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亲王在微博上写了一篇跟苏轼学怎样拉史书,特别喜欢,且最近确实有所感悟,一并写下。
“拉书”这个概念借鉴自“拉片”,以前隔壁班影视后期专业的同学们最基本的功课就是拉片,一个俩小时的片子得看一整天才能看完。一周好几部电影,不像我们纯欣赏没有负担,他们得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看,这个是特写,机位在哪儿,那个长镜头竟然有 10 秒,到底怎么做到的,等等。掰开了揉碎了,才知道一部电影到底是怎么构成的,看懂电影背后人想说的话。
然后亲王重点在于枯燥难懂的史书到底要怎么看,想想初高中背过的课外,如果一整本书都是拗口的文言文不说,还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就平铺直叙,说些你不知道的地名你不知道的人名你不知道的官名,到底如何支撑自己啃下去?
亲王说,苏轼告诉我们答案了。总结一下:要点一,每本书都要读上好几遍;要点二,每一遍都要从不同的侧重点不同的方向去读。读书带着强有力的目的,就肯定能读进去。评论里有人举例,编程的各种技术文档平时谁有耐心去看,可是一旦有 bug 了,肯不得盯着那些字盯出花儿来。这个例子我自己也是深有体会的。有目的,就算是翻译得错误百出的文档也看过,只要有关联,英文文档也是硬着头皮就啃的。
关于侧重点到底是怎么个意思,亲王文章里举了好多例子,推荐去看原文,甚有裨益。而我还想说说的拉书之后的好处。
前一段时间入坑中国古建筑,听了些讲解看了些展览,也看了一些相关的纪录片和书籍,知道了一些名词。然后这俩天沉迷《雪中悍刀行》,这是一本网络小说,然而这次看,就跟以前看网络小说有不一样的体会了。虽然是架空的世界观,但是这本书中对宗教、建筑、官职的描写都是取材于真实历史的,尤其前一段时间对佛教佛像微有涉猎之后,看见里面对佛窟、佛像、佛手印的描写都会觉得十分亲切,还有那些对于建筑的细微描写,更是让我对作者的积累佩服得五体投地。同时也十分庆幸自己了解了这些看似没有什么用处的知识,这才真正是读书的乐趣。
故而,为了更好的欣赏这个世界上那些优秀的作品,也要懂得更多,学习更多,才能不辜负这世间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