是文静甜美,开朗爽快还是美丽动人。是所谓看了一眼,还想再看一眼,还是说过眼云烟。
这些都是通过内心告诉自己,而不是所谓的聊天框,语言和符号能概括。
那如上所说,搭子也可以在线下中发展我们深度关系。如旅游搭子,电影搭子,饭搭子等。在这些独立的场景,以及特定的关系,我们可以尝试的是,让对方多元尝试其他搭子诉求,从而渐渐成为彼此熟悉的伙伴。
甚至具备成为爱情下的殉道者,一起携手幸福生活在爱情的世界中。
2. 我们有把人当人吗 ?
笔者在一次解决对方情感问题时,就真切感受到自身没有被当做人看待。
场景是这样的,她遇到情感问题,不知道如何去解决,自身也比较迷茫,所以问我如何去解决?
我写了很多的东西,切身实地告诉她内心的感受以及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在整个过程中,她并没有针对我的回答作出反馈,而是自顾自地去让我解决下一个问题。
整个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到一直有厚实的墙壁堵在两个人沟通的桥梁之间。
在随着慢慢挤牙膏似的推进,我发现自身并没有被尊重,没有所谓的互动感,而是一种类似于特定的ai或者像苹果的sir一样,而非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人来对待。
3. 我有做好爱的觉悟吗 ?
佛洛姆认为,“爱是动词,不是名词。爱是一种去爱人的能力,而非被爱的需求”
真正进入爱情的人,他是愿意付出,付出对他来说是一种幸福感。
为我所爱的人做许多非凡的努力时候,我满心的幸福。
当然你可以不领这份情,你可以走,这是你的自由,我也从未占有过你。
曾经相信,我们共同进入这份爱,而不是你属于我,也不是我属于你,这才是真正的爱过。
对他来说并没有真正的失恋,只是说这件爱情的故事到此结束。
简单来说,缘分没有了。
但是我爱过了,这就是种了不起的崇高幸福感。
因此爱情是具备准宗教性质的,为什么这么说?
在基督教中,信徒是信仰上帝的,可以为上帝自我殉道,正是这种殉道,从而显得信仰的崇高。
爱情亦是如此,我们将自己奉献给爱本身,而非自己奉献给对方。
正是因为我们感受到这份爱那么动人,那么迷人,那么值得我们向往。
当我们进入爱的时候,我们感觉到自己真正鲜活的存在,真正的拥有这个世界。
哪怕是送外卖跑快递摆地摊,只要在爱中,整个世界就是属于我。
然后你走吧,没事。我绝不后悔。
或许将来后悔的是你,当然我也不希望你后悔,因为曾经爱过,曾经共同属于这份爱。
多少年后即使相见,我仍然开心。这不是什么无私奉献,而是说我曾经属于这份伟大不朽的爱。
人生要有这种经历,这是灵魂最高的经历之一。
那说到现在,什么是爱情呢?没有确切的答案,答案只能从你内心当中去寻找。
借用《红楼梦》的话来说,“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