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理性和感性融合探寻国画艺术创新之路的仝宝红
文/西部大开发记者李乃斌
认识仝宝红是在周秦文化古镇陈仓区阳平镇文化站,那年,他创作的《汉武大帝》和《李白诗意》被收录在《新中国美术编年史1949-2014绘画卷》中,那时陕西省有5位画家的10幅作品被收录,仝宝红是入选画家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一位著名画家。
六十年代末,仝宝红出生在秦岭北麓宝鸡市陈仓区清溪乡马尾河村(现为高新区管辖)。他是个高个子,身材魁梧,有一张坚定的脸和一双目光敏锐的眼睛,给人一种坚定而挚着的感觉,说话开门见山,表现出西府人特有的厚道和忠诚。由于受周秦文化的薰陶,深得秦岭山水灵气的滋养,他从小就迷上了画画,画牛像牛,画狗像狗,绘画画让村人们赞不绝口。从那时起,他就在民间艺术的海洋中翱翔,显露出了自己的美术天赋。
1985年7月,仝宝红初中毕业,因家境贫寒,为了糊口,他拜师民间老艺人学习寿材绘制和庙宇彩绘技艺,经过几天的刻苦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彩绘技艺,他就一头扎进太白县,在民间做起了寿材和庙宇彩绘的营生,开始走独立创业的艰辛之路,这一干就是三年,在那个艰难困苦的年月,他硬是凭着自己的艺术才能,挖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1987年9月,宝红进入虢镇学习绘画,准备参加1988年的美术高考。终因文化课成绩差而名落孙山。但他从不灰心,坚定信心,毅然决然地又去姜城中学复读。功夫不负有心人,1989年7月,他以素描陕西第一,总分陕西第三的艺术考试成绩,考入西安美术学院,成为国画系的一名本科学生。师从贺荣敏、石景昭等国画名家学习中国画,在美院的三年中,他经常挑灯夜战,苦练绘画基本功,利用星期天去秦岭山写生,练得了一套绘画的真功夫。
1991年7月,从西安美院毕业的他,被组织上分配到陈仓区天王高中从事美术教育,他在那里干了9年,美术教育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2000年,因其出色的教学成绩,受到学校和上级领导的认可,被调入陈仓区文化馆任美术创作辅导员。专业从事中国画的创作,期间他曾担任陈仓区美术家协会主席和陈仓区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仝宝红从小就练得一身绘画的童子功,加之在美院的本科学习,扎下了坚实的绘画功底,造就他画路宽,山水、人物、花鸟兼工,画风多变的独特风格。他虚心学画,潜心钻研,拜著名画家徐义生、马继忠等名家为师,受大家的点拨,绘画技艺不断提高。特别是他善于博采众长,摸索出了一套自己富有个性绘画的创作手法。这些业绩的取得,都得益于他的好学善思和执着坚毅永不服失的精神。
为了探索国画艺术的创新之路,有时侯,他几个月甚至半年都不画一笔,就在画室中静静的一遍一遍的读名家的绘画理论,认真思考、反复研究名家的绘画技法,在读书和思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修养和学习水平,揣摩名家的创作思路,磨练自己创新的意志力,提高自身的创作技巧。
仝宝红在探求绘画艺术创新之路中,喜欢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段,在秦山渭水之间徜徉,观察山水之型,山水之势,山水之魂,山水之意,找寻静、险、峻中的灵魂所在,给这些山水赋予生命力。宝红的画,不但有眼中山水之型,胸中山水之势,更有心中山水之意,还有人生之真谛在画中的展现。看他创作的画,让人耳目一新。其立意和运笔的节奏、力度、笔墨的浓淡变化多端,气象万千。表现出物象的动感和活力,委婉时含蓄转展,淋漓尽致,表达出他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粗扩时,豪情满怀,热情而奔放,表现出他内心的博大胸怀。他师于古而不拘泥古,受于师而不限于师。他的画作,给人的感觉就是用感性和理性彰显中国画的灵性,他把一生的心思全都用在了探索中国画的创新之路中。“我就是为画画而生的”仝宝红说。
读他的画,让人感觉在感性和理性中能获得一份平和,一份美好与和谐。他为一带一路文化项目签约活动创作的大型国画作品《商贾起长安》,引起了中外友人的关注,受到画界的高度重视。
仝宝红这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西北汉子,骨子里带来的粗犷豪放的性格特点。都融入了他的画作之中,其创作的组画《楚汉双雄》,把西楚霸王的霸气、汉高祖刘邦的豪气被无限放大,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一种跃跃欲罢不能的冲动。这幅组画被香港大学永久收藏。
去年,我见到仝宝红时,是在宝鸡市陈仓区文化馆的创作室里,他正在聚精会神的创作《云横天地处 山影有无中》的山水画,从这幅有磅礴力量的中国画上,我看到了他创新的功力和雏形,从这位挚着于国画艺术创新之路的奉献者身上,我看到中国画的希望,我永远坚信:仝宝红探索国画创新之路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