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家成长手册》,P50:TF2-3新技能>【A3)(part1)>>(A3)之角色扮演
学习者在小组内讨论或演练后,还要有当众展示的环节,可以是请每组派人讲出本组讨论结果。也可以是角色扮演。比如请每组派出一个人,一人饰演A角色,一人饰演B角色,一人饰演C角色,现场表演出给定场景中的人物应用新技能后的对话。
在TF2-3关口这里说的角色扮演,从内容和目的来看,更多应该是指角色扮演法-拆书家借助角色扮演的学习方法,让学习者在现场初步学会如何运用某个技巧或者策略,来解决某类问题。
在现场多次看到,学习者角色扮演,一是“演员”缺少热身和准备,张口就来,表现随意,二是“台上台下”有意搞怪,寻梗逗乐,嘻嘻哈哈,俨然一群戏精,三是除“演员”之外,其他伙伴只是看表演的看客,缺少对活动的深度参与,错失了学习机会,让整个演绎过程显得特别容易,不符合真实情况,把角色扮演搞得太水太假,学习效果可以说是比较低。认真对待、假戏真做,或者是充分发挥了角色扮演法功效的设计和演绎,不多见。
其实,拆书家在现场组织的角色扮演活动,必须对学习者负责,学习者假戏也得真做才对。
拆书家应该怎么设计角色扮演,才有学习效果呢?结合最近阅读的几本有关角色扮演的书籍内容,我试着为大家梳理一下。我们来看看,哪些做法可以提升角色扮演的学习效果。
【关于下面内容的说明:一是不再刻意区分“角色扮演法”和“角色扮演”;二是以下的角色扮演(法)均指向一种在组织学习时经常采用的集体学习方法,在应用戏剧和体验式培训中,也时常出现。】
一、什么是角色扮演法?
百度曰:角色扮演法,是指通过赋予被试一个假定的角色,要求其按照角色的要求表现自己的行为、观察、记录,并评价角色扮演的行为,评价角色接近程度或胜任力。
二、为什么是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是一种综合性、创造性的互动活动,人们通过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借助人的声音、语言、肢体动作和人际间的互动为载体,将已经发生过的、未发生的事情,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
其间,参与者不仅通过对角色的扮演,可以获得快乐、体验以及宝贵的经历,还可以分享和感知不同的体验与心得,不仅为学习者培养想象力、感受力,也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和社会的途径。
所以,角色扮演的作用,不仅包括技能成分的练习和呈现,还应该包括有认知成分的改变,情感成分的理解。如果把角色扮演仅仅只当是一个技能步骤的练习,就远远小看了它的作用。这也是拆书技能里“角色扮演”最为忽视的方面。
三、角色扮演有两种分类
1.根据应用目的分类:
一是情景还原,试图激活经验,发现问题所在;一是创设情境,尝试运用技巧,练习运用掌握。
这两种角色扮演,设计和用途有本质区别,所以它们的用法和应用场景也不一样。
前者可用于激活学习者经验,再现过往情景,让学习者发现问题,这是为学习者阅读片段和拆书家讲解以后做练习做对比时,做铺垫。这与库伯的体验学习全理论有关,这里不做赘述。
后者才符合TF2-3的技能要求,既让学习者练习并掌握相应方法或技能,也为拆书家能够根据学习者表演时观察到的结果,来检验现场学习效果,从而指导并修正错误。
2.根据脚本模式分类:
一是刻意的,不仅有背景和对拆页包含技能和方法的运用要求,还有角色间的对话脚本,不鼓励扮演者临场发挥;
二是即兴的,有背景和对拆页包含技能和方法的运用要求,有简单“提纲”,但没有对话脚本,需要扮演者即兴发挥。
前者为学习者提供了表现力和感受力的学习空间;后者才符合TF2-3的要求,给了学习者提升想象力、感受力的空间。两者有不同的适用空间,有兴趣的伙伴可以试着来留言栏交流。
三、角色扮演可以怎么做?
1.准备与热身
1)角色推荐
拆书家要综合考虑学习者的阅历、职业,以及技能本身的难易程度,来组织小组内角色推荐。一般而言,老手与新手、老手与老手搭配方式使用居多,尤其是技能较为复杂的情况下。新手与新手搭配,风险较高,除非技能点较为简单。
在线下拆书晋级练武场,许多角色扮演是两两结伴,一对一形式来完成的。这里推荐的是一种4-6人小组内部推荐(自荐)来进行的角色扮演。
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一对一形式,每位学习者都有机会直接参与到角色扮演中来覆盖面广,同时缺乏观演者,受局限于两人的理解力和表现力;推选代表来表演的方式,思考力和表现力,可做到集众人之思,广众人之益,在表演前、中、后三个阶段里,演员和观演者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设计和反馈环节。
2)传递任务
“演员”们能够从拆书家指令里得到以下5个方面的清晰信息:
a.清晰的场景设计: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戏剧冲突”等关联信息。这次角色扮演场景里所涉及的问题解决技能,对学习者而言,要有真情实感,要有尝试、探索和发现的价值。有表演乐趣,那是更高的要求。
b.清晰的任务目标:各个角色需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
c.清晰的“游戏”规则:扮演过程中,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不宜做等各种需要遵守的规则。
d.清晰的操作要点:每个角色在表演时的需要抓住和呈现的关键技能要点和注意事项。
e.清晰的观摩重点:在观赏“台上演员”表演时,作为“台下演员”的“观众”们,观摩的重点是什么,包括是否有需要记录的表单。
这对拆书家对角色扮演活动的指令设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也是我为什么做这篇简述的原因,帮助拆书家提高指令设计需要的相关认知和技巧。
3)现场热身
a.拆书家要帮助大家熟悉场地、道具,帮助一起活动的学习者相互熟悉,以此营造融洽和彼此信任的氛围。
b.拆书家要帮助学习者在预热练习中解放身体,减少社会身份、职业角色带来的模式化动作,提升身体的感受力、表现力,进而激发自发性、想象力和创造力。
c.拆书家要帮助学习者加深对情境、主题、角色、任务、技能的理解,可试着组织“演员”们进行热身练习,可提问,可确认指令已经足够清晰、已被参与者get。
2.行动与体验
1)当学习者将注意力已经集中在主题和场景里时,即兴的表演就可以开始了。“演员”们会以自己的天性、生活经验、以及对拆页内容的理解,展开角色中的即兴行动。
与语言的讨论不一样,人们在角色中的行动通常会伴有更丰富的情绪反应和体验。因为角色彼此间的立场、观点不一样,他们需要努力去说服、影响对方,但他们并不能预料对方会有什么反应,所以必须全身心地投入,认真的倾听和观察对方,达到“真听、真看、真感受”,并即时做出反应。
2)在演出开始期间,当看到有偏离主题的情况出现时,拆书家可做适当引导,提醒要聚焦目标,防止学习任务失败。
3.讨论与反思
扮演结束后,拆书家可组织角色扮演者、观演者一起来分享和讨论自己的认识、体验和成败得失:当时自己是怎么考虑的?当时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或者情绪状态?自己认为问题的根源是神马?是否还有更合适的处理方式和技巧?这样做的前因后果、适用边界在哪里?等等。或多或少会换来“原来如此!”“我以前从来不知道需要这样做!”“为什么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啊?”等等啊哈时刻,以此来强化学习者对技能的理解和运用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拆书家可以作为引导者,来与大家一起提炼、总结和归纳出最接地气的技能要点,以及前因后果、适用边界等新信息。
这种增加了讨论与反思的回合,就完全跳出了原先手册里只关注演员-技能点本身的封闭圈,还关注了演员-认知、演员-情绪、观众-认知、观众-情绪、观众-技能点, 还有演员-观众,多个链接之间的连接,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角度,来加深了学习群体对原拆页有关的认知、情绪、技能点的认知和体验。这些动作的加入,无疑,会让现场学习效果倍增。
在现场,学习者一般做一轮“表演”后,学习活动环节就结束了。建议在做拆书课设计时,可增加角色扮演活动环节的时间,用以再添加两次演出活动:
一是在小组内角色扮演时,可尝试台上角色互换,或者新一组演员上台,或者是台上、台下角色部分互换。有新创意的观演者,可尝试新方案来演绎一遍。
二是集体讨论与反思结束后,再按照现场集体达成的共识,选出一组之前表演时形神具备的“戏精”,上台再来演出一遍,看看实际效果是否真的不一样。
四、哪些角色扮演是假的?
1.学习者照着写好的脚本,你一句、我一句念完的;
2.缺少准备和热身环节,演员一“上台”张口就来,表现任性和随意的;
3.演员与观众中,有人刻意兴妖作怪,嬉笑打闹,不正经表演的;
4.演员卖劲表演,观众只是看客,未深度参与的;
5.场景设计远离学习者生活、工作实际情况,不具备演出价值的;
6.拆书家指令不清晰,“演员”“角色意识“模糊,未实现学习目标的。
所以,你看到的、你设计的、你参与过的一些角色扮演活动,你看到的一些“戏精”,极有可能是低效、无效,甚至是假的。
对角色扮演的讲解,拆书家成长手册给予的篇幅很小。我担心这个技能被拆书家普遍忽视了。本次简书内容已超越了拆书技能的要求,拆书家可在未来的拆书课设计时尝试采用。
本简书内容参考和引用了《戏剧与企业培训》、《FAST高效课程开发》的部分内容。
拆书帮成都蜀汉分舵 半山堂堂主 杨聚东 2018.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