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喜欢“聪明人”。
大人对一个孩子最好的褒奖词是“真聪明”,老师会夸奖那个最得意的学生说“他很聪明”,我们也会喜欢和聪明人交朋友。
那么,什么是“聪明”呢?反应快,脑子活,办法多都是聪明的范畴。
人们习惯于把聪明和成功、天赋、智慧等美好的词汇联想在一起。
甚至聪明是一种特权,聪明的孩子有时候做一些违反纪律的事情情有可原,只因为他聪明……
可是并没有去探究过“聪明”真的有那么可贵吗?
在大学里,我相信你也和我一样,见过不少聪明人吧。
他们总是很快的可以和学生会主席打成一片,在社团里风声水起;
他们总能在课下恰到好处的提问,与老师相谈甚欢;
他们总能为班级做出各种贡献,博得同学一片喝彩。
你会发现,具有这些特质的人,很快会成为学院乃至学校的风云人物,成为同级学生的标杆,后辈学生的榜样。
然后,自己会在心里暗暗使劲儿,努力想变成下一个这样的走路都带风的,周身闪着着金光的少年。
你会偷偷羡慕他们漂亮帅气,聪明能干。对比之下,觉得自己就是个丑小鸭。
不对,连丑小鸭都不是,只是个普通的小鸭,不能变成天鹅的那种。
同学,你有没有这么想过,那只美丽的天鹅,其实也就是只鹅。
那个在学校里的光辉形象,在几年以后,也会淹没在芸芸众生之中。剩下的只是你回忆中的一些泡沫,一吹就破。
到那时,你会想起班上的另外一些人。
比如从大一就开始看书,毕业时变成一本活字典的那个同学;
比如坚持写文章,最后写出来的文字让你难以企及的同学;
比如每天坚持跑步,毕业时跑个马拉松毫无压力的同学……
他们都不聪明,平时甚至不被人注意,他们总是在一个角落里,安安静静地做着自己的那点事。
看上去有点无聊,有点单调,有点笨。
可是,等到毕业几年以后,再回头想想,心里真正佩服的是这样的“笨人”。
在时间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一天都拥有 24个小时。
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是人一生最富有的时候。因为大学里每天你都拥有完整的24小时。
你可以不必为了生计而工作,不必为了家庭而奔波,不必为了生活琐事花掉大把时间。
当然,有同学说你们也需要上课,可是,就算不上课,也不需要承担什么后果不是吗?
不是有句话说,不逃课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吗!
但是,大学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法来对待这每天的24小时。
有些人一天20个小时都在床上度过,只有通过他在床上偶尔地扭动身体,才能证明他还活着;
有些人把力气花在了证明自己上,于是他们闪光,他们blingbling,他们牛逼哄哄;
有些人在下着笨功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干着同一件不怎么起眼的事,关键是迟迟也未见到成果,他们还不肯放弃。
直到毕业后,你才会发现,他们就这么笨着笨着,完成了一件你可能一生都完不成的事,这就是大学给他们最好的礼物。
有多少人减肥靠节食而不是锻炼?有多少人考试靠突击而不是积累?有多少人跟老师打好关系只是为了高分或者一纸介绍信?
我们习惯于用短时间的付出换取看起来最大的成果,这被认为是“聪明”的做法。
可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节食后的身材很容易反弹,突击后的考试除了分数,你还得到了什么?
同学,你有没有停下来想过,你为什么不敢笨一点?
我们不敢用笨办法,是不是因为我们害怕付出后的失败,害怕被别人嘲笑,更害怕被自己嘲笑
“真笨啊,这点事用了这么长时间都做不好!”
但是,事实证明,笨办法成功的概率是最高的。
“笨”也是一种选择,请勇敢的笨一点吧!
这也是我读完大学之后的一个晚上,回想我的大学生活,所能告诉你的:
这四年,我劝你笨一点,低头走路,莫问前程。
你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