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侄女从小喜欢画画,从一两岁拿着笔胡乱画的线条, 到可以画出各种图案, 到画出场景和故事。 当好几次问到长大了想做什么的时候, 其他孩子还不知道如何回答时, 只有三四岁的她就已经可以很清楚地回答“我要当画家”。
后来, 好几次听到她的妈妈为了哄她吃饭, 说:"要多吃饭, 才能长高。 长高了就可以当空姐, 空姐可以挣很多钱, 就可以买豪宅了。 “
后来, 再次问到她长大了想做什么的时候, 她说:”我要当空姐!“
”为什么呢?不是想当画家吗?“
小侄女犹豫着说:“唔, 因为空姐可以挣很多钱。 ”
“这是真的你想做的, 还是你妈妈想你做的?”
侄女想了想, 说:“唔, 唔, 是妈妈让我做的。“
再后来, 侄女幼儿园毕业了, 在幼儿园成长册上“长大后想做的事”一栏目里, 她妈妈帮她写上了“我长大后想要当一名空姐, 因为空姐可以挣很多钱, 挣很多钱就可以买豪宅了”。
当我再次问侄女“这真的是你想做的, 还是你妈妈想你做的?”
侄女这次是毫不犹豫地回答了写在成长册上的内容,而且说是自己想要做的。
侄女从清楚坚决地回答“我要当画家”到犹豫回答“我要当空姐”, 也知道是妈妈想让她做的, 到最后清楚地回答“我要当空姐, 因为可以挣很多钱, 这样就可以买豪宅。”而且是从妈妈让她做的变成是她自己想要做的。我很惊讶一个小朋友发自内心的一个想法, 就这么容易地被父母植入她脑子里的想法改变; 我更惋惜一个小朋友发自内心的梦想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父母所扼杀。
但我也应该感到不奇怪, 因为自己儿时的梦想也是这样被父母扼杀的。 我也曾经喜欢画画, 画起画来可以忘记一切, 可以通宵达旦, 但父母忧心忡忡地劝说画画挣不了钱, 你需要为自己将来的生存着想。
后来想要从事设计工作,但父母的想法或是期待已经像一棵种子一样置入了我的脑子里, 我需要为自己的生存着想, 设计师起步难, 5-6年的学徒阶段都不要想着可以拿高工资。
现在想起来自己当时是多么傻,不懂对自己想要做的事坚持, 而父母的想法或是期待就像一棵种子一样在脑子里生根发芽, 没有坚定的信念和高度的对人生的认知是很推翻的。
当然不是说侄女最初的”想当画家“的梦想要是没有被妈妈的影响就一定会坚持下去或是最终被实现, 人的一生中对梦想的追求会随着他成长认知不断地改变, 但是像侄女的父母这样把孩子的梦想改变成为了挣钱, 为了买豪宅的, 实在是可惜。 而父母是有意或无意地改变着孩子的人生, 以为是为孩子着想, 却不知道有多少梦想就这样被扼杀在摇篮里。
正如人生创意学的李欣频老师在一篇文章里提到的父母常会用”你如果再这样不乖, 你以后就不能......"的句型来让孩子听话,以为这是最有效的管教孩子的方式, 却不知道这是孩子成年后“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能做什么”的祸首病根, 因为这样的说话方式会把“如果你没有符合对方的期望, 你就无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样的认知置入小朋友的脑子里, 从而小朋友在成长过程中会变成为达成别人的期望而做事, 长大后做事情会为符合父母、上司、同事或朋友的期望而做, 他们的认知里是“自己没有绝对的自由、自主权做自己喜欢的事”。
当一个人“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能做什么”会多么迷茫,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而梦想是滋养孩子成长的养份。
而钱是不应该成为一个人的人生目标或梦想的,如果一个人的目标或梦想只有钱的话,当他有了钱以后就不知道要什么了,就会很容易迷失。就像《乔布斯传》里写道当乔布斯初成立苹果公司时请来的导师告诉他一个企业的愿景万万不能只是为了挣钱一样,乔布斯为苹果公司写下的愿景是制造最完美的产品,而乔布斯也是一直在实践他的这个愿景的。
父母也许应该思考, 正在用的管教方式是不是只是为了自己的方便, 便于让小朋友乖乖听话, 却没想到这会把孩子的梦想改写,让孩子长大后连自己喜欢什么都不知道。
给予理解或以同理心的方式来与孩子沟通,也许会找到更合适的效果。如果能正确的让孩子去做他们喜欢做的事, 正确地引导孩子追寻属于他们自己的梦想, 相信那样的人生会是美好的。